陈颖文
产科管理与剖宫产率关系探讨
陈颖文
目的 探讨产科规范化管理对剖宫产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500例初产妇、无合并症及孕早期建册接受系统管理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妊娠结局是否存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分为2组,观察组(n=286)为出现妊娠高血压疾病组,对照组(n=214)为正常妊娠组,对比2组孕妇的剖宫产率,分析其剖宫产的原因。结果 对照组与观察组的剖宫产率分别为36.6%、27.6%。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孕妇系统规范化管理,可控制孕妇体质量,降低巨大儿诞生率,提高引导顺产率。
产科管理;剖宫产率;巨大儿
对于现代医学研究领域来说,剖腹分娩手术属于临床处理难产情况最为有效的辅助方式。但由于剖腹分娩有可能导致婴儿夭折或使婴儿出现残疾,数据调查发现,近年当中,剖宫产率呈现出明显上升的趋势,但是孕产妇以及围产儿的死亡率并没有因此下降,剖宫产对母婴健康进以及远期的危害问题依然在日益显现。如何在最大的限度内保障母婴的安全,鼓励孕妇自然分娩,严格控制剖宫产率显得尤为重要和关键因此在20世纪80~90年代,全球医学机构给世界各国提出剖腹分娩概率不可超过的年度产妇总数15%的忠告[1-2]。为了降低剖宫产率,2008年始产科全面实施规范化管理。为了解产科管理与剖宫产率的关系,本研究对500例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7月~2012年7月于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建册(不满孕20周)的500例孕妇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孕妇皆无脏器疾病、糖尿病、血液疾病以及免疫功能病症。按照孕妇在分娩期间发生高血压症状的实际状况把500例妇女分到不同组别中,把发生高血压症状的孕妇全部纳入观察组,共286例,对照组为正常妊娠组,共214例。入选孕妇年龄21~40岁,平均年龄(27.5±2.8)岁,产次1~2次,多胎17例,单胎483例。
1.2 方法 在确定入选孕妇后,立即为其建立孕早期档案,档案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孕妇年龄、产次、身体质量指数以及胎数等)、生化资料(肝肾功能与电解质情况、血浆白蛋白水平以及尿酸水平等)、血清胱抑素以及尿微量蛋白/肌酐[3]。所有孕妇均必须每4周前往医院进行复检1次,复检内容均包含上述孕早期档案内容,医院或孕妇均应高度重视,不可漏检,此外,还应按照孕检的相关标准及要求,详细记录孕妇在孕期内的生命体征变化与胎儿的发育状况,主要包括胎儿大小、脐血流以及羊水量等。
1.3 产科管理措施 (1)提高产科整体质量,规范医务人员行为:对所有产科医生进行孕期保健、胎儿位难产的识别及处理、剖宫产的指征等相关知识进行培训,制定产科诊疗常规,并由三级医师负责制落实[4-5]。(2)对剖腹分娩手术的实施制度进行规范:基层医院必须详细制定管理剖腹分娩手术的有关条例,如手术的操作流程及施术要点、手术质量评定模式、实施剖腹分娩的详细临床指征等[6]。(3)加强对无指征剖宫产孕妇的宣教及管理:对已住院部分孕妇分别由三级医师进行普及科学分娩知识,充分说明剖宫产分娩利与弊的关系,最后由科主任审批手术。(4)加强围产保健:对所有在本院就诊孕产妇进行系统管理,实行三级医师转诊制度,开展孕期营养指导[7-8]。(5)在实施剖腹分娩手术期间给孕妇开展手术知识教育:为消除孕妇对分娩及剖腹手术的忧虑与恐惧,医务人员要给孕妇开展手术知识讲座,使孕妇可以正确认识分娩及剖腹术,尽可能地动员孕妇接受常规的分娩方式。
2.1 2组孕妇剖宫率比较 本研究中,所有入选孕妇均积极配合本院进行的产科管理工作,观察组的剖宫产率为27.6%(79/28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4%(78/2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2组孕妇受社会因素影响行剖宫产的情况比较 本研究中,对照组受社会影响行剖宫产手术22例,社会影响因素最终均分为70分,占10.3%(22/214),观察组则为27例,社会影响因素最终均分为72分,占9.4%(27/2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社会影响因素主要有分娩恐惧、对剖宫产的局限认识、封建思想等几个方面,采取百分制,各项目综合后最终均分越高,则表示受到影响越大,得分越低,受到的影响越小。
2.3 2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情况比较 2组新生儿中,对照组巨大儿(>4.0 kg)与偏大儿(3.5 kg<体质量<4.0 kg)分别为7.9%、18.7%,观察组分别为7.3%、16.1%。对照组Apgar’s评分>7和Apgar’s评分<7分别为140(65.2%)和74(34.5%),观察组为217(75.9%)和69(24.1%)。2组新生儿出生后体质量情况以及Apgar’s评分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新生儿出生情况比较[n(%)]
我国的优生组织公布的相关调查报告指出,在20世纪80~90年代之间,国内年度接受剖腹分娩手术的妇女已占产妇总数的19.6%,且呈逐年上升情况,进入21世纪后,国内年度接受剖腹分娩手术的妇女已占产妇总数的49.2%,发达地区的概率超过了70%。大量医学研究指出,在健康妇女中,可以通过正常途径进行分娩的人数几乎超过90%,但仍有许多妇女选择通过剖腹进行分娩,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一般有下述几点:(1)产妇自身因素:孕妇对分娩的过程以及分娩时的疼痛感有所恐惧,同时,一些孕妇担心分娩后自己的身材会出现严重变形。其次,孕妇分娩的年龄不断增长,超过33岁的孕妇群体持续扩大,处于安全考虑不得不进行剖腹。最后,许多孕妇担心在分娩过程中发生难产或不可预知的状况危害自身以及婴儿的生命健康。(2)基层医院制定的剖腹分娩实施指征越来越宽松。(3)医疗因素:近年,我国产科技术飞速发展,剖宫产方式简单,手术时间短。术中产妇的出血量大幅度降低,同时,腹部切口结束也在不断升级,即使缝合过后腹部肌肤依然美观,看不出痕迹。加之各种高效抗生素的应用,促使术后感染率下降。(4)社会因素:很多家庭对胎儿的质量高度重视,很多家庭只生育一个孩子,胎儿越显珍贵,很多家长为了避免阴道顺产带给孩子的挤压,会选择剖宫产。同时很多家长存在封建迷信思想,认为孩子的出生时辰对其今后大为有利,为此会通过剖宫产选择孩子出生时间。(5)其它因素,例如高龄产妇或者巨大儿等等。
本研究中,对照组与观察的剖宫产率分别为36.4%、27.6%,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医院应组织医生、护士参加技术培训,提高义务工作者的助产技术,同时医院应转变产前护理模式,全面实施人性化助产护理,减轻产妇对阴道分娩的恐惧,使产妇愿意接受自然分娩。根据观察组、对照组产妇受社会原因影响接受剖腹分娩手术的对比结果,产妇因社会原因接受剖腹分娩的比率分别为10.3%与9.4%。由于强化了三级管理及入院时的宣传教育,2组间所占剖宫产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从2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情况比较结果可以看出孕期体重管理的重要性。婴儿的健康水平不但会影响其家庭,同时还与社会的安定存在关联。所以基层医务人员一定要给孕妇实施分娩训练,并开展健康知识科普教育,经由不同方面采取措施,面向社会大众推广产科健康知识,提高大众对自然分娩的了解,使大众能够选择最科学的医疗服务方式。
综上所述,基层产科应运用科学措施开展综合治理,控制剖腹分娩率。
[1] 俞康民,洪志成,夏珊敏,等.产科新模式(FCMC)五年实践和探索[J].中国卫生资源.2010,13(2):76-77.
[2] 张文化.探讨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J].中国医药指南.2010,8(1):65-66.
[3] 叶湘,王群兴,张真.产科病房医院感染的隐患及预防控制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16(6):2015-2017.
[4] 陈燕.社会因素对剖宫产率的影响及控制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15):2918-2919.
[5] 宋杰,陈敦金.建立产科快速反应团队在持续改进产科质量中的作用[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2,28(2):149-151.
[6] 李娟.阴道分娩产后出血原因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研究,2011,24(7):600.
[7] 伍金林,母得志.选择性剖宫产术相关性新生儿疾病及预后[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1,7(1):57-59.
[8] 刘建蒙,李宏田.剖宫产与子代健康[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 44(3):334-337.
10.3969/j.issn.1009-4393.2015.25.071
广东 528415 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人民医院) (陈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