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献忠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成功实现政治课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高中政治;兴趣培养
高中思想政治是培养学生智育和德育的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途径,如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民主法制教育、社会公德教育,使学生知道世界应该是什么样的,从而求善、知善、行善,生成一定的道德观念、政治意识、处世准则和行为规范。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世界观教育,让学生在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事物时,学会用联系的、发展的、整体的观点来看待一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高中思想政治课对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来说,教育意义如此重大,可是在现实教学中却面临着诸多困难,其中最关键的是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不感兴趣。当然思想政治课虽然对于学生的教育意义重大,但教材内容却较抽象枯燥,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培养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兴趣?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简单论述。
一、采用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手段
1.新闻联播
《高中政治新课标》提出:高中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我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不辍运用时事报道为先导的教学法。在每节课学习教材内容之前,抽出5分钟由学生报道最新的国内、国际重大时事,并作简要评价,然后再进入课堂的正规学习。时事报道为先导的教学法看似平凡,实则是意义深刻的教学法,它能在更大程度上体现政治课的时事性和政治性,而且有效地培养学生观察问题、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音乐导入
使用音乐导入新课,能使学生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如在讲“事物是普遍联系”时,先播放音乐《说句心里话》,接着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作为军人的我为什么还要想家?我为什么还要出来当兵?我和妈妈、他之间,家与国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学生回答后归纳:他们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这种关系就是联系。这样导入,形式新颖,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思想政治课讲述的概念、原理一般比较抽象、枯燥,学生往往对教师在理论上的讲解不感兴趣,因此在理论讲解时借助于音乐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如在讲“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时播放音乐《山不转水转》:“山不转那水在转,水不转那云在转,云不转那风在转,风不转那心在转……”通俗的歌曲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枯燥乏味的哲学原理变得形象生动。
3.寓言、典故
思想政治课的许多观点深奥抽象,而寓言典故则具有具体形象、生动有趣的特点。因此,在剖析观点时,适当地引用一些寓言典故,能使枯燥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通俗化、趣味化,做到寓教于乐。例如:用“拔苗助长”的寓言说明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用“塞翁失马”的典故说明矛盾双方相互转化的原理;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唇亡齿寒”说明普遍联系的原理;用“荆人袭宋”说明事物是变化发展的;用“五十步笑百步”、“愚人吃饼”说明量变和质变辨证关系原理等等,这样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课堂教学生动有趣。
4.现代教学手段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建立在对客观事物感知的基础上的。教学中运用富有直观性的电教媒体有助于解决名词术语脱离事物,抽象概念脱离具体形象,理解脱离感知的矛盾,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在讲述“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时,先组织学生观看录像片《神州吟》第四集《漫长的跑道》片段,使学生看到了新中国50年来的成就;然后看第五集《不平衡的舞台》片段,使学生看到了广大山区生产力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不高的状况。在学生看完录像的基础上,教师再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分析,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
二、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习兴趣的前提
兴趣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教师只有关心尊重信任学生,平等倾听学生的心声,才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只注重灌输式的教,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扼杀了学生的主体性,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而政治新课标明确提出让学生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具备在社会生活中应有的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所以,要真正实现素质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老师和学生必须处于“平等的网络”中,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而是学生学习的“顾问”,是学生学习的激励者与促进者。在课堂中,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声音,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生才会把学习热情投入到课堂中。所以,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成功实现政治课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终提升我们的教学质量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