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兴朝,谢楠,付必莽*
(1.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曲靖 655000;(2.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昆明 650101)
肝硬化是肝病中的一种常见病症,具有慢性和再生性的特点,据相关报道,约有10%-15%左右的肝硬化患者晚期会并发肝癌。本研究对62例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患者予以64层螺旋CT多期扫描 (64-MDCT)与3.0TMRI检查,对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价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患者共62例 (癌性小结节66个),患者均经过病理组织学证实且符合肝癌诊断标准;其中男性32例,女性30例,年龄32-66岁,平均年龄(53.56±2.37)岁。
64-MDCT:采用LightSpeed VCT64层螺旋CT扫描机,扫描参数:120KV管电压,280-370mA管电流,5mm层厚,0.984∶1螺距;造影剂选用碘海醇[国药准字H20000593,生产单位:通用电气药业(上海)有限公司]80-100ml,3.5ml/s注射速率,并于注射后20-30s行扫描动脉期、45-60s行扫描门脉期、扫描图像在120s后进行。将得到的图像传送至ADW4.3T工作站后进行肝动脉、平衡期血管以及门静脉期三维重建,并需要予以两名拥有10y以上临床经验的影像学专家行独立诊断。
3.0 TMRI成像检测:采用西门子全景开放式3.0TMRI扫描仪,70cm大孔径。扫描参数:轴位TR/TE=2.8 m s/1.2ms,15°翻 转 角 ,5.0ms反 转 时 间 ,125kHZ接收宽带,270×223.5矩阵,38-40cm视野,4.4cm层厚。选取矩阵空间敏感编码技术,将相位加速因子设置为3ph,同时采用零填充插入算法,设置2.2mm重建层厚,并于10s后完成第一次80层全肝容积的扫描。行常规平扫后行高压静脉注射0.1mmol/s的钆喷酸葡胺,且随后注射30ml生理盐水以冲管,速率均为3ml/s。于注射开始后的第10、60、180s分别予以动脉期、门脉期和平衡期图像采集,在AW4.2工作站采取Functool软件对主动脉、门静脉及肝实性病灶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进行绘制。
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用卡方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0 TMRI和64-MDCT检查中,增强扫描小肝癌的图型与原发性肝癌具有共同之处:肝动脉期呈现高信号与高密度,门脉期呈低信号与低密度,平衡期病灶密度降为低信号与低密度。Kppa一致性检验结果 显 示 ,3.0TMRI动 态 增 强K=0.861,64-MDCTK=0.844,两名观察者的检测结果一致性较高。
在ROC曲线下面积(AUC)方面,3.0TMRI动态增强得到的分别为 (0.893±0.013)、(0.859±0.027)高于64-MDCT得到(0.657±0.034)、(0.679±0.026)。3.0TMRI敏感度、特异度以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64-MDCT,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 两种检测方案的诊断效果对比[n(%)]
近年来,随着造影剂的广泛应用,使其在肝脏占位疾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且其耐受性、安全性以及较高的诊断性,已得到广泛的临床认可[1]。本研究结果经两位观察者统计分析可得,Kppa一致性检验 结 果 表 明 ,3.0TMRI动 态 增 强 K=0.861,64-MDCTK=0.844,两组数据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表明本研究数据可靠性较高。据相关文献报道,3.0TMRI动态增强扫描对小肝癌的诊断价值高于多层CT扫描,且3.0TMRI动态增强扫描得到的AUC高于多层CT扫描[2]。本研究对两种检测方案的诊断价值进行比较后发现,3.0TMRI动态增强扫描的敏感度、特异性和阴性预测值均优于64-MDCT,表明3.0TMRI动态增强扫描在本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更佳,因此3.0TMRI可作为早期临床诊断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的理论依据。64-MDCT影像学检查技术是一种先进、安全、可靠的技术,其自身具有快速、薄层和多点扫描的特点,高图像分辨率以及成像速度促使其在肝脏恶性肿瘤中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3]。MRI是一种无创性影像学检查手段,其可全方面、多角度的进行检测,不仅在检测肝脏恶性肿瘤中可了解肿瘤的部位、性质以及大小等,还可从功能和代谢水平两方面对其进行评价,该检测方案在肝脏分期、预后判定以及疗效检测中具有同等重要作用[4,5]。
综上所述,64-MDCT与3.0TMRI动态扫描均可用于肝硬化背景下的小肝癌诊断,但3.0TMRI动态增强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以及阴性检测值均优于64-MDCT。
[1]吴恩惠,周康荣等.肝胆胰脾卷(第2版)[M].中华影像医学,2009,21(2):120-121.
[2]许乙凯,全显跃.肝胆胰脾影像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3]秦福双.CT、MRI对肝癌诊断的比较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1,06(11):115-116.
[4]陈卫,邓俊,顾岚等.肝动脉造影对CT和MRI难于诊断的疑似肝癌的临床价值[J].肝脏,2009,14(6):511-512.
[5]田野.CT与MRI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对比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1,09(13):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