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康宁
【摘要】高校图书馆作为高等教育的文化载体和阵地,担负着传播知识与引导学生的责任和使命。针对目前高等院校图书馆普遍存在的利用率低的问题,综合考虑图书馆工作的特点,从环境建设、文化建设、服务形式,硬件设施、新书购置、借还过程和阅读环境等几个重要环节,探讨了提高高校图书馆的利用率的措施。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资源利用;环境建设;SWOT分析
高校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服务中心,直接为教学和科研服务,而衡量馆藏质量与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要通过读者对馆藏图书的利用情况得以体现。各高校图书馆每年的流通量、阅览量都呈现出逐步下降趋势,有资料表明,我国许多高校图书馆的图书流通率平均只有30%左右。由此可见,高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的利用情况不容乐观;因此,对提高图书馆资源利用率进行研究分析,既是当前高校图书馆工作内当务之急,也是其服务工作长期探索的核心问题。本文就高校图书馆建设内涵,目前存在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和在此背景下应如何提高使用效率进行阐述。
一、图书馆建设
1、图书馆的环境建设
图书馆是知识的殿堂。是一所学校文化底蕴的沉积。高校图书馆不仅需要丰富的藏书,而且其设计和建筑还需要从学校文化的角度着重体现教育理念。馆舍建筑作为图书馆的基本要素之一,已被人们赋予越来越多的功能。人们期望它是一座人与自然、文化与风景、建筑与环境的完美结合体。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图书馆建筑不仅是校园文化的空间物态形式,也是学校知识文化、精神文化、管理文化的物质载体。在馆容环境的建设上尽量多一些艺术创造,来营造浓郁的书香氛围。通过对图书馆内、外环境的艺术创造和人文建设,最大限度的满足读者的心理需求,为读者提供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从而激发读者学习和探究知识的欲望,培养他们的阅读情趣。
2、图书馆的文化建设
图书馆文化建设的中心是“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图书馆作为体现学校文化的重要场所,是学校的精神家园。如何将图书馆这张文化标签真正实现文化匹配,就要从馆藏和馆员两方面来促进建设和培养。
(1)馆藏建设
图书馆的藏书是图书馆开展工作的物质基础,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智力宝库。要想吸引师生的阅读,满足教学科研的需要,就要根据师生读者的多层次、全方位、综合性等特点,使它们既有思想性、科学性,又有趣味性。图书馆的数字资源能为科研提供相关学科与领域的最新信息资源,对科研方向的把握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
现今,各高校图书馆正处于一个介于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之间的时期,图书馆不仅要有丰富的印刷型纸质文献载体,还要有电子读物等网络信息资源;不仅要充分利用本馆资源,要尽可能开发他馆资源和社会网络资源;不仅要追求新资源的采集,还要注重现有资源的整理和保存。只有这样,图书馆才能发挥其信息传播及文化传承的作用,才能担负起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使命。
(2)馆员培养
印度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曾经说过:“一个图书馆成败的关键在于图书馆工作者。”图书馆员作为图书馆工作的主体,是图书馆工作质量的决定因素。作为学校文化设施的图书馆,图书馆员应充分尊重、理解读者的需求,全面为读者考虑,使读者充分享受到图书馆的人文关怀。
面对图书馆自动化、电子化、网络化、数字化的发展趋势,图书馆员应该是高层次、全方位、复合型的图书馆管理人才,他们不仅要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熟练的网络技能,而且要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同时还具备获取、组织、传播信息的能力,成为名副其实的“知识导航员”。
3、图书馆的服务形式建设
图书馆是从事知识组织与知识服务活动的公共性服务机构。服务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馆员与读者、读者与读者之间互动交流服务方式的实现,即实现从“书本位”向“人本位”的转移,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贯穿高校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始终。
网络信息资源的出现扩展了图书馆文本资源的范围,读者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是如何从信息海洋中筛选出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为满足不同读者,图书馆可借助传统或现代的技术手段,对各类文献信息资源进行组织、控制与提供,而形成不同的服务形式。高校图书馆作为教学和科研的辅助单位,最关键的是如何将图书馆工作与教学、科研紧密结合,把握教学、科研工作的动态和前沿,实现图书馆助人成己的工作宗旨。图书馆工作是引领也是服务,只有先进的文化资源才能引领,也只有人性化的管理才能提供优质的服务,如此,教学、科研、图书馆三者才能相互促进并长足发展。
二、SWOT分析
1、优势(S)分析
高校图书馆藏书丰富,种类齐全。现有高校的图书馆,馆藏书的数量都很大,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内藏书都在百万册以上。此外,高校图书馆藏书种类齐全,基本涵盖了文史哲、社科、科学技术及医学等领域。
馆藏图书可以直接阅读并且可以长久保存文献。不同于当前流行的电子图书和期刊,馆藏图书是以纸质载体为主,不需要借助任何阅读工具就可以阅读,使用相对方便,并且这些文献可以长期保存,无需担心遗失。
高校图书馆方便开展学术讲座以及读者交流活动。每个高校的图书馆都是学生集聚的重要场所,因此图书馆经常开展学术讲座,许多学生在图书馆里进行学习和学术上的交流,相互促进,相互提高。
图书馆所用设备和基础设施可以做到与时俱进。为了提高图书馆的利用率,各个高校每年都会拨出大量款项进行图书馆现有设备的更新和图书、期刊的购买以及图书馆基础设施的扩大再建设等等,尽可能地做到与时俱进。
2、劣势(W)分析
馆藏图书体积过大,占用空间多。相对于电子图书,馆藏图书都为印刷型出版物,需要大量书架进行陈列,书架和图书占用了图书馆大量空间。
图书馆的开放和利用受限制。各个高校会对图书馆的开放时间以及资源的利用进行限制,只有在规定的时间里才能使用图书馆的资源以及非本校学生如想使用会十分困难。
信息传递慢。学生如果想要自己需要的信息,需要在规定的开馆时间里寻找,即使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还需要通过手工进行收集和整理,信息传递十分缓慢。
3、机会(O)分析
高校图书馆由之前的以纸质印刷品资料为主的阅读形式逐渐向数字化信息传播形式转变。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图书馆将逐步向开放型、综合型、图书馆转变。各个高校顺应潮流逐步建设数字图书馆,能够使学生随时在距离自己最近的上网计算机上浏览所需要的图书资料,极大地方便学生和老师,也最大限度地提高图书馆的利用率。
知识经济逐渐来临为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带来巨大机遇。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扩张,各高校图书馆正在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宠儿”。而以培养现代化人才、传播科学知识为己任的高校图书馆,必将迎来新的发展良机。
高校图书馆将从劳动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近些年来,许多高校图书馆都已采用了计算机自动化集成系统,极大地减轻了馆员的体力劳动,也大大缩短了读者检索选书、借出的时间,有利于图书馆对图书的管理。
高等教育教学方式的改变也给高校图书馆提高利用率提供了可能。但是随着西方发达国家教学方式的引进,学生对于课程的讨论环节增加,需要学生阅读大量的文献。这种启发式教学方法迫使学生注重对图书馆的利用,也为提高图书馆利用率增加了可能性。
4、威胁(T)分析
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伴随计算机和网络的逐步普及,学生和教师获取文献资料的渠道多样化,信息和资源的主要获取方式也逐渐从搜寻实体书转变为看电子书、从图书馆借书转变为上网浏览电子书,学生和教师可以在网上查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对图书馆的依赖程度大大降低,直接导致图书馆利用率降低。
高校图书馆资金短缺的影响。由于当前各高校图书馆主要是靠政府拨款,经费紧张一直困扰着各高校图书馆的发展。由于许多高校图书馆资金短缺,不能够主动采取行动以适应时代的需要,进一步影响了图书馆的利用。
当前高校图书馆管理体制的影响。各高校图书馆的功能不仅仅是收藏图书,更为重要的在于如何使学生和老师能够更为快捷、方便、充分地利用图书馆的文献和信息。因此,怎样使图书馆提供高效化和深层次地服务,并且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成为各大高校图书馆需要改进的重点方向。
对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素质的挑战。当前,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总体情况依旧是不尽如人意的。未来的图书馆呈现网络化、数字化、专业化,需要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才能使图书馆的效用发挥到最大化。因此,提高各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已经刻不容缓。
三、新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提高利用率的途径
鉴于当前各高校图书馆利用率不高的问题,需要高校管理部门以及图书馆面对新情况和新出现的问题,尽力增强原有优势,弥补劣势,抓住当前的机会,化解威胁。从图书馆的角度上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增强优势
优化馆藏结构,发挥图书馆藏书量大的优势。各个高校图书馆藏书量大是其固有的优势,图书馆需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优化馆藏结构,提高图书馆利用率。
高校图书馆需要尽量扩大专业书刊、重点学科文献和外文文献的品种,尽量拓宽馆藏范围。高校图书馆主要为学生、教师学习和研究提供服务,需要适应老师和学生的需要。高校图书馆需要选购内容前沿、信息新颖,能够反映各学科前沿知识和最新研究成果的文献。学生或者老师使用图书馆更多是为了研究的需要,而进行学术研究需要时刻关注前沿问题和最新研究成果。高校图书馆还需要收集本校重点学科教科研成果,包括本校出版的学术期刊、重点学科专家资料、等。这对于学生了解本校的科研水平、研究领域、学科实力十分有帮助,也能够提高学生关注本校、本学科的兴趣,提高图书馆的利用率。
2、弥补劣势
更新借阅管理模式,提高藏书利用率。当前各高校图书馆的开放和利用受到时间的限制,成为其最大的劣势。因此,高校图书馆需要优化借阅管理模式,提高图书馆资源利用率。总体而言,可以从4个方面来努力。
(1)完善和推广自助借还书系统和公共书目查询系统,利用计算机的信息优势延长服务时间,提高图书的利用率。
(2)加强对藏书库的管理,及时整理书架和图书,防止图书乱插乱放,以使馆藏空间得到合理有效利用,节约读者对图书的搜寻时间。
(3)需要设置灵活的外借图书数量与期限制度,特殊时期例如寒暑假图书馆应当顺延借书期限;在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期间,允许学生超量借阅文献,既满足了学生学习的需要,又能减少图书大量闲置,充分发挥馆藏图书的作用。
(4)加强对读者还书的管理。临近借书期满,及时通知读者归还以提高图书的流通率;对不按期归还的读者,应该采取切实措施进行处理,保护大多数读者的利益。
3、抓住机会
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加快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高校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潮流可以总结为三大特征:信息化、自动化、服务方式便携化。因此,对各高校图书馆来说,加快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数字图书馆,读者一方面可以对网络中的数字文献进行筛选,收集需要的信息为己用;另一方面,各校建设的数字图书馆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合作,实现各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此外,数字图书馆可以通过网络快速将需要的信息传递到读者电脑中,不再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老师和学生可以足不出户享受图书馆提供的信息资料,极大提高老师和学生利用图书馆资源的积极性。正因为数字图书馆具有传统图书馆所不具备的优势,所以它也成为各高校建设的重点。
4、化解威胁
改进图书馆的服务理念,提高馆员的自身素质。图书馆需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改进图书馆的服务理念,牢固树立以读者为本的服务理念,进一步加强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制定图书馆工作人员职业道德规范、文明服务守则,改进和完善服务工作的有关措施。图书馆所有工作都要围绕方便读者这一核心目标出发,竭尽全力满足读者的搜寻信息需要,提供优质的服务。此外,图书馆的组织、机构、决策、管理等都可以信息公开,让读者全面了解图书馆。
5、规范采购
在采购图书时,要充分考虑到读者阅读和学习的实际需要采访人员要定期到借阅厅一线,了解图书预约率和借阅率,从借阅状况看读者文献需求:每学年到教务处了解课程设置情况,定期深入(院)系,与教师、科研人员及广大读者的联系,摸清读者对文献的需求。
6、加强宣传
(1)加强新生入馆宣传,高校新生入学时,图书馆可与学校配合开展专题讲座,安排学科馆员对新生进行图书管资源分布、借阅规程、图书馆服务及规章制度等各方面的教育培训,以帮助新生尽快熟悉图书馆、使用图书馆。
(2)开办宣传橱窗、宣传栏。通过这些途径及时反映图书馆动态、新书目录、好书推荐以及图书馆新的服务、新的资源等。同时可聘请专业人士专门负责版面设计、美化,力求从内容到形式都要吸引读者。这样既能较好地宣传图书馆,又能更好地服务读者。
(3)加强图书馆的网络宣传工作。可在图书馆主页上开辟专栏,每半个月左右报道一次图书馆最新动态:图书馆的讲座计划方案也要及时挂在图书馆的主页上开展丰富多彩的图书馆相关活动,如在大学生中举办数字图书馆知识竞赛,定期召开读者座谈会,了解读者的需求,通过这些活动,提高大家对图书馆的兴趣,普及图书馆使用的相关知识。
7、培养优良学风
优良的学风是促使师生到图书馆读书学习的强大动力。图书馆可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和学校配合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提高师生利用图书馆的自觉性和热情。图书馆可每月统计一次各院(系)读者到馆总量、学生该月的整体平均借阅书籍册数,将各项统计数据,上报给学校。学校再根据这些数据,作为奖励的依据。通过这些措施,读者利用图书馆的自觉性就会大大增加。而在到馆次数增多,文献资源利用率提高的过程中,读者越是了解图书馆的相关信息和使用情况,就会越激发他们自觉使用图书馆各项文献信息资源的热情,从而形成良性的循环。
四、结论
高等教育要培养出高素质人才,必须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想产生出有价值的信息,就要确保其知识体系是有价值的新颖的,而这一切很大程度上要依托图书馆信息资源。提高高校图书馆的利用率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在采取和实施各项措施的过程中,图书馆自身要从软硬件环境、加强宣传等方面积极努力地加以改进、提高,同时校方也要对各项措施的检查指导,督促各项具体措施的实施和开展情况,对措施活动收到的效果要及时进行总结,以确保这些措施起到良好的效果,切实提高高校图书馆的利用率。
【参考文献】
[1] 陈利平. 高职图书馆利用率低的问题及对策[J].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1(12): 57-59.
[2] 李铁梅. 高校图书馆利用情况的调查分析[J]. 图书馆论坛, 2010(2): 49-52.
[3] 齐惠芳. 知识经济时代高校图书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 2004(2): 90-94.
[4]孙瑞英, 曹 听, 曹丽梅. 知识经济——21世纪高校图书馆的机遇和挑战[J].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01(S): 88-89.
[5] 王玮琦. 新世纪高校图书馆面临的挑战机遇及对策[N]. 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2002(2): 99-100.
青春岁月2015年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