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2015-07-28 17:49申盼龙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5年7期
关键词:社会体验激发兴趣

申盼龙

【摘要】把物理教学融入到生活中去,从生活中发掘物理知识,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把学习物理知识的最终目的定向为运用于社会、服务于社会,利用物理知识,能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关键词】生活 物理 社会 体验 激发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7-0160-01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知识的形成来源于自然,来源于生活。这就要求我们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抱着教材教学生,要把教学融入到生活中去,从生活中发掘物理知识,教会学生学习,学以致用。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核心即“生活教育”。其三个组成部分有:“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是指,自有人类以来,生活就是教育,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教育。“社会即学校”是主张以社会为学校,奉自然为宗师,冲破传统的“鸟笼式”的束缚,把学校的教育伸展到大自然中去。美国教育家杜威也曾把教育的本质概括为“教育即成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他认为“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因此,认为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本着这种教育思想,结合物理教育的实际特点,我们提倡教师在施教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一、从生活走向物理

在物理教学中,老师要巧妙的运用学生在生活中的感知,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更便于物理知识的学习、理解和应用。

1.要善于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

初中学生已具有相当多的生活经验,其中包含着大量的与物理有关的现象或问题,例如: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如何使用杠杆更省力;刀磨得越锋利切东西就越快;筷子斜插入水中向上弯曲等等。教学中一定要充分的利用,这对学习新的知识,形成新的概念会有极大的帮助。在讲授杠杆的应用时,我就事先做了充分的准备,对学生提出了学生在生活中可能会想到的一些问题,例如阿基米德说过,给他一个足够长的杠杆,他就能撬起地球,这可能吗?家中门的把手为什么安在门的边缘?大人和小孩能玩跷跷板吗?然后我准备了一些日常用品:钳子、剪刀、理发剪、筷子、天平、起子及班里的卫生工具铁锹、扫帚等。先让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分别说出各自的使用方法,区分他们是省力杠杆还是费力杠杆,然后运用杠杆平衡原理,引导学生自然解释。这种教学使学生学习兴趣高涨,便于理解有关知识,课堂效果很好。

2.让学生积极进行生活体验

学生在生活中体验物理知识既有利于理解掌握有关的物理知识,同时有的也为学习新的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在学习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后,要求学生在坐火车或汽车时,在车站观察并排的车的运动情况,体验由于运动的相对性带来的神奇现象,并在开车和刹车时体验由于惯性使人“前仰后合”的现象。再如自行车是学生的重要交通工具,学生对它非常了解,它哪些地方存在摩擦?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用什么方法来增大和减小摩擦的?哪些地方用到了杠杆?是省力杠杆还是费力杠杆?同学们都有这方面的亲身体验,对学习摩擦的有关知识帮助甚大。

3.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思考

初中教材,很多物理知识就在学生身边,布置一些生活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让学生思考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无疑会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学习液化知识前,布置学生观察从冰箱刚拿出的饮料瓶外有水珠的现象,观察烧开水时从壶嘴向外喷“白气”的现象。让学生思考早晨的“雾”是怎样形成的?“露珠”是怎样形成的?“玻璃出汗”在玻璃的哪一面?冬天有暖气的房间和夏天开空调的房间一样吗?壶嘴冒“白气”和冬天我们口中呼出的“白气”是同一种物态变化吗?这样使学生感到物理知识就在身边,也使学生思考问题有针对性,学习时更加得心应手。

二、从物理走向社会

学习物理知识的最终目的是运用于社会、服务于社会,同时也是适应社会。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物理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这既巩固了已学的知识,也体验到自身的价值,激发了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强烈欲望。

1.开创课堂社会探究模式

社会探究模式的主要目的是教给学生怎样对重大的社会问题进行思考。通过真实的探究过程,学生应学会给这些问题定义,学会和别人一起用不同的视角看待这些问题,以及在尽可能多的数字基础上进行总结。对于中学生,我们的要求不可能这么高,我们可以以课堂为舞台,创设课堂上的小社会环境,让学生从小关注社会,了解社会上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爱国主义教育。例如在学习“内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时,我首先为学生提供有关资料:酸雨的危害的实例,大气污染程度的数据,近几年政府的努力有哪些改善措施,你将来对净化我们的大气有何高见等等。

2.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中肯定要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有一些是完全可以运用所学知识自行解决的。例如学生安装一些简单的电路,排除一些简单的故障,更换保险丝等。在学校里,怎样做到安全用电,对课本上的实验怎样利用学校现有的器材进行改进,在生活中怎样改进家庭中的燃具,以提高燃料的利用率,减少大气污染。

3.开展社会活动

毛泽东早在1964年2月春节座谈会上说过:“学生成天看书,并不好,可以参加一些生产劳动和必要的社会活动”。现在看来,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仍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我们的教材也要求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其活动的形式可以是社会调查、参观访问、资料查寻,也可以是研究性实验及科技制作,具体形式要结合当地实际。例如学完电功、电功率以后,布置学生回家练习抄电能表读数,并计算电视机的电功率;又如学完简单机械以后,带领学生到工地,参观大型机械施工情况,了解杠杆、滑轮的运用。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把生活——物理——社会有机的结合起来,并始终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体现这种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思想,使学生不再认为物理难学,而是有趣的、有用的,形成教师利用教材教会学生知识,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生活的局面,这样将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吴志明.在物理与教学之间架起教与学的桥梁[J].教海探航,2004,(24).

[2]刘宏凯.让物理教学与生活“联姻”[J].科教文汇,2006,(02).

[3]张晓梅.物理与自然和生活[J].青海教育,2007,(07)

[4]姜桂祥.进厨房,学物理——物理教学探讨,2009(11) [5]乔春英.初中物理情感教学目标达成的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猜你喜欢
社会体验激发兴趣
民法公平原则的伦理分析
让趣味融入数学课堂教学
提供语言交往平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纵向社会的人际关系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问题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