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正军
【摘要】历史学科由庞大的史料库组成,对历史的学习更是需要大范围的、长期的知识记忆与兴趣推动,所以在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如何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力与兴趣度,成为了能否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之处。鉴于此,本文主要阐述了不同教学法对高中历史教学的影响,分析了当前高中生历史课程学习现状,并藉此提出了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施行方案,以期对我国历史教学有所助益。
【关键词】历史视野 高中生 人文素养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4-0056-02
历史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人文学科,其涉猎知识面广、领域众多,以多样方式呈现于教学课堂,并有着诸如历史图片、文物、古体字以及相关影视资料等丰富的历史教学资源。高中生年龄与心智正处于好奇心强、追崇新鲜感的青春成长期,对偏理论化的历史课程难以提起兴趣,所以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打破空间与时间的阻碍,将真实的历史事实“活”现于学生面前,确保学生在学习中保持兴趣才能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继而推动学生更为有效地学习,接受、理解历史知识。
一、不同教学法对高中历史教学的影响
(一)问题探究教学法。机械式背诵观点与结论的方法来学习历史,往往都是吃力不讨好的。问题探究法教授的便是让学生学会如何比较历史,从历史发展轨迹中得到立身处世的体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作为师生展开共同探讨型的教学模式,这也是一种探究过程,这一模式下的学习通常是通过发现问题——探讨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流程来得到知识的认知与巩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课堂讨论或课堂辩论等形式。
(二)资料研习教学法。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为学生提供相关文献资料,让学生自主学习,又或是根据学习内容布置相关主题让学生自行搜集资料,后在课堂上对资料汇总并加以筛选、研习。由于历史课程主要以文字史材为主,对史料的整理辨析是掌握历史知识的基本方法。所以,这一教学模式主要是提高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参与度,使之亲自动手查阅资料来获取与历史学习相关的技能。
(三)情景复现教学法。教学实践中,教师除了要让学生明白历史学习并非单一概念记忆,还要让其知悉人类发展与自然演变历史。为此,便在教学课堂环节中插入角色扮演,让学生饰演历史人物来“重现历史”,教师从旁指引“历史发展”,让学生直接融入历史情境体验中感受。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触碰真实的历史,近距离感受历史魅力,从而充分调动感性认知,引发积极思考,最终掌握知识点。
二、当前高中生历史课程学习现状
历史这一课程大多都是资料性的内容,不可避免的会有一些枯燥,使学生难有学习兴趣。就目前高中历史教学来看,学生学习呈现三种情形:排斥型:这类学生直接的排斥学习历史,且人数占据了学生总数的半数以上,或许受制于历史课程不如其他学科的实用性与趣味性,又或是历史与高中生追崇新鲜奇特的年龄特质相悖,且在中考总分中的占比分数很低,所以导致很多学生对历史学习不予重视,鲜有愿意主动学习历史。热爱型:这类学生热衷史学,爱学历史,但在学生总数中占比较小,他们受到或是父母、或是环境等诸类因素的影响,对历史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热爱。当然,其中还是存在部分通过历史的学习而逐渐爱上历史的学生。折中型:这类学生不喜欢也不排斥学习历史,且对其他学科的学习都存在这种折中心态,缺乏自主意识,同时也乏于上进心,在诸多消极心态的牵引下,导致这类学生的学习目的除了应付考试,也就是应付教师、家长的催促。基于上述三种情形,当下亟需每一历史教师刷新自身教学理念,促成学生生成内在学习动力,唤醒、激励他们对历史学科的学习积极性,准确拿捏教学关键,实现历史教学效果“质”的提升。
三、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施行方案
(一)注重历史变化因果,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历史课堂教学应关注历史的变化发展,注重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间的联系。任何历史事件的发生都具有其一定的必然性,受到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因而在历史教学中应重视因果分析,从现象看本质,进而总结历史变化发展的规律,便于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培养历史探究能力。如讲授史上某一次著名战役的历史事件时,可引导学生对发动战争的根本原因进行探究,再布置具体细化的探究任务,让学生单独或结组查阅资料、总结依据,最后就战争事件提出自己的看法,在课堂上实现交流共促。
(二)正确解析历史内涵,端正学生学习思维。历史教学中,对历史概念内涵的正确理解是进一步展开教学内容的重要基础,是学生深入阅读教材、全面掌握史实的前提条件,也是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必要载体。由此,在基础理论讲授中,不仅要围绕概念内包含的基本要素,厘清历史事件中的时间、地点及人物等,还要充分突出其具备的历史意义,但切不可将概念抽离具体历史环境。此外,教师还应注意对概念内涵所蕴藏的引申含义的挖掘。
(三)综合分析历史事件,开拓学生知识视野。任一历史事件都会对历史发展产生或大或小、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分析历史事件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重大历史事件相关问题进行判断、评价,主要从性质、胜败因由、经验教训、历史意义及危害等要素入手,还可采用历史与现实对话的方式,对历史事件进行综合分析,来拓宽学生历史知识视野,提高综合分析概括的能力。有如分析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重要战役之一的抗日战争时,对其取得胜利的意义不仅要结合国内、国际两方面来总结和分析,还要深入剖析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人民对和平的热爱、对侵略行为的反抗决心对战争结果的影响,等等,以此开阔学生历史思维。
当今社会各种风气横行,多元思潮的入侵使之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情况不容乐观。所以,重视塑造学生健康人格至关重要。高中历史课程的学科目标即是让学生了解历史,记住历史。通过对悠长历史积累的经验吸取来认识自身于社会、于家庭、于世界中所处的位置,做到“以史为鉴”、“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李德藻.歷史学科的特征与教学创新[J].历史教学,2002(07)
[2]赵亚夫.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