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宇孛
【摘要】探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心理接受机制的构建及其相关问题,既可以提升大学思想政治任课教师的执教能力,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本文拟在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教育心理接受机制的基础上,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心理接受机制的构建相关问题进行逐一的阐释和说明。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育心理接受机制 具体构建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7-0069-0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目前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重点的教学内容。如何理解与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并把它应用于自己的日常生活实践,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能否正常成长的问题,而且也关系到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然而,研究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心理接受机制及其相关问题,既可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师的执教能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效果,又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内容并运用它指导自己的日常生活实践。因此,在此有必要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心理接受机制的相关问题进行客观地阐释和具体地说明。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教育心理接受机制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着重要的影响。它既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内容,也是大学生日常行为的理论指导。因此,每一个大学的思想政治学科任课教师都应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其基础的组成内容,而且还要求学生在自己的日常生活言行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要求。即无论在理论的层面上,还是实践的层面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对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2.教育心理接受机制
大学的思想政治教学是一个双向的实践活动。即研究具体的思想政治教学实践及其相关问题,既应该关注任课教师的教学活动,又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接受情况。而教育心理接受机制研究就是后者,即结合具体的思想政治教学内容,探讨学习者对所学知识,对应该形成的行为能力的心理接受情况。
教育心理接受机制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应该涉及到两个层面的内容,即教育个体对特定教育内容的心理接受机制和受教育群体对特定教育内容的心理接受机制的问题。然而,无论是受教育群体,还是受教育个体的心理接受机制都是由以下四部分组成,知识基础、能力训练、接受态度和接受目的组成。但是为了更加客观地说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心理接受机制的构建及其相关问题,研究者应该结合以上四项内容,从教育心理接受机制的构建原则、构建内容、构建方法及其构建评价等四个方面进行阐释和说明。
二、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心理接受机制的构建
1.构建原则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心理接受机制的构建原则及其相关问题应该从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即从大学生教育心理接受机制的构成层面上,分析如何使心理接受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地统一于具体的教学实践;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组成层面上,分析如何进行具体教育的原则,下边就结合自己的思考对其进行简要地分析。
首先,大学生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心理接受机制的构建原则应该是系统性与和谐性的统一。所谓系统性是指在大学生教育心理机制的构建过程中,任课教师应该根据大学生的知识基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教学内容进行科学性的安排;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必要的能力训练,既使学生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又使学生通过具体训练把相关的知识运用于自己的日常生活实践。在这个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师还应该注意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接受态度和正确的学习目的。有且只有如此,才能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教育心理接受机制。否则,过分地强调任何一方面的内容,都会使学生形成的教育心理接受机制受到一定的妨碍。例如,在课堂教学有限的时间内,过分地强调接受心态,就会使能力训练的时间相对地减少;过分地强调知识传授,就会使学生对如何运用理论指导自己实践的反思不够充分。因此,在构建原则之中,系统性与和谐性的统一是非常必要的。
其次,大学生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心理接受机制的构建原则应该是提升性与拓展性的结合。众所周知,每一个大学生都具有一定的价值观思想。如何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去纠正大学生已有价值观的不足呢?那就需要任课教师采用提升的策略来达到教学的目的。每一个大学生都有一定的价值观作为基础来学习和感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涵。因此,思想政治任课教师还应该通过拓展的原则来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工作。只有把学生的价值观进行拓展与提升,才能使学生正确地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并在自己的日常言行中践行它的具体要求。
2.构建内容
构建大学生教育心理接受机制的内容应该包括:首先,基础知识。无论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理解,还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践行,都需要每一个大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它既是学生学习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关键,又是学生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约束自己言行的基础。其次,能力训练。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表现在两个层面上,在理论的层面上应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在实践的层面上应该具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能力。特别是后者,它不仅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其具体的作用,又利于学生深入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因此,在大学思想政治教学实践中,或者说在构建大学生教育心理接受机制的过程中,更应该注意对学生能力的训练内容。再次,态度与目的。在大学生教育心理接受机制的构建中,特别是从个体教育接受心理机制的构建研究中,态度与目的是最为关键性的内容。对于前者态度而言,培养学生正确的接受(学习)态度与树立正确的接受目的是一样重要的。如果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只把考核作为自己的学习目的,那就不仅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失去了具体的教学意义,而且也使学生学习目的发生了扭曲。
3.构建方法
构建大学生教育心理接受机制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是结合具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教学要求,采取理论、实践、理论的重复性教学方法是最佳的选择。对于这种教学法中的第一个“理论”而言,它是学生对核心价值观基本内涵的初步理解;对于所谓的“实践”而言,既是教学实践的能力培养过程,也是学生自觉地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解决自己实践问题的过程;对于最后一个“理论”而言,它是学生通过实践,对最初所学理论的升华与丰富。众所周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概括,因为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还需要学生结合自己的知识水平,按照教学的提示不断地加深自己对其的理解。
4.构建评价
大学生教育心理接受机制虽然研究的是学习个体,但思想政治教学活动则是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的活动。因此,在构建大学生教育心理接受机制的教学实践中,还需要研究构建评价的问题。如何在具体评价标准的指导下,反思大学生教育心理接受机制的构建问题,既涉及到任课教师执教能力的提高,又涉及到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此没有详细阐释这个问题,只是抛砖引玉式地提出这个问题供大家思考。
总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心理接受机制的构建是一个复杂的教学问题。它既需要任课教师反思自己的思想政治教学,又需要大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感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参考文献:
[1]邱柏生.思想教育接受学[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
[2]向宇婷,董娅.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念的人学化发展及取向[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01)
[3]赵兴宏,徐晓宁,罗敏.思想政治教育中受教育者的接受心理障碍及其优化[J].思想教育研究.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