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吕小溪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办学规模的扩大,我国积极努力推进素质教育,但当前中职学校的学业评价基本上是照搬普通学校传统的学生评价模式,如重视理论轻实践;重视课业成绩考核、轻视综合素质评价;重结果轻视过程等。面对这些现状,我们有必要积极探索研究新的中职学校学生学业评价机制。
1.多元智能理论。主张在对中职学生进行学业质量进行评价时,评价的主体、内容、方法等都要体现多元化,形成合理的多元学业评价。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有效的评价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应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并且使学生获得对学科学习的积级情感体验。
3.发展性评价理论。以促进学业对象发展为目的的评价理论,这一理论重视过程、重视评价对象主体性的,体现了发展性。
4.人本主义教育思想。认为对学生的学业质量进行评价,要体现出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友好尊重和相互要求。
5.后现代主义教育理论。主张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不仅需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过程。学业成绩评价对学生来说不仅仅是对学习结果的判断,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积极参与,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
1.教学培养目标。学业质量评价体系是以培养目标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并以培养目标的达成与否作为评价标准。
2.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框定了中职某一专业的教学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总体安排及教学方式方法等内容。中职学校应根据各自专业设置、师资水平等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并以此作为学业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
3.专业 (工种)的特点。职业教育的教学培养目的是适应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而形成的,是为各行各业输出应用性人才,如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技术工人及其他劳动者。所以我们在评价职业学校学生的专业课学业质量时,一定要依据当前和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专业 (工种)特点和劳动力市场需求等因素。
中职专业课学业质量评价是建立在事实判断基础之上的价值判断,其目标指向应是反映目标本质特征的具体的、可测的、综合性的可操作化的目标体系。因此,建立一个客观、公正、全面的中职专业课学业质量评价体系是实现既定目标的根本任务。在深入研究与实践基础上,我对建立中职专业课学业质量评价体系进行了尝试性研究,总结了一系列可行性措施和方法,具体如下:
1.课堂学习。学生的理论知识主要是通过课堂学习习来的,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认真程度,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中职学生学业基础一般都不是很好,自控能力也相对较差,在课堂上不能自觉遵守课堂纪律。为了使学生遵守课堂纪律、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学有所获,夯实理论学习成果,因此将学生的上课听课情况、发言情况、记笔记情况、参加活动情况及遵守课堂纪律情况进行评价,占期末总成绩的10%,以保护和激励他们课堂学习的兴趣与热情。作业是课堂学习成果的表现形式之一,作业体现了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能体现学生学习的态度,因此对学生平时作业情况进行评价,占期末总成绩的20%,确保学生掌握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期末试题是对学生理论学习的传统评价方式,在本次研究中,仍然延续期末试题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但是与传统的评价方式不同,我减少了期末试题在评价中的比重,期末试题只占期末总成绩的20%。
2.实训实习。中职学校实训成绩考核与成绩评定,不仅要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技巧,还要考核学生的安全文明生产情况,工时定额完成情况、团结互助、职业道德等情况,这些都是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单凭某一方面都不能准确说明问题。
实训成绩考核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职业素养考核项目,包括操作规范程度、工作态度、协作能力等,占期末总成绩的10%。第二部分是完成项目能力考核项目,主要考核学生的实训过程,此部分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30%。第三部分是完成成果考核项目,主要考核学生对实训项目的完成程度,此部分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10%。
表1 学生考核评价表
3.建立多元化评价主体。结合目前我国中职教育的实际情况,评价主体由教师、学生、学生小组构成,形成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小组评价等评价主体多元化机制,这样可以更真实地反映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综合素质提高情况,从而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
4.注重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是学业质量评价的两种方法。目前中职院校大多以期末考试成绩作为学生学科终结性成绩评价,一卷定性,很不公正和客观。而学生学业考核评价,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静态与动态结合的综合评定,仅凭终结性定论是远远不够的。因此,重视与强化形成性评价,加大对学生课堂参与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教学及其他课外教学活动参与情况的考核,加强学业过程整体情况的测试,才能更好地考查学生知识能力、技能掌握等综合素质情况。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要做好日常检查、考查、考试或测验等评价环节的统一,避免顾此失彼。
5.对试卷及考核模式的设计、研究。对终结性评价的试卷的设计与研究是构建考核评价体系重要环节,它涉及到知识内容的难易搭配、内容的宽深度,知识与能力的考核比例,各类题型的比重等要素。所以,在这一内容框架下,一定要注意测试内容的选材和题型研究,以加大对学生知识、能力进行更全面考核和评定为前提,增强试题的科学性、实用性、趣味性和时效性。
建立科学的可操作性强的中职专业课学业质量评价体系,还处于摸索阶段,但是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中职专业课学业质量评价体系的改革给学生带来的激情与活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个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会给我们中职专业课带来更加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