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敏
分层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学。学习者之间必然存在着现有认知水平和接受知识能力的差异性,分层就是为了更好地创设适宜的学习条件及学习形式,以使学习者从“最近发展区”更好地向“现有水平”发展。
一、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分层
分层教学的实施,如何分层是关键。在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家庭背景存在一定差异,所以在群体教学中,学生必然存在着层次的差异。分层的理念要渗透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不仅仅局限在施教的过程中。分层主要涉及学习者分层、教学目标分层、施教分层、任务分层、评价分层,同时,这几个环节的分层又是环环相扣,是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学习者分层。这是整个教学环节的开始,起到最根本性的影响。学生差异主要由三个因素决定,即智力、原有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对学习者的分层,往往很多时候只考虑学习者的原有认识水平,这是不科学的,应该综合这三方面的因素进行考虑,将学生划分为A、B、C三个层次。但是,这种划分必须是一种隐性的划分,并不是对具体某位学生贴标签,而是对整个教学班的进行综合评估之后,有意识的划分为三个学习层次群,并且对不同层次群的学习能动力进行估量。三大层次群并没有固定的人员,学习者的分层是动态的,这一划分是为了更好地为教学目标分层服务。
教学目标分层。根据学习者分层,对学习者有一个初步的评估,并且动态地划分为多个层次,如三个层次,对每个层次都必须有一个保守的估计,并以此来确定分层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大致可以划分为基础性目标、提高性目标以及拓展性目标三个层次。基础性目标应该定位在全部学习者都能达到的方向上,如掌握最基础的知识、概念和原理,并会初步运用;提高性目标应该定位在部分学习者能够达到的方向上,如强调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在深度和广度上上一个档次;拓展性目标应该定位在少数学习者能够达到的方向上,如对知识体系能融会贯通能够完成深度加工的内容。同样教学目标的分层与学习者之间并不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教学目标的实现也是弹性的过程,随着学习者分层的隐性变化而不断变化。
施教分层。根据教学目标的不同,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实现中,教学方式必须有所不同。对于基础性教学目标的实现由于面向的范围广,主要采用的是集体讲授式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为主,也可以设计教学辅助的脚手架,引导学生一步步通过构建知识体系,掌握学习内容。对于提高性教学目标的实现由于面向已经掌握了基础知识的学生群体,主要采用辅助式的自主探究的学习形式为主。对于拓展性教学目标的实现由于面向极少数高层次的学习群体,主要采用开放式的自主探究的学习形式为主。
任务分层。对于信息技术课堂而言,任务驱动式教学方式占了操作型课堂教学的大多数,设计教学任务是信息技术课堂开展的主要形式,所以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分层教学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是倚仗任务分层实现的。任务分层与教学目标的分层有相当的一致性,任务的开展必须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可以划分为基础性任务、提高性任务以及拓展性任务多个层次。
评价分层。在信息技术课堂,评价分层与任务的实现是紧密联合的。任务的实现在评价中占据了绝大部分影响。但由于学习者是分层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任务均是分层的,因而评价也必须是分层。对待不同层次的学习,其达标的要求必须有所不同,评价必须是多元的。
二、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分层教学
1. 内容支持
内容支持主要是指根据学习者分层及教学目标分层之后所设计的有针对性的分层学习内容及相互配套的分层学习任务,这是分层教学开展的精髓。
2. 施教者支持
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分层教学活动,主要在于提升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施教者的作用也不可忽视,施教者必须及调整教学进度,适时加以指导,搭建教学脚手架并提供快速即时的教学评价反馈,以使学习者更加明确自己当前的学习层次。
3. 技术支持
主要针对网络教学平台为适应分层教学开展所提供的必要的技术支持。如个人用户登录系统,必须为每一位学习者建立一个个人账户,并且必须具有一定保密性和长期使用性,记录学生学习成长档案。作业提交浏览平台,支持多种格式文件的下载上传,并且具有一定的权限设置,如未提交作业者无法浏览他人作业,已提交作业者可以浏览本人或他人作业,但不可下载或修改他人作品,限制作品提交修改次数,评价自己或他人作品。教学评价反馈系统,教师可以即时浏览学生学习动态,学生提交作品、审核学生提交作品等,对于不合格作品具有撤回等功能。
责任编辑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