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青
绿色教育属于如何处理好做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关系,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教育范筹。通过实施绿色教育能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中,都能自觉地格守生态伦理道德,遵循生态规律,顺其自然走完人生绿色之路。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把“知,情,意,行”和“过程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能力”三维目标有机地融入到绿色教育中。
“低、小、细、实”为原则。“低”是指绿色教育的起点要适合我们的教育对象。不搞一刀切,选择绿色教育的切入点及内容是以学生的年龄、所处地域、传统风俗文化等因素为原则。“小”是指从一件小事入手,以适当的案例为素材,然后扩大,小中见大。“细”是指绿色教育要全方位、立体的,而并不仅仅在“爱鸟周”“环境日”“植树节”“地球日”等几个特殊日子里,才开展绿色教育。几个特殊的日子是短暂的,做什么也都能做到,但关键是在平常的日子里,我们应该怎样做?这才是至关重要的。每一个环节中,不追求轰轰烈烈,但求春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不只是栽几棵树,种几支花,而是在课堂与课后,校园与校外,家庭与社会中,都有绿色教育的氛围。“实”是指绿色教育切忌好高骛远不切实际、远离学生、远离生活,造成假大空的现象。诸如:该不该用涂改液,该不该邮寄纸制品的贺卡;用“U”盘或校园网可否取代传统作业本;是否改革一下教材每年每位学生一套的做法,该不该实行教材的租借制,循环使用制;对水、对空气有污染的化学实验该不该做,若该做,怎样设计实验才能使危害降到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有无必要做解剖动物的试验……
身教大于言教。绿色教育呼唤着有绿色心灵、绿色人生观的教师,只有这样,当教师站在讲台上或置身于学生之中时,才能使绿色教育达到形神合一。学生的眼光是雪亮的,一个教师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行为是否符合绿色,学生心中有数,如果教师的平常生活和行为都是绿色的,那么学生定会心服口服,把眼前的教师当成榜样效仿之;也会当成一本难得的绿色教材品读、细读、审读,否则,将会使我们的绿色教育实效性大打折扣。
当今的社会,到处充满了物质的诱惑,人们的大脑无时无刻不受到各种广告的轮番冲击与轰击,这些广告几乎毫不例外地把他们的产品说成是对人的生所活必需的,不可缺少的,或者是符合时代潮流的,或者是符合绿色消费的。在这种广告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之下,人们的思想很容易发生变化,为了迎合潮流,不被人看作落伍,为了自己肉体上,或者心理上舒服与满足,许多人都热衷于购买名牌产品,追求豪华的家庭装修,以及各种各样新的、奇异的享乐方式,面对今天的市场:产品极大丰富、琳琅满目、包装精美……为享乐主义、物质主义和经济主义提供了现实土壤。在充满了这些诱惑的时代,教师能做到“出污泥而不染”,守住自己的底线吗?能守住校园的净土吗?教师必须学会“约束本能和约束动物般的欲望”,拒绝毫无节制的消费方式,选择适合绿色理念的生活方式。抵制一次性消费和用过即扔的消费习惯,自觉地放弃奢侈享受,及时调整我们的人生观、消费观、幸福观,限制自己对物质生活的过分追求——尽管我们的囊中有了足够的金钱,不透支地球,不透吃子孙饭,不透穿子孙衣。记住“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的生态消费理念,以《红楼梦》所说“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的实际行动践行绿色教育。
寓绿色教育于各学科教学中。学生每天在校园的绝大多数时间是在课堂中度过的。课堂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所以绿色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但又不能加重学生的负担。这势必要求我们的绿色教育以学科渗透为主,在学科教学中,挖掘教材中的绿色内容,以春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自然而然地把绿色教育融合到课堂教学之中。借它山之石,攻绿色教育这块宝玉(其实,对某些学科或某些章节来讲,就属于绿色教育,但由于绿色教育与考试分数关系不大,平时教师忽略而已),生物、化学、地理等学科在这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对其他学科,只要教师留心、潜心、热心于绿色教育,那么在相关的章节中也有绿色教育的素材。当然,切忌生拉硬拽,牵强附会地贴标签式的绿色教育。如某历史老师在讲到罗布泊时,娓娓道来历史上罗布泊的生机盎然:花香鸟语、草清水秀……古人云:不适其时,不得伐一木,不杀一兽。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成语出处,自然而然地浸润了经典教育中的绿色教育。
责任编辑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