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剑忠 朱斌荣
党员志愿服务的探索和创新
——对宁波市北仑区“红领之家”的调查
□肖剑忠 朱斌荣
党员志愿服务是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和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举措,是密切党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途径。宁波市北仑区“红领之家”凭借其志愿服务活动申报认领制度、志愿服务积分兑换制度等制度创新,从而拥有了强大凝聚力和广泛影响力。“红领之家”的探索和创新也为破解提高发展党员质量、培养善做群众工作的党员干部、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等党建难点问题,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红领之家 党员 志愿服务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在中国共产党居于执政地位的背景下,这就不仅要求每位共产党员立足本职工作,尽职敬业,服务群众,还要求每位共产党员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各类志愿服务。近年来,随着志愿精神的传播和弘扬,随着各级党组织的重视和推动,越来越多的党员加入到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中,并涌现了许多先进典型和知名品牌。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新 街道的“红领之家”就是这样一个党员志愿服务的先进典型和知名品牌。
“红领之家”成立于2012年5月。“红领之家”的创立者们,仿照和借鉴“蓝领”、“白领”等通俗叫法,将那些拥护中国共产党党章、爱好和平、乐于奉献的中共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以及其他积极向上的热心公益人士通称为“红领”,这些群体组成的志愿性社团组织,即为“红领之家”。“红领之家”的成立初衷,主要在于培育党员、干部队伍,服务人民群众,促进社会公益事业。截至2014年10月底,“红领之家”共有注册红领630名,其中党员175人,预备党员106人,入党积极分子149人。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实践,目前,“红领之家”主要有“红领沙龙”(时间一般为晚上,活动内容为围绕党的政策和社会热点开展交流讨论),导医日(活动时间为每月周六、周日上午,活动内容为在北仑区两家大医院开展导医服务),敬老日(活动时间为每月第一个星期日下午,活动内容为走进福利院、敬老院开展洗头、理发、剪指甲等敬老服务),亲水日(活动时间为每月第三个星期日下午,活动内容为开展清除河道垃圾和劝阻市民向河道倾倒垃圾)、护绿日(活动时间为每月第二个和最后一个星期日下午,活动内容为在公园、绿化带等场所,开展拔草、清除垃圾和宣传护绿),秀山日(每月第二个和最后一个星期日上午,活动内容为清理山道垃圾并劝导游客环保出游),靓城日(活动时间为每月第一个、第三个星期日上午,活动内容为对公交亭等公共设施开展清洁养护)等常态性活动载体,实现了“红领之家”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此外,“红领之家”在结对帮扶困难群众、抢险救灾、慈善捐助、认领微心愿、免费为外来民工订票、免费送外来民工到火车站乘车等方面,同样积极参与,卓有名声。截至2014年9月底,“红领之家”共组织开展各类服务731次,累计服务时间达15832余小时;“红领之家”也先后荣获北仑区十佳志愿服务组织、2013年宁波市护绿贡献奖、2013“感动宁波”十大慈善新闻事件提名奖、2013年宁波市抗洪救灾先进集体、宁波志愿服务20周年突出贡献奖等荣誉称号;“红领之家”负责人陈军浩也先后获得全国社区志愿者先进个人和宁波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相比于国内许多地方开展的党员志愿服务活动、打造的党员志愿服务平台,“红领之家”的党员志愿服务的制度设计可谓全面和精致,多有创新,从而保障了“红领之家”的强大凝聚力和广泛影响力。大致说来,“红领之家”的党员志愿服务机制创新,主要有以下五方面:
第一,建立发展党员的参加志愿服务程序前置制度,以刚性的程序约束确保党员参加志愿服务的普遍性。新街道党工委在成立“红领之家”之初,就制定和发布了《关于在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中开展义工服务活动的实施意见》,要求入党积极分子,自党校结业后一年培养考察期内,以及预备党员在一年预备期内,根据学习、工作和自身特点,必须参加不少于24小时的义工服务。并且强调24小时的义工服务是指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利用课余时间,自愿、无偿地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行为。这就是说,新街道党工委将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参加志愿服务,作为发展党员的必备的前提条件和必经的前置程序,由此以确保“红领之家”中的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志愿服务的普遍性。这是符合最新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等党内有关文件和制度规定精神的。《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第十条规定:党组织应当采取吸收入党积极分子听党课、参加党内有关活动,给他们分配一定的社会工作以及集中培训等方法,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党的历史和优良传统、作风教育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他们懂得党的性质、纲领、宗旨、组织原则和纪律,懂得党员的义务和权利,帮助他们端正入党动机,确立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信念。而参加志愿服务正是这样一种有益的社会工作,一种有助于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党的群众路线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教育。尽管也有少数预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认为,如今入党要参加志愿服务,比以前多了一道程序,因而起初有着抱怨情绪,不是十分情愿,但因为下列多项制度的配套实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越来越多地体会到了参加志愿服务的充实感、愉悦感和成就感,进而使得他们从被动地进“红领之家”变为主动地寻找“红领之家”的归属感,使得他们从不怎么情愿地参加志愿服务变为自觉自愿地参加志愿服务。
第二,实行志愿服务活动申报认领制度,以有限的服务机会增强党员志愿服务的竞争性。“红领之家”每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都统一在“红领之家论坛”发布消息,并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参加人数限制。例如,2014年11月17日(周一),“红领之家论坛”发布11月23日(周六)上午在凤凰山游步道开展劝导游人文明游玩、清理白色垃圾的秀美山川行动这一信息,仅过一天,10名志愿者名额即被申报认领完毕。这种网上发布、名额有限、先申报得机会、后来者没机会的做法,即为“红领之家”的志愿服务活动申报认领制度,这种制度源自淘宝抢购模式。由于名额有限,党员参加志愿服务也就面临着服务机会的竞争,由此也就使得党员不仅网上申报认领志愿服务很积极,以抢得这宝贵的服务机会,而且他们参加志愿服务的自豪感、责任感和成就感都很强,因为这是他们自己抢到的来之不易的服务机会。这与那些上面有关部门直接摊派或分配志愿服务名额,人们被动接受和被动参与的志愿服务形成了鲜明对比,后者无论是所激发出来的志愿者主动性,还是所带来的志愿服务成就感,都明显不及前者。在这种制度的激励下,“红领之家”的志愿者们都非常积极,以至常常出现“爱心需要排队,奉献需要秒杀”的氛围,许多志愿者常常因为没抢到名额而感到遗憾。①吴丽燕、肖立群、陈红:《志愿者常为抢不到服务名额而遗憾》,《东南商报》2013年6月19日。
第三,实行志愿服务积分兑换制度,以合理的回报调动党员志愿服务的积极性。“红领之家”的党员一旦参加志愿服务,便会获得相应的积分,积分的标准主要依据服务时间的长短,同时参考服务的难度和价值而确定。一般而言,大多数志愿服务活动1小时积1分。“红领之家”有专人负责将党员的志愿服务积分情况记录到他们的红领成长卡上,同时每月进行一次积分汇总以电子档案归档,并发布在“红领之家”论坛,以进行排名公示和接受核对。一旦党员参加志愿服务积分累计达到24分,则“红领之家”会将其升级为更高级别的红领(依次有一星红领、二星红领、三星红领、四星红领、五星红领)。而且,颇具创新意义的是,这种志愿服务积分可以兑换成爱心券,而爱心券又可用于支付自己所需要的服务资源。这些服务资源主要来自社会对“红领之家”的捐赠,具体有订报卡、购书卡等学习类资源,有理发券和洗车卡等家政服务类资源,有女排比赛等文化娱乐活动类资源,等等。值得说明的是,这些服务资源虽具有物质的性质,但作为物的实际价值不高,其凸显的主要是荣誉功能,而且“大部分志愿者都不太愿意自己花掉‘爱心币',而是考虑送给更有需要的人。比如送给贫困老人,帮忙换一次上门维修电器的机会”①徐叶通、陈红:《北仑新建“红领志愿者服务银行”储存“爱心币”》,浙江在线,2013年12月21日。。这样一来,参加志愿服务的党员既获得了排名和晋级等纯粹精神性质的回报,又获得了上述同样凸显荣誉的各类服务资源的回报。这些回报对“红领之家”的党员来说,可谓合理的回报,同时也的确发挥了显著的激励作用。笔者在调查中也注意到,几位资深红领都以自己是五星级红领而自豪。
第四,实行党员自主策划设计志愿服务活动项目制度,以更大的主动性激发党员志愿服务的创造性。“红领之家”既有导医日、秀山日、靓城日、护绿日、敬老日等等常规性志愿服务活动,也有许多临时性、突发性的志愿服务活动,而这些志愿服务活动几乎全部是由“红领之家”的党员自主策划设计出来的。例如,2013年台风“菲特”肆虐余姚,余姚暴雨成灾,全城一片汪洋,“红领之家”负责人马上策划和设计了奔赴余姚灾区抢险救灾和救灾义卖义演活动项目。最终,奔赴灾区的“红领之家”志愿者们分发了20多车的救援物质,卸了3个集装箱的水泵;留在后方的志愿者们通过义卖义演筹集了总价值3万多元的各类工具、药品,直接送到了余姚雁湖村,宁波市有关部门和许多媒体对此进行了高度评价和广泛报道。②笔者调查笔录,2014年10月14日和11月21日。同时参阅杨静雅:《有的送去物资,有的搬运物资,志愿者服务队驰骋在灾区》,《宁波日报》2013年10月13日;以及杨静雅、陈红、陈未鸣:《北仑新“红领之家”义卖支援余姚灾区》,《宁波日报》2013年10月16日。又如,2013年春运期间,“红领之家”党员们自己策划和设计了为返乡农民工提供网上订票技术咨询服务和送返乡农民工到火车站等临时性志愿服务项目,这些志愿服务项目正合返乡农民工所需,对他们来说可谓雪中送炭。实践表明,党员自主策划和设计志愿服务项目,不仅丰富了“红领之家”志愿服务的内容,更多地造福于社会,而且这一制度有助于更有效地发挥党员的智慧和特长,更有效地激发了党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使得他们对“红领之家”更具认同感,使得他们对“红领之家”的志愿服务更有兴趣和热情。
第五,实行信息公开制度,以透明的运作保障党员志愿服务的规范性。客观地说,当前我国多数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的信息公开并非十分理想,往往仅停留于宣传报道层面的公开,这既不利于有关组织的管理,也不利于参与者本身积极性的激发,更不利于志愿服务活动本身公信力的提升。现实生活中,少数党员没真正地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但凭关系搞假盖章假证明等问题的存在,很大程度上与党员志愿服务的信息公开不到位、不理想有关。相比而言,“红领之家”的信息公开制度要健全得多,这既体现在每次志愿服务活动做到了有图有真相有文字(如此可有效防止假盖章、假服务的现象出现),也体现在党员志愿者实名登记情况、每位党员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次数和积分情况、每次志愿服务的报名情况等许多重要的基础信息的公开(如此可实现自我提醒、互相监督和社会监督),更难能可贵的是,“红领之家”还借助其“红领之家”论坛、红领微博、“红领之家”QQ群等多个网上平台,对志愿者自己和社会各界关心的资金和物质等服务资源的最终去向和这些服务资源的最终分配情况等信息进行了公开,包括社会各界向“红领之家”捐赠的订报卡、赛事门票、洗车卡等服务资源在“红领之家”内部的分配情况信息,同样公布于网上,从而回应了社会关切,消除了公益腐败,提高了志愿服务的绩效。总的来说,“红领之家”的信息公开和透明运作,既便利了其自身的管理,又使得其成员增强了参与志愿服务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还使得社会各界增加了对“红领之家”志愿服务的认同度和满意度,进而有利于保障“红领之家”志愿服务的规范性和持续性。
由于上述多方面的机制创新,由于全体党员志愿者的共同努力,“红领之家”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这种成效不仅体现在“红领之家”,如今已实现从党员被动式的“要我服务”到党员主动式的“我要奉献”的变化③“红领之家”志愿服务积分汇总数据显示,2013年,118名预备党员中,其中71%的预备党员累计志愿服务积分超过制度规定的24分。这表明多数预备党员不是为完成任务而参加志愿服务的,所表征的正是主动式的“我要奉献”。,从少数党员参与到更多党员并吸引许多群众共同参与(其中包括党员的子女、邻居乃至社区归正人员等)的变化①数据显示,2012年,“红领之家”有入党积极分子243人,预备党员16人,党员22人;2013年有普通群众41人,入党积极分子181人,预备党员118人,党员89人;2014年至今,有普通群众91人,入党积极分子149人,预备党员106人,党员175人。总体说,呈现了志愿者总数和党员数连年增长以及群众积极加入的发展态势。,从较少项目和较少时间的志愿服务到拥有“每月五日”常规性服务及其他临时性和突发性服务并投入更多时间的志愿服务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它还体现在对于当前党建工作若干难点问题的破解。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其一,提出客观标准,加强主观改造,有助于提高党员发展质量。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6月28日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力量和作用,既取决于党员数量,更取决于党员质量。对我们这样一个长期执政的党来说,数量应该没什么大问题,难的主要是提高质量。”②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党建研究》,2013年第8期。为了解决党员的发展质量问题,这些年来,全国各地进行了多种多样的探索,包括积分制、答辩制、票决制等。“红领之家”的实践和探索,同样体现了其对提高党员发展质量的目标诉求。从实际情况来看,“红领之家”要求入党积极分子,自党校结业后一年培养考察期内,以及预备党员在一年预备期内,根据学习、工作和自身特点,利用业余和课余时间,自愿、无偿地参加不少于24小时的义工服务,不仅为衡量和评价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向党看齐、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和党的群众路线、遵守党章和党规、履行党员义务等方面的表现,提供了一个相对比较客观的标准(当然不是唯一标准),更重要的是,“红领之家”依托于其经常性的直接的志愿服务群众的实践,使得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对群众的感情得到加强,对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和党的群众路线等的认识得到深化,对自身的不足和缺点的认识更加深刻,再加之“红领之家”定期开展“红领沙龙”活动,组织志愿者学习党的政策、引导志愿者正确认识看待社会现象和社会热点问题,从而使得他们自身的主观改造不断得到加强,组织入党到思想入党和行动入党的距离越来越近。“红领之家”有位党员志愿者坦承,2012年自己作为一名预备党员,对新街道新制定和发布的《关于在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中开展义工服务活动的实施意见》规定所有的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必须完成每月2分的义工服务时间积分很是不满,并是带着不满的情绪加入了“红领之家”的,也是开始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冲着积分去参加“红领之家”组织的几次志愿服务活动的,但后来因为参加志愿服务次数多了,特别是因为参加了2012年底为大清早排队买春运回家火车票的外来务工人员送热腾腾的豆浆、包子和暖手袋的“送粥奶奶”关爱行动,使得她感受到了志愿服务活动可以真正帮助别人,并消除了很多“红领之家”志愿服务的许多负面看法,如今她虽然积分够了并转为正式党员,但仍然坚持参加敬老日和亲水日等志愿服务活动。事实上,像这样的党员志愿者还不少。“红领之家”志愿服务积分汇总数据显示,2013年,118名预备党员中,其中71%的预备党员累计志愿服务积分超过制度规定的24分。这一生动事例及这些数据充分说明,“红领之家”的实践和探索,是有助于提高党员发展质量的。
其二,放弃权力依赖,直接面对群众,有助于培养善做群众工作的党员干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话强调,党员干部要善于做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要提高党员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随着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确立和党领导下的各级人民政权的建立,部分党员干部形成不同程度的“权力依赖症”。对他们而言,利用党处于执政地位而直接或间接掌握的公共财政资源、行政权力资源、司法权力资源和公务员队伍资源等各种执政资源来开展工作、完成任务、推进建设、实现目标,可谓便利快捷高效省事,渐渐地,部分党员干部便形成凡依靠权力的行为预期、行为习惯和路径依赖,相应地,他们对通过自己艰苦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持续不懈的说服解释工作、体贴入微的关爱工作、尽心尽力的帮扶工作等非权力手段,来赢得群众的理解、赞同、支持和拥护,即以非权力手段赢得权威和认同,则没有动力、兴趣和信心。有专家就此指出:“有的地方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一旦离开行政权力,就不知怎么和群众打交道。”③黄苇町:《党群关系:党的生命力之所在》,《同舟共进》,2011年第7期。在“红领之家”的实践和探索中,我们可以看到,“红领之家”虽有所谓的官方背景,但确无权力资源作依托和依赖,他们完全是依靠自己筹集来的资金和物品等物质性服务资源以及自身所具有的知识、智慧、体力等非物质性服务资源,是依靠自己的时间、精力和爱心的付出,而为群众谋福利的。这也就是说,“红领之家”远离和没有了权力依赖。此外,“红领之家”的全部志愿服务活动都是直接面向人民群众的,且其中多数是离不开对群众进行解释、宣传和说服、劝阻工作的,这就使得“红领之家”的党员志愿者们必须在没有权力依赖的背景下,学会如何有效地跟群众沟通、如何有效地对群众劝说、如何有效地向群众解释。概言之,在放弃权力依赖,同时直面群众的情境下和环境中,党员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必将得到提高,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党员干部必将大量培养出来。
其三,强化文化认同,增强情感归属,有助于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毋庸讳言,当前一些党组织存在着活动缺乏吸引力、内部缺乏凝聚力的问题。即使一些党组织不乏吸引力和凝聚力,但也往往是建立在权力依附和物质利益激励的基础之上的,而这必将影响到党组织的先进性和战斗力。一些地方党组织的号召力竟还不如宗教组织,即是这一事实的反映。在“红领之家”可以看到,许多党员志愿者之所以长期地成为这个组织的一员,自觉乐意地参加“红领之家”组织的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主要不是因为有实际物质利益的收获,而是因为他们认同“红领之家”所宣示和践行的奉献、仁爱、友善、敬业等价值观,是因为他们在“红领之家”体会了同志们之间的互相关爱、互相鼓励、互相学习与不讲官位、不分年龄、亲如一家的友情和亲情,以及服务对象对党组织和对他们的感激感恩之情,是因为在“红领之家”获得了幸福感和成就感。笔者在实地调研过程中,也听到有当地基层干部反映,“年轻人在‘红领之家'认识了很多朋友,对‘红领之家'有归属感”。另有位年轻的党员志愿者也说,“红领之家”是个很值得点赞的团队,负责人没有半点领导架子,平时和他们“打”成一片,红领们谁有困难,他们都会竭尽全力相帮。所有这些事实都表明,“红领之家”具有强大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归属功能。也正是由于“红领之家”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归属功能,加之其远离官僚习气和淡化物欲导向,从而使得其既保持了党组织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又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其四,直接服务群众,契合群众需求,有助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从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到党的十八大,我们党多次强调指出,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2013年6月至2014年10月,全党自上而下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最终也主要是为了解决党员脱离群众的问题,是为了达到密切党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目的。在党执政的背景下,不仅需要依靠制定法律和政策这一主渠道来服务群众,也需要党员干部直接地服务群众;不仅需要党员干部立足自身岗位做好本职工作以服务群众,也需要党员干部利用业余时间来直接服务群众。惟其如此,才能使得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的感情更深厚,共产党员的人格魅力展示更充分,党员干部的社会形象更佳,才能使得党群干群关系更密切更和谐。“红领之家”倡导和要求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带动家人和其他群众,利用业余时间志愿服务群众,所达到的也正是这样一种效果。“红领之家”的党员志愿者们,牺牲他们的业余时间,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为广大群众做了许许多多善事好事,而且特别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并未像有的地方将服务群众简化为捐钱捐物,只给群众提供物质性服务资源,且最后落得个自己没受教育、群众也不领情的结果,而是根据作为服务对象的基层群众的实际,充分发挥党员队伍在智力、知识、信息、政策乃至劳力等方面的优势,同时注重提供各类非物质性服务资源,为基层群众做力所能及并为群众所需的政策宣传(例如亲水行动和秀山行动就有许多是政策宣传工作)、政策解读、思想开导、知识传播、技术传授(例如网络订票)以及梳头、剪指甲、打水、洗衣(例如敬老行动)、扫地、开车送人等服务工作,从而提高了志愿服务的针对性、有效性和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可以说,他们用实际行动为党的光辉形象直接增了光,为伟大的党注入了正能量,为党的先进性做了生动注脚,为党的执政基础直接垒了砖和土。概言之,他们的所作所为,直接增进了党群干群关系。试想一下,如果所有的党员都能利用业余时间,志愿地直接地贴心地服务群众,群众对党组织和党员岂能不进一步增加好感?群众与党组织和党员之间的关系岂能不更加密切?群众对党的领导岂能不更加拥护?
总的来说,“红领之家”的探索和创新是可贵的,是成效显著的。为了使其制度创新带来更多的效益,更多地惠及基层党建乃至党建全局,我们亦可在现有的实践和创新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探索。具体言之,就是将“红领之家”与建立领导干部培养链对接,将“红领之家”中社会形象佳、群众工作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优秀党员干部直接提拔培养为基层党委政府的领导干部,使“红领之家”成为基层党委政府领导干部的重要培养基地。这不仅是贯彻选拔培养干部必须注重基层导向的具体体现,是符合党中央新制定发布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精神要求的,也是克服和解决党政机关中许多领导干部官气过重、对群众感情不深、做群众工作能力不强等突出问题的有效之策。
责任编辑:凌 雁
作者肖剑忠,男,杭州市社会科学院党建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浙江省党建研究会特邀研究员(杭州 310000);朱斌荣,男,宁波市北仑区新街道党工委书记(宁波 31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