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台词为背景解读《西厢记》中的重重矛盾

2015-07-25 08:20叶定宇
北方文学·下旬 2015年4期
关键词:台词文化意蕴西厢记

摘 要:宋元时期,是古代戏剧从形成走向成熟的阶段,曾经涌现出大批历代传颂的佳作,其中王实甫的《西厢记》更是常唱常演不衰,成为世界戏剧史上的瑰宝,近七百多年来,吸引了大批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足见其魅力之大。语言是最扣人心弦的乐律,台词是戏曲的灵魂。优美动人,诗情画意的词句,往往可以激发我们的情感,本文从台词这样一个文本的环境中,来解读《西厢记》的矛盾,解读台词塑造下的人物以及整个戏曲的魅力。

关键词:台词;矛盾;文化意蕴

中国古代戏剧自宋元时期形成并成熟以来,涌现了大批历代传诵的佳作,其中王实甫的《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更是常唱常演不衰,成为世界戏剧史上的瑰宝,近七百多年来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倾心研究,形成了中国古代戏剧单本作品研究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足见其魅力之大。

本文拟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考察社会历史文化变迁对中国古代戏剧及其王实甫戏剧创作的影响,力图通过对《西厢记》所反映的代表进步思想的戏剧审美理想展开讨论,进而企及其社会改造与审美理想的价值取向,加深对《西厢记》思想意义与文化意蕴的理解和认识,从西厢记的台词中感受矛盾的激化。

一、自由自主与封建纲常的矛盾

焦点展开戏剧故事的主要线索,借以逐级强化主要矛盾和双方的正面冲突,具体而形象地反映出张、崔两人身上的重重压力,并表现出这对新人从思想意识上的反抗发展到反抗斗争的具体行动。王实甫仔细刻画出老夫人为人极其重视传统社会道德伦理的“小礼节”—活脱脱的一副重情重礼、感恩戴德、知恩图报的样子,然而,她却没安好心。设“小酌”宴张生谢“活我之恩”分明已暴露出其居心叵测—她让小姐“拜哥哥”虽是虚名,却因是“兄妹”,一家人当然长者说了算,实际上是借谢恩之名而行维护贵族大姓、门阀观念、封建礼教之实,潜藏的是先相国“曾许下老身侄儿郑恒”的“大礼仪”—后人只能遵旨,岂可更改—这是人人皆知的社会伦常,但更是杀手铜,深伏杀机。然而,既是拜了哥哥便是一家人,为何又“以金帛相酬”?分明骨子里从未承认是一家人,所谓“酬谢”实际上是逼迫,换一句话讲就是对于先相国为小姐许下的“婚约”没有讨价还价的可能,这才是矛盾与问题的关键、冲突和对抗的焦点。当然这样的矛盾与对抗也就没有了调和的可能。

主要矛盾激化,悲剧悬念迭起,在漫长的人类历史进程中,新旧势力的矛盾、冲突乃至斗争,一天都没有停止过,这是由于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所决定的。虽然人类社会发展总的趋势主要呈现出进步的特征,但这种进步却是以无数生命和鲜血为代价换来的;而且每前进一步所面临的既可能是失败,也可能是胜利,但在胜利出现之前很可能己有多次失败。元代戏曲关注并直接取材于历史和现实生活,同时又根据当时社会受众的接受程度,加工演绎出许多不同凡响的悲喜名作,《西厢记》当然名列榜首。

二、新生势力与封建势力的矛盾

在《西厢记》中,以张生、莺莺、红娘为代表的年轻一代,因为热烈向往自由的新生活,追求对自己生活的自主权,反抗封建礼教的种种束缚,而与以老夫人为代表的处处竭力维护封建制度及其道德礼教的顽固势力发生直接对抗,因而,作为主要矛盾他们双方的冲突和斗争既是不可调和的又是无法避免的。王实甫或隐或现以这种矛盾和对抗为主要线索展开故事情节,形成了全剧一以贯终的戏剧格局。其实,这在开场的“楔子”中就已初露端倪—老夫人、崔莺莺先后上场,面对“暮春天气”,老夫人思念亡夫,又因归途久阻,感叹“杜鹃啼血猿哀鸣”,凄然泪下:

夫主京师禄命终,子母孤霜途路穷;因此上旅株在梵王宫。盼不到博陵旧家,血泪洒杜鹃红。([仙吕·赏花时])

莺莺则流露:萧寺幽闭,严母紧束,青春易逝,苦闷郁积—可正是人值残春蒲郡东,门掩重关萧寺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么篇])

正是同样景物,两样心境,一石双鸟,以极精妙的笔法,为主要矛盾及其它矛盾的展开做好了铺垫。张生与崔莺莺邂逅“惊艳”一见钟情,经“借厢”、“联吟”、“闹斋”而后爱之愈深;至“寺警”发,崔莺莺议“五便三计”,张生修书求救,白马解围,两人暗情明朗,老夫人因无奈而许婚;张、崔满怀欣喜待结良缘,红娘兴高采烈去“请宴”,不料想,老夫人早已盘算好要“赖婚”:

[夫人云〕前日若非先生,焉得有今日;我一家之命,皆先生所活也。聊备小酌,非为报礼,勿嫌轻意。〔末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此贼之败,皆夫人之福。万一杜将军不至,我辈皆无免死之术。此皆往事,不必挂齿。.……[夫人云」

去唤小姐来,与先生行礼者!

由此便拉开新旧力量围绕自由观念与世族观念直接冲突、斗争的序幕,其中老夫人千方百计地闹“赖婚”则是所有矛盾冲突的焦点所在。王实甫紧紧围绕老夫人“赖婚”这一矛盾才有可能给观众带来结尾最大的惊喜。

三、结束语

纵观《西厢记》全剧的成功创作,就思想性而言,它首先得益于王实甫所具有的代表着进步思想观念的审美理想,并在全剧中一贯始终;其二是始终围绕并紧扣这一审美理想而节节递进、环环相扣的故事情节,戏剧化地展现新旧势力双方的矛盾冲突乃至激烈斗争,最终以张生、崔莺莺、红娘为代表的新生力量经过反复、曲折、顽强地抗争,终于克服重重来自以老夫人为代表的封建旧势力的阻力、压力,勇敢挣破封建思想、观念、礼教的层层束缚,结为秦晋,从而实现了作者“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这一能代表人民大众意愿的审美理想。难怪数百年来常演常唱不衰,确乎中国古代戏剧中难得的瑰宝!

作者简介:叶定宇(1992–),汉族,四川成都人,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指导老师:陈爱国。

猜你喜欢
台词文化意蕴西厢记
王季思注本《西厢记》补证(续一)
云南南传上座部佛教壁画艺术及其文化意蕴
论话剧演员台词的内部技术运用
戏剧表演中台词与演员情感动作的融合
电视剧《后宫?甄嬛传》台词的阶层差异浅析
言外之意话“红”色
探究话剧演员如何说好台词
法语俗语、 俚语的特点及文化意蕴
元杂剧爱情婚姻剧文化意蕴探究
陈继儒评《西厢记》的刊本流变及其真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