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婷
摘要:大学英语最重要的学习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这也是英语教学的根本目标。本文主要分析了交际教学法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包括交际教学法具有的特征、将其运用到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具体措施,以及给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带来的启示。
关键词:交际教学法 大学英语教学 改革启示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传统大学英语的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这就需要教师对教学方式进行合理的改革。交际教学法的相关理论需要利用真实的生活环境进行英语教学。因此,教师要创造真实的生活情境,在情境教学中传授学生英语知识,进而提高他们的英语运用能力。
一、交际教学法的特征
(一)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
在传统大学英语课堂上,教师一般采用翻译教学的方式,将自己作为教学课堂的中心,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控制”。交际教学法转变了以往的教学方式,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而教师成为学生的指导者,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结合交际教学法的具体过程,虽然教师依然会为学生准备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但是,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自己完成,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交际教学法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二)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交际教学法更加注重对学生交流能力的培养,注重语言的运用教学,在真实的情境中加强对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在使用英语交流的过程中用词准确及语法准确。
(三)注重跨文化背景进行交流
英语交际教学法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深入了解和体会英语语言存在的文化背景差异,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会灵活准确地应用英语进行交流,提升学生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二、将交际教学法融入到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具体措施
(一)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
英语交际教学法注重的是交际,这也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教师除了拥有较强的语言能力,还应该做好充足的准备,深入了解英语教材的具体内容,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恰当合理的教学方案,并了解学生真实的英语水平等。在课堂上,教师应利用灵活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融入情感教学,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二)加强英语基础教学
随着我国高等学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的数量逐渐增多,但是师资力量却没有较大的进步。学生虽然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但面对学习水平不同的学生,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采用不同教学方式。而目前大学英语教学采用的是大班教育的形式,导致教师无法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因此,教师要加强基础教学,逐渐缩短学生间的英语差距,从而更好地实行英语交际教学。
三、将交际教学法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中改革的启示
根据交际教学法的具体理念,教学环境直接影响了教学活动,主要原因是外界环境的具体情况影响着英语教学效果,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促进了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但也具有一定的消极作用。因此,只有对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将交际教学法融入到大学英语教学中,结合外界的教学环境对英语教学的影响进行有效的改革。
首先,改变大学英语教学方式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大学英语教学使用的评估手段还不够完善,评估手段存在的弊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工作。例如,虽然部分教师注重对学生英语基础知识的教学与训练,但是班级中却一直弥漫着一种考证的气氛。在这种教学氛围下,直接影响了交际教学法的教学效果。
其次,大部分高校学生比较在乎英语证书的考取,这种客观原因会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为了考取各种证书会要求教师讲解一些关于英语四六级知识的相关内容,教师将大部分时间放在考试具体答题技巧的讲解上,这种教学氛围就会直接影响交际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再次,部分学校无法满足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使用交际教学法的具体条件,缺乏相应的教学设施,这直接影响了交际教学法的开展进程。因此,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可以做出以下调整,促进交际教学法的进一步开展。(1)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推行小班教学,在小班教学中实行交际教学法,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2)创造适当的教学情境。倡导学生使用英语进行沟通和交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用英语交流。(3)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核,通过严格的考核鼓励学生学好基础知识。
综上所述,交际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推动了我国英语教学的不断发展。将交际教学法融入到教学中,改变了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方式,在提高学生基础能力的同时,为学生创造合理的教学情境,提高了学生的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石洛祥,齐迎军.交际教学法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1).
[2]贾国栋.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成果、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外语界,2011(51).
[3]宫林.交际教学法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J].佳木斯教育学院报报,2014(4).
[4]吕灿.交际教学法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影响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