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康坦,沈蔷薇
(信阳师范学院华锐学院 艺术系,河南 信阳 464000)
谈民族歌剧对戏曲及西洋歌剧唱法的吸收与融合
董康坦,沈蔷薇
(信阳师范学院华锐学院 艺术系,河南 信阳 464000)
我国民族歌剧是以西洋歌剧的体裁形式为基础,综合了戏剧、舞蹈、美术等艺术形式,融合了中国戏曲、民歌、说唱等民族音乐元素,适合中国审美习惯的一种戏剧形式。在发展过程中,我国民族歌剧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声乐体裁;它不但吸收、融合了传统戏曲的优秀表演形式,还借鉴了西洋歌剧的某些演唱形式。
民族歌剧演唱;戏曲唱法;西洋歌剧唱法
(一)声带与气息产生对抗力方面
声带的振动是由气息推动的,气息是发声的动力。歌唱音色受声带与气息对抗所产生力的大小的影响,对抗力小音色就暗淡。在声带与气息的对抗力上,戏曲唱法与西洋歌剧唱法是不同的。我国传统戏曲选择了持续运用明亮的音色。而西洋歌剧最大限度地还原了歌剧演员的演唱声音,对于观众来说,如果选择明亮的音色,会造成精神烦躁,从而导致音乐失去了丰富的音色变化魅力。从整体上看,西洋歌剧唱法的对抗力要小于戏曲唱法的对抗力,西洋歌剧唱法的音色明显要暗于戏曲唱法。在民族歌剧演唱中,整体上适当地降低了声带与气息的对抗力,同时按照歌剧的整体的基调、剧情、人物性格以及情绪等,使音色有了明暗对比,适当地调整了对抗力,从而增强了歌剧的戏剧冲突。
(二)在真假声比例运用中的吸收与融合
在声乐演唱真假声比例的运用上,歌唱的音色可分为真声、假声、混声等三种。在西洋歌剧唱法上,根据不同音高调整真假声的比例,但是不管男女声部都要求混声,低音区的真声最多,高声区的假声多,中音区的真假声比例相当。而戏曲唱法真声的应用是行当、老生等,小生高声区是假声,低声区是真声,青衣多用混声,个别剧种小生完全用假声。在西洋歌剧唱法中,为了获得较为统一的音色,从低声区道高声区会逐渐减小真声的比例,增大假声的比例;而从高声区到低声区会逐渐减小假声比例,增大真声比例,从而提高声音形象的整体性。因此,民族歌剧表演中,鉴于西洋歌剧唱法这一优势,演唱的时候提倡混声唱法。
歌唱共鸣就是在声带振动后,声音通过喉咽腔、鼻腔、口腔等人体共鸣腔的空气振动。戏曲唱法提倡头腔共鸣,西洋歌剧唱法提倡整体共鸣。整体共鸣需要演唱者调动很多与歌唱相关的肌肉,运用起来比较笨拙,但是其优点是能够提供更为宽广、丰满、浑厚的音色。而部分共鸣需要调动的与歌唱相关的肌肉较少,且部分共鸣会使音色听起来相对单薄。鉴于这两种共鸣方式的优缺点,民族歌剧应该根据歌剧风格、音乐表情等方面的因素,在演唱中具体运用。如果歌剧着重表现都市现代人的生活、先进的思想,可以用整体共鸣。而在民族歌剧中,为了更能表现人物、突出特点,往往使用当地剧种的演唱共鸣方法。
戏曲唱法继承了说唱、民歌等唱法的精髓,适合中国人的审美,在咬字、吐字方面也有自己的一套理论。如在《谈京剧唱腔的旋律和字调》中,音韵学家武俊达认为“腔圆”讲的是旋律流畅、形象鲜明、词曲扣准;“字正”是指“表意正、读音正、声调正、节奏正”;由此可见,戏曲唱法中,为了保持更多的共鸣,应该减短尾音长度,加长字腹长度。而在欧洲语系的基础上,源于欧洲的西洋歌剧唱法,运用到中国歌曲演唱的时候,会出现咬字不清。因此民族歌剧首先要学习京韵大鼓、京剧、单弦的语言,然后才能按照歌剧创作的民族风格,借鉴戏曲演唱的语言。
在歌剧《江姐》第28-108小节中,前两段是29-91小节,第二段表达了革命胜利后向党的汇报和向战友问好,是第一段的反复,预示着革命的胜利和解放。随后江姐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想到同志们身体健康无比喜悦,想到伟大的共产党感到无比自豪,两小段在对抗力上,整体要大于第一部分(第1-27小节)的对抗力,声带、气息也得到了积极的调节,同时由于音乐速度的加快,增强了声音的灵敏度,减少了胸腔共鸣。再如:江姐不愿看到自己流泪,在“青山到处埋忠骨”这几句中,随着情绪逐渐高涨,第18小节“杆”字的咬字、吐字上,字腹延长到了一拍半处,第二拍的弱文治在出字尾的“n”。总之,在歌剧《江姐》中,随着速度的变化,整体共鸣方式在第二部分便成了部分共鸣,而随着人物情绪的节节高涨,对抗力也逐渐增强;同时在咬字、吐字方面,注意延长了字腹的长度,增加了音头力度,并保持了口型不变。
[1]孔繁涛.浅议中国民族歌剧发展存在的问题[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3).
[2]王珣.民族歌剧是在扬弃中国戏曲美学基础上的发展[J].黄河之声,2007(02).
[3]金子琛.《江姐》歌剧音乐艺术特征初探[J].大舞台,2011(10).
J614.92
A
1007-0125(2015)06-0029-01
董康坦(1984-),男,河南潢川人,硕士学历,助教职称,研究方向:音乐表演;
沈蔷薇(1984-),女,河南潢川人,本科学历,助教职称,研究方向:音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