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建
【摘 要】人文素质教育是传授人文知识、培养人文精神的教育。太极拳教育教学与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关系密切,有助于培育和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塑造其完美人格,发展其创造性思维,使大学生在气质、修养、人格等方面得到提升,从而形成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
【关键词】培养 太极拳教育 人文素质 大学生
一、前言
当今人类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及科技成果的广泛运用所引发的负面后果,使得人们开始重新认识人文素质对人类自身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意义。由于大学生人文素质匮乏引起了不少问题,现在高校开始意识到对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性。但高校在对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过程中运用的手段过于单一,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运用较少。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之瑰宝——太极拳,高校要高度认识其对促进人的身心健康成长方面的独特功效,在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时,重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努力探寻加强人文素质培养的有效途径。
二、人文、人文素质与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
1.人文的内涵
“人文”一词最早出现在《易经》中贲卦的彖辞:“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宋程颐《伊川易传》卷二释作:“天文,天之理也;人文,人之道也。天文,谓日月星辰之错列,寒暑阴阳之代变,观其运行,以察四时之速改也。人文,人理之伦序,观人文以教化天下,天下成其礼俗,乃圣人用贲之道也。”人文原来是指人的各种传统属性。广义地讲,人文就是人类自己创造出来的文化,自然就是原始的、天然的。
2.人文素质的内涵
所谓人文素质就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现代的“人文主义”,在很大程度上是作为“科学主义”“金钱拜物教”的对立面而出现的。它相对于“科学主义”,强调的是关注人的生命、价值和意义的人本主义;相对于“工具理性”或“技术理性”,强调的是价值理性和目的理性;相对于实用主义,强调的是注重人的精神追求的理想主义或浪漫主义。“科学”“实用”与“人文”“理想”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两个价值向度。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科学”重点在如何去做事,“人文”重点在如何去做人;“科学”提供的是“器”,“人文”提供的是“道”。只强调其中一方面,或用“做事”的方式“做人”,用“做人”的方式“做事”,都会给人们带来麻烦。人文素质的核心是价值观,它是人格成功的前提;人文素质的基础是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人文素质的水平取决于大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取决于驾驭人际关系的能力,人文的本义是创造完美的人性。
3.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
人文素质教育是只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的实践, 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 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的一种教育。简言之, 就是指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或人文素质的教育。通过对文学、艺术、历史、哲学和伦理学等人类积累的智慧精神、心性品质和阅历经验这些人文科学知识的学习, 引导学生进行自身实践,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转化为自己的经验,形成牢固的人文科学基础知识、良好的社会心理与文化修养, 树立人文精神及塑造完美人格的教育活动。
三、太极拳教育对大学生提高人文素质的价值探讨
1.太极拳教育的定义
根据不同时期对太极拳的理解,基本可以提出这样几点共性:一是具有防御功能;二是健身强体功能,其运动形式为固定套路;三是注重内外兼修;四是属于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把太极拳仅仅当作一个运动项目,然而都忽视太极拳文化的存在,忽视了太极拳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教育上,忽视了“培养人的全面发展”的太极拳本质特征。
太极拳课程作为高校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所开设的课程之一,其教学理念要顺应时代的潮流,将单纯的“太极拳”上升为“太极拳教育”,通过太极拳文化的传承,树立“以人为本”的健康教育理念,培养出具有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融合的健康的全面发展的人。
2.太极拳的文化内涵
作为中华文化一大瑰宝,太极拳是中华民族辩证的理论思维与武术、艺术、气功引导术的完美结合,是高层次的人体文化。在特有的境界里,外有舒缓、柔和、自然的拳式,内有松静、安舒、平和的心境,太极拳具有刚柔之美、神韵之美和协调之美。太极拳“内外兼蓄、术道并重”的义理,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品格;它“身心兼修、道德先行”的传统美德与儒、道、释文化精髓相承相通,它“阴阳互补、刚柔相济”的哲学理念与先进文化的和谐理念相融交汇。从它的功能来说,也不局限于健身。在认识太极拳时,决不能仅仅将其视为一种技术技能或人体运动,还应该认识它丰富的文化内涵。 “内外兼修”言简意赅地反映了太极拳的文化属性,使太极拳超越了一般的技能技术层次,也超越了以体能形态为主的西方竞技体育。把德放在首要位置,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太极拳中的一种体现。
3.太极拳教育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1)增强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
太极拳运动有着丰富的人文素质的内容,是学生人文素质提高的载体。太极拳能使人专心致志,养成专注的好习惯,能培养出人的“精慎之思”。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加快,日常生活中的许多方面多是快节奏的,如汽车、飞机、流行音乐、电脑游戏、体育运动项目、快餐、通讯等多是快节奏的。在E时代来临的全球化社会,在色彩鲜明的功利取向下,能在生活中为心灵找到一块宁静的田园、一股安定的力量,去经营那本来属于自己童话般的世界,对青年大学生人格培养至关重要。
(2)促进学生完美人格的塑造
太极拳以“阴阳合一”为思想,以及以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为基础,强调自身的和谐,以及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这种思维方式正好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团结互助能力及交往能力, 增进同学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友善相处、改善人际关系,这有利于他们将来适应社工作的需要。真正练习太极拳,会让你多一点学习的毅力、能力和才情,少一些浮躁与轻浮。安静之态、精慎之思、豪放之气合起来就构成了一个人的综合素质,这就是人们追求的完美的人格。
(3)培养学生缜密的思维方式,良好的意志品质
太极拳能使人聪慧、敏捷。太极拳可以让你更精细地观察问题,更精确地体会细节。在练习拳法时,练习者必须将全部意识投入到每个动作。在这个过程中自然会训练出学生做事的精准和慎重的思维方式。向学生揭示怎样发现问题,用什么途径去解决。练习太极拳还会克服物质条件和自然条件的困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毅力,增强健康体质,提高技能效果, 教会学生怎样面对困难和克服困难,使之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
(4)培养大学生健康丰富的情感,责任感
练习太极拳,不仅具有健身和防身自卫的价值,还有着修身养性的价值。“拳以悟道”“武以德彰”等拳谚,都反映着太极拳对人性的塑造。引导人们在太极拳运动过程中求“善”、求“真”、求“美”,树立高尚的科学道德,培养正确的思维方法。太极拳强调人格平等,人人皆可参与比试技能高下。在面对胜负或“制人而不制于人”的较量中,追求“四两拨千斤”“耄耋能御众”就是要追求在个人竞争条件相对弱于对手时,仍能战胜对手的技巧。这不可不谓是“更快、更高、更强”体育精神的追求,有利于培养学生竞争进取、勇往直前、勇于奉献、拼搏进取的优良品质,培养他们的开拓创新精神、勇于承担责任的精神品质等。
人文精神是贯穿于太极拳发展史的一条主线,是太极拳的生命和灵魂。太极拳经过数千年的发展,以讲究意境、法度和气韵为宗旨,它根植于中华民族浑厚的文化沃土,融汇了中华民族的道德情感、思维方式、哲学观念和审美意识。通过练习太极拳可体会到中华民族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积极向上、正直高洁的人文精神。
四、结论
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高等教育顺应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太极拳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为人文素质的培养提供了坚实的文化基础。高校应重视和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文教育观, 着力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使学生充分认识人文素质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重要性,提高修养、完善人格、净化灵魂、陶冶情操、丰富思想, 从而促进自身全面发展,以适应当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当前,教育工作者试图在中华古老的文化中寻找载体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体系,选择太极拳教育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无疑是一种理智的选择。
【参考文献】
[1]王宏,姚丽凤. 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7,19(1) :1-2.
[2]张立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新思考[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 2007(03):29-30.
[3]孙晓慧.文学作品在人文素质培养中的价值[J].戏剧文学,2006(11):101-103.
[4]黄树梅.试论太极拳对人文精神培养的价值[J].武术科学(《搏击》)学术版, 2005,12(2):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