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

2015-07-23 03:11林怡清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林怡清

摘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是改造和提升人的精神世界的工作,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基于此,从注重教育宣传,凝聚价值共识;弘扬传统文化,推崇熏陶引领;开展主题活动,着力实践养成等三个方面探讨针对大学生群体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5)05-0095-02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制,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这一重大问题,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五四青年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所以,青年强则国家强,赢得青年就是赢得未来。

一、加强教育宣传,培育学校良好氛围

做好教育宣传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工程。通过持续不断的教育宣传增强认同、凝聚共识,实现知行统一、自觉践行,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耳、入脑、人心,从而转化为引领社会思潮、奋发向上的强大正能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的各个环节。

1.注重教师引导作用。教师在研究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应当耐心地向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授,针对大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释惑解疑,在传道授业中润物细无声地进行思想熏陶。其中,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专门队伍,肩负着引导大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使命,应当首先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精神实质、探索培育途径等知识,充分发挥与学生接触机会多、相处时间长等优势,了解学生习性、研究学生心理,通过潜移默化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及时发现不良思想苗头并予以纠正。高校也应完善教师绩效考核机制,将教师自身的师德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效果纳入到考核范畴,提升教师的责任意识和人文素养,做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带路人。

2.优化教材结构设计。教材是教师执教的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依据,教材是教学工作的中心和关键。在美国,对大学生主流价值观教育并不是局限在某一专门的课程中,而是通过课程设计将主流价值观整合、充实到所有学科的教学内容中,并针对不同学科、专业特色侧重点有所不同‘3。。就目前我国高校教材而言,内容上应体现时代性,富于创新性,注重引导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与践行,从国家层面就应在教材中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作出顶层设计,从高校层面就应在选用教材或是自编教材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人其中,同时应当加强理论研究,推出一批核心价值观研究成果。

3.重视传播载体运用。高等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龙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坚强阵地。高校要充分运用媒体的传播功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日常形势宣传、成果宣传、主题宣传、典型宣传中,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一是发挥学校内部期刊、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的主渠道作用,以新闻报道、时事评论、专题访谈、成果发布、典型案例等形式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发挥平面媒体形象生动的优势,以电子屏、报刊橱窗、楼寓视频、标语楹联、绘画广告等为载体,用“图解”“画说”“提示语”等形式在教室、实验室、礼堂、图书室等学生学习生活活动聚集区播放、张贴阐释宣传核心价值观24字内容。三是发挥网络这一新兴媒体的快速开放作用,利用校园网、微信、微博等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上传播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传播、学习,增进共识,凝聚合力。

二、弘扬优秀文化,培育学生高尚品格

1.培育爱国之人。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在繁衍发展和抵御外敌的历程中,用爱国主义传统谱写了一曲曲历史的赞歌,爱国主义精神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国精神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战胜艰难险阻、实现民族独立的强大精神支柱,是推动我们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当坚持弘扬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一要爱祖国大地,捍卫主权和领土完整,因为在这块大地上,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创造出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二要热爱人民,始终以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为归属,坚持民族平等,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和发展;三要在热爱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优秀文化过程中与时俱进,实现新的发展与升华;四要热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2.培育敬业之人。敬业是职业道德的核心要求,是事业心和责任心的有力体现。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人民的希望,要想报效祖国、报效人民,必须确立强烈的敬业观。一要有职业尊重和认同,对自己学业工作的珍惜、热爱和负责是敬业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孔子日“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朱熹说“专心致志,以事其业”,都是对职业精神和工作态度的基本要求。二要有勤奋刻苦和精益求精的品质,把敬业作为实现个人理想和价值的基本途径。“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三要有富于创新的时代精神。创新是高校对人才培养的价值追求,大学生应将创新精神的培育作为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价值取向。

3.培育诚信之人。诚信是我国传统伦理的基本观念,也是修身处世治国的基本美德。诚信不仅是对个人道德素养的基本要求,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道德基石。培育大学生的诚信观,一要认识诚信缺失的严重后果。互相提防、互相欺骗必然造成社会诚信度下降、社会道德风险加大,最终使人们对政府失去信任,对社会丧失信心。二要强化诚信价值认同。讲信用、守规则首先是人们在社会中形成的交往规则,同时也体现了人们的价值认识和道德追求。三要强化制度保障,将学生的诚信表现纳入学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记进学生成长记录,促进道德自律,防范和严惩失信行为。

4.培育友善之人。《孟子·公孙丑上》讲“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友善是社会生活的润滑剂,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改善社会风气,化解社会矛盾,建立社会互信体系。针对目前在校的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而不善于与人相处的实际情况,要引导大学生认识到人只有在相互交往中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把友善当成一种美德境界,培养他们追求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的情怀;把友善当成一种社会需求,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身份认同感,鼓励团结协作,发挥团队作用;把友善当成一种自觉遵循,充分认识友善是成为一个合格公民的前提,学会宽容、分享、合作,自觉遵法守纪,锤炼道德意志。

三、积极参与实践,升华价值认知

1.发挥好重要节日的主体作用。优秀传统节日蕴藏着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深邃智慧和丰富感情,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形象写照。高校要利用好春节、元宵、清明、端午等传统节日及学雷锋纪念日、建党节、建军节、国庆节、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等重要红色节日,倡导组织大学生主动参与,把爱国主义、道德教育、法制观念等融入其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体现在其中,突出“培养什么人”这一重点。

2.发挥好第二课堂的独特作用。大学生第二课堂有助于大学生锻炼实践能力,塑造优良人格,培养价值取向,是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和深化。一是学校、院系要对学生活动作出整体规划和设计,要结合活动特色融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举办丰富多彩、能够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各类学生活动,引导大学生努力学习,多思考,多实践,把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联系起来,把个人梦和中国梦联系起来,培育理性平和、稳健务实的心态,做到理性爱国,实干兴业。二是组织大学生走出校门,进人工厂、社区、居民委员会、集贸市场、贫困地区等开展调查研究和志愿服务,积极拓展社会实践,使大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发挥好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榜样教育示范,是指教育者根据教育目的,依据受教育者的心身发展特点,为其选择榜样,并以榜样的行为、道德品质、价值观念等影响受教育者,使之模仿榜样行为并形成与榜样相一致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的过程。一是注重教师榜样的示范作用,用好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用优秀老师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行为潜移默化影响和激励每一个学生;二是挖掘来自校园内外大学生身边可亲、可信、可敬、可学的青年典型,依托“青年五四奖章”“优秀共青团员”“大学生自强之星”“三好学生”评选表彰等载体鼓励和宣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典型,讲好当代青年健康成长的故事,发挥同伴教育的优势。

猜你喜欢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弘扬遵义会议精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