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生适应性指导课程探索

2015-07-22 01:45苏淑婉
亚太教育 2015年19期
关键词:助教入学适应性

大学新生适应性指导课程探索

文/苏淑婉

摘要:大学新生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迈进大学校园,表面上只是由一间学校进入另一间学校,但其间的变化远远不止环境的改变,而涉及生活方式、学习内容、人际互动、身心体验、环境认同等方面的转变。能否适应这些转变,将对他们的整个大学阶段及其将来极其重要。传统的新生入学教育已经不能满足90后新生的需求,大学新生适应性指导课程应运而生,课程的主要内容有团队建设、情绪管理、目标管理以及自我认识,以期达到帮助新生在全新的环境里找准自己的定位,更好地适应和融入大学生活的课程目标。

关键词: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

作者简介:苏淑婉(1988—),女,汉,广东潮州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志码:A

大学新生教育工作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起点,小平同志曾指出这一项工作要“从到学校第一天起,学校的党团组织和所有教员都要做”,可见这项工作极其重要,做好这项工作的意义及其深远。大学新生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迈进大学校园,表面上只是由一间学校进入另一间学校,但其间的变化远远不止环境的改变,而涉及生活方式、学习内容、人际互动、身心体验、环境认同等方面的转变。能否适应这些转变,将对他们的整个大学阶段及其将来极其重要。目前,国内高校普遍重视大学新生的适应性教育,采用的方式有:隆重的开学典礼、开设专业思想教育、学习指导讲座、新老生座谈会、走访新生宿舍等。这些活动在不同程度上起到了帮助新生更好地适应环境、学习、交往、生活等的作用。但是,这些教育方式的不足之处也是明显的,如教育周期短,缺乏可持续性;形式单一,缺乏感染力;新生被动接受,缺乏有效互动;以经验化教育为主,缺乏规范性。近几年来,90后逐渐步入大学校园并成为主体。与80后大学生相比,他们身上的特质更加明显,如自我意识较强,人际交往能力趋弱;接受新事物能力较强,受挫能力较弱;思维独立,喜欢在蹦极式提严重寻找自我等。面对这一群体,原有教育模式的弊端开始凸显,我们急需探索一种新的能贴合学生需求的教学模式。大学新生适应指导课程是我院新生教育方面的摸索和尝试。

一、课程运作

(一)项目主体

新生适应性指导课程由思政课、英语专业、辅导员、班主任等教师、高年级学生组成的“学长团”和校友共同参与。

(二)技术方法

新生适应性指导课程以生命发展全程观为指导,以体验学习和团体训练为理论基础,创立一套以以适应大学生活为短期目标、培养适应人生不同阶段转折的综合能力为长期目标、以体验——分享——升华为学习方式的适应性指导模式,该课程的操作团队由导师、助教和主持人构成。

1.导师的主要职责

导师主要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担任,其主要职责是(1)设计和完善内容体系,确保每一期的培训方案目标明确。(2)指导学员体验、分享和思考,引导学员把个体在特定场景中的感受升华为某种观念。(3)培训助教和主持,以使助教和主持深刻理解每一体验项目的目的,熟悉整个流程,确保培训的顺利进行。(4)组织相关课题研究,检验该模式的实效,同时探讨进一步完善该模式的途径和方法。

2.助教的主要职责及培训

助教主要由高年级接受过培训的“学长团”成员(包括校友)、辅导员、班主任担任。“学长团” 是学生社团,以 “服务新生,共同成长”为工作宗旨,是新生适应性课程的具体践行者,其主要职责是:(1)协助导师设计课程体系。(2)承担助教工作,包括监督所负责的团队是否按规则进行游戏和完成任务;示范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向团队解释游戏规则和程序;在小组分享时,引导学员分享感受等。负责课程全部的后勤工作,包括前期准备、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物资支持以及后期的物资整理。

助教的培训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开展,一方面鼓励助教在广州心智源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主办的“青少年6Q领袖营”中担任助教工作,系统学习体验式学习理论的实践操作。另一方面在每一期新生教育开展前,针对该期设置的体验项目,进行一次完整的体验,包括对活动项目的直接体验、感受分享,并轮流带领小组其他成员进行分享。通过培训,助教加深对体验式模式的理解,助教的工作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

3.主持人的主要职责及培训

主持人主要由资深助教担任。主持人的主要职责是,在培训过程中对一整期的所有体验项目进行连接,包括学员入场时的开场,活动前热身活动的带领,活动规则的具体讲解,活动情况的监督,活动时间的通报,活动现场秩序的维护以及现场气氛的调动等。(2)协助导师掌控培训过程,使各项体验项目顺利进行。

(三)项目时空

该课程的实施主要以团体训练的模式进行,主要包括六个主题,分别是团队建设、情绪管理、人际交往、目标管理、时间管理和自我认识。根据新生入学后不同阶段的适应状况,六个主题的实施时间是:

入学第一周团队建设:新生刚刚入校,对周围环境相当陌生,团队建设的训练可以协助新生尽快建立对新环境的认同,特别是对学校、学院、专业、班级的认同。

入学第二个月情绪管理、人际交往:这时候新生已经入学一个月,新生活已经全面展开,在这个阶段容易在情绪和交往方面产生不适应的状况,情绪管理和人际交往的训练可以帮助新生学会管理情绪和处理交往冲突。

入学第三个月目标管理、时间管理:这个阶段的新生遇到越来越多的来自学习、人际交往、生活管理等方面的变化,普遍感到目标模糊、时间不够用,目标管理和时间管理的训练协助新生把众多目标整理为一个目标系统,把有限的时间合理分配,从而更好地适应变化。

入学第四个月自我认识:这时的新生进入大学已经有一段时间了,随着交往的深入以及对大学评价模式的了解,新生逐渐产生角色定位的困惑,原有的角色定位并不适用于新环境。自我认识的训练协助新生正确认识自我,学习如何接纳自我,从而更好地确定自己在新环境中的位置。

(四)项目内容

《大学新生适应性指导》课程的主要内容有团队建设、情绪管理、目标管理以及自我认识。

团队建设。协助新生尽快在新环境中建立团队、融进团队、找到认同感和归属感。课程以团队文化为主题,让新生学员们体会一个团体的信念、目标以及价值追求,认识到团队文化的意义。例如大学的校训精神、学院的精神口号。在完成分组、创建各组队名、口号等任务中,学员领悟到团队文化的内涵,实践和领悟到构建一个团队所需要的诸如合理分工、良好沟通、解决问题、建立权威等重要技巧。

情绪管理。协助新生觉察由于不适应所产生的各种情绪,学习疏导处理情绪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引导新生运用有效情绪表达法对相关人员进行情绪表达的训练,对业已产生的情绪进行及时、合理的发泄疏导和表达,做情绪的主人。

目标管理。协助新生找到大学目标和人生目标,新生通过实践目标管理和时间管理的原则和基本技巧,掌握了目标规划,时间分配的基本方法,最终能够更好的设定和达到自己的目标,合理分配和利用时间。

自我认知。协助新生了解自我形成、愉悦接纳自我,并确立自信自强的自我形象。通过绘制“影响轮”,让学员挖掘哪些人哪些事哪些物对过去的我造成重大影响并发展成为现在的自我。通过“挑战自我”的任务,学员内在的理想自我呈现出来,使学员体验理想自我的美好感受,强化自我信心。在“感官挑战”的任务中,学员体验到自我与世界连接的多种渠道,从而打开了自我的多个层面。在“互相欣赏”和“感恩蓝丝带”的任务中,通过相互的欣赏和感恩中,学员体验到欣赏和感恩对他人和对自己的力量,认识自我、相信自我、欣赏自我、自我悦纳不再是一种外在的观念,而是一种内在深刻的体验和领悟。

二、项目特色

与传统的新生教育方式比较,新生适应性指导课程具有以下特点:

(一)整合老师指导与同伴(学长)指导的力量

老师指导具有权威性和理论性,但生动性和真实性不足;同伴指导具有生动性和真实性,但随机性和局限性较强。该课程从课程目标到课程内容的设计,从课程实施到学习评价的完成,都由老师和学长共同承担。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导师主要承担分享引导的工作,学长主要承担主持、助教的工作。这种形式,整合了老师指导和同伴指导的优势,使课程具有理论性和权威性同时,也具有生动性和真实性,从而使新生获得更有力的支持。

(二)持续性和系统性

我们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发现,许多新生对于新环境的不适应会持续到第一学期末,有些甚至会持续到第二学期或者大学二年级。国内外其他研究也发现,与入学初期相比,新生在进入大学近一学期时,所体验的焦虑和抑郁有所增多,表明进入大学的转折带来了持续性的影响。事实上,来自学习、生活、情绪掌控、自我认知、环境认同等方面的改变和新要求并不是在入学初期全部展示出来的,新生对于这些方面的改变会随着大学生活的全面展开、人际交往的日渐深入而有越来越直接和深刻的体验。以往的新生适应指导主要集中在开学第一周或者延续到军训结束,集中在开学第一个月的指导,未能充分满足新生入学适应的需求。《新生适应性指导课程》贯穿新生入学的第一个学期,分阶段系统地指导新生适应来自各个方面的变化。持续性和系统性的适应指导符合新手入学适应发展的实际状况,从而给予新生更充分和全面的指导。

(三)个体针对性

大学新生在入学适应过程中具有鲜明的个体差异性。《大学新生适应性指导》的整体内容包括:团队建设、情绪处理、目标管理、时间管理、人际交往、自我认知。这些内容基本涵括了新生入学适应不良的主要方面。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并不要求新生参与所有主题的培训。新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适应状况,选取其中的至少3期,参与培训。这样,新生适应性指导的个体针对性将得到强化,有助于新生个体有效提升适应能力。

(四)比较完善的效果反馈体系

课程自开展以来,为验证和提升其有效性,不断建立和健全效果反馈体系。目前,该效果反馈体系包括(1)每一期结束后学员的效果调查问卷;(2)每一期结束后助教的调查问卷以及工作小结;(3)和其他学院新生适应性状况的比较调查研究。通过这些调查研究,不仅验证了大学新生适应性指导课程的有效性,还为提高课程的效果提供了客观依据。这一系列的效果反馈调查成为“大学新生适应性指导课程”持续高效运作的重要基础。

(作者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刘娟,欧居湖.大学新生适应性研究综述.教育政策研究,2011,(1):73-74.

陶沙.从生命全程发展观论大学生入学适应.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2):81-87.

宋斐.大学新生适应问题与教育干预模式探讨.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68-173.

鄢呈玥、蒋宇.团体辅导在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初探.社会心理科学,2007,(Z1):1-2.

王新香.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新生入学适应中的应用.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117-118.

猜你喜欢
助教入学适应性
谷子引种适应性鉴定与筛选初报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入学面试
A study on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ing connected with the working processes
大型飞机A380-800在既有跑道起降的适应性研究
入学第一天
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与慢性丙肝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