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的书法与书家概述

2015-07-22 08:14胡建清湖北师范学院美术学院435002
大众文艺 2015年19期
关键词:章草书家篆书

胡建清 (湖北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435002)

西晋的书法与书家概述

胡建清 (湖北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435002)

西晋政权(265-420年)是建立在曹魏基础之上,因此西晋书风续接曹魏,书法的中心仍在洛阳。西晋时期,篆书仍用耒镌刻印章,题写碑额,著名的如《郛休碑》,笔画圆浑,垂笔作悬针状,结字精整,还是比较严谨的汉篆篆法;《王君墓神道》,阴文篆额,笔画方整,结字严肃,有装饰化的倾向。因西晋禁立墓碑,故墓志风起,这些墓志也有篆书题额,如《成晃墓碑》(291),《刘宝墓志》(301)等。当时工匠制作的墓砖,瓦当文字,也有篆书:《元康七年宋氏造砖》(299)用笔圆匀流丽,结字修长颇具姿态。而《永宁二年五月十日作砖》(302)却与《天发神谶》篆式相似。西晋篆书遗迹很少,我们从这些不同层次和风格的篆书作品中可偷窥到这样一个体系:西晋篆书仍沿袭汉魏旧体,但已失去汉魏篆书的古朴浑厚的气息,而渐渐流于装饰化,世俗味浓厚而渐显出一种衰落的气息。

隶书在西晋多用于碑刻、墓志,大多见于当年丧葬的遗物上。20世纪我国出土了大量的西晋铭刻书迹,多达二十余种,如《辟雍碑》(278),《杨骏墓志》(291)、《张朗墓志》(300)、《华芳墓志》(312)、《永安候张永昌神杦》等,然后世书家推崇的隶书名迹莫如《孔夫人碑》(270)及《吕望表》(289)。刘熙载说:“晋隶为宋、齐所难继,而《孙夫人碑》及《吕望表》尤为晋隶之最。杨守敬在《平碑记》说:“是碑变汉人体格,而一种古茂峭健之致,扑人眉宇,以之肩随汉、魏,良无愧也。”能够代表西晋隶书发展最高峰的是近年出土的《杨骏墓志》,笔体严谨,结字工稳,波磔翻飞如《华山》,且笔画较圆润。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辟雍碑》、《管洛碑》、《张朗墓志》、《石鲜墓志》等凡在洛阳及洛阳东偃师出土的碑志,其大部分铭文的间架结构及用笔方法十分接近,风格相同。施安昌先生将这批虽为庄重的隶书体但已无复汉隶醇茂之意的碑刻统称为“西晋洛阳体”。

我们目前所能见到的西晋的楷书,都是20世纪考古发现的,而且地点集中在今天西北地区的新疆罗布泊、吐鲁番、甘肃敦煌一带。这些书亦虽不是名家手笔,还不能代表当时楷书发展的上乘水平,但我们可依据这些书迹来考察西晋楷书的一般状况,从而为更好的了解楷书的进程、编著书法史提供有建设性、创新性的见解,弥补书法史研究上的空白。

《魏晋楼兰残纸》,19世纪末20世纪初,瑞典人斯文赫定在楼兰地区发现了汉晋木简和文书,其中的残纸文书称为楼兰残纸。1914,王国维和罗振共玉同研究出版的《流沙坠简》中最早收入了这些残纸,其中纪年最早的是曹魏嘉平四年(252),最晚为西晋永嘉四年(310),楼兰残纸中的楷书字形较偏平,用笔凝重,是隶意浓郁而古质的楷书,这类楷书还带有较多的隶书笔意,但波磔减弱。如《正月廿八残纸》的“正”和“八字”,《日孤残纸》中的“任”“孤”字等,笔画厚重;有的楷书则笔画劲直,已十分接近成熟的楷书,如《超济白残纸》中的“运”“白”字与王珣的《伯定帖》王献之的《廿九日帖》中相同两字楷意已十分接近,只是笔画的丰满、成熟程度上略欠缺,同时也可以说明楼兰出土的楷书与东晋楷书有十分“亲近”的关系。

西晋时最流行的书体莫如草书。现在传世的西晋名家书迹,大多是草书,因草书书写流利、连贯,可谓“信奇妙之焕烂,体磥落而壮丽,姿光润以粲粲”,颇得士大夫们欣赏,故盛行于当时名家之手。西晋书法名家虽有的善篆,有的喜隶,有的好楷,然都有一手颇有造诣的草书。西晋草书名家辈出,最为著名的是卫门书家,索靖和陆机。西晋时卫氏一门在北方地位显赫,对东晋北朝书家都有重要影响。卫门书家开派宗师是卫觊,他是曹魏书法名家,然而我们在此要探究的是他的儿子卫瓘的草书艺术。卫瓘(220-291),字伯玉,官至尚书令,与尚书郎索靖同在尚书台,俱善草书,有时“一台二妙”之誉,卫瓘的书法诸体并善而,妙在草书,他写的草书,“采张芝草法,取父书参之,更为草稿”。张怀瓘《书断》中说:“时议(伯玉)放手流便过索(靖),而法则不如之。常云,我得伯英之筋,恒得其骨,靖得其肉。”可见其草书重筋骨之美。卫瓘的书迹,南朝王僧虔曾收藏一卷,后献与齐高帝,北宋初刻的《淳化阁帖》中载有其《顿首州民贴》(如图22),文曰:“顿首。州民卫瓘惶恐死罪。中阙着敬,望想想怀。在外累年,始尔得还,情甚踊跃。旦至州里,上须节度。明日乃入奉说,欣承福祚。自白不具。瓘惶恐死罪死罪。”卫瓘此书,横笔欹斜,左高右低,并非“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乀”笔作内敛状并非翻波若飞,隐显楷书笔意,纵观是作,体态流丽,潇洒飘逸,其书法被南朝羊欣命为“草稿”。唐朝书论家张怀瓘说卫瓘的“草稿”有“天姿特秀”的美惑,谓其草势“若鸿雁奋六翮,飘飘乎清风之上”。可以看出卫瓘的草稿对东汉草书一脉的继承和变革,更加“放手流便”,有世俗化的妍媚倾向而流行于士大夫之间。

历代书家书论家都推崇索靖的章草。张怀瓘《书断·中》说他“善草书”,并列为“神品”;黄伯思说“索将军章草下笔妙古今”。索靖,(公元239-303年),西晋书法家,字幼安,敦煌人,东汉张芝姐姐的孙子。靖少有逸群之量,与乡人汜衷、张甝、索紾、索永俱诣太学,驰名海内,号称“敦煌五龙”。靖历官尚书朗、酒泉太守等。尝为征西司马,因称索征西。善草书、八分,尤精章草,时与尚书令卫瓘齐名,号称“二妙”。《晋书索靖传》赞其书“飘风忽举,鸷鸟乍飞”,又说“瓘笔 胜靖,然有楷法运不能及靖”。靖书传张芝草法而变其形迹,骨势峻迈,笔力惊绝,张怀瓘《书断》云:“精熟至极,索不及张;妙有馀姿,张不及索”。今有《急就章》、《月仪帖》、《出师颂》、《七月帖》等刻帖传世,索靖也曾著《草书状》,以自然物象比喻草书,使人们对草书的审美特征有形象认识,是早期的重要书论。

西晋名家的草书,尺牍墨迹,只有陆机《平复帖》保存下来。陆机此帖,向为世所宝,董其昌跋曰:“盖右军以前,元常以后,唯存此数行,为希代宝”。明张丑云:“云间陈仲醇谓其书极似索靖笔得”。《清河书画舫》又云:《平复帖》最奇古,与索幼安《出师颂》齐。惜剥触太甚,不入俗子眼。然笔法圆浑正如太羹玄酒,断非中古人所能下手。是帖九行,写于麻纸之上,墨色微绿,以松烟墨书写,《宣和书谱》称此帖为章草体,索幼安在《真迹目录》中云:“(《平复帖》)为西晋名贤手迹,且章草奇伟,……翩翩自姿,真有毕世临摹未能得仿佛者”。但与我们通常所谓的章草不同,与今草书也不同,用笔点画简率,似用秃笔字式,横笔短促,纵笔修长,字形扁K,上窄下宽,左高右低,呈欹斜状,颇有奇趣,因秃笔写成故字划固笔豪开叉而带出的“方式毫”笔划。杨守敬说《平复帖》系“突颖劲豪解书”,“无一笔姿女君气,亦云一气粗犷气,所以为高”。这些都说明了陆机草书古朴质拙,草法略为不规,但见意趣,而师复帖字体则存隶意,介于章草,今草之同,是草书演化过程中的典型作品。

西晋书法的繁荣状况,为东晋书坛的大兴而奠点了坚实的基础,自西晋后,迎来了中国书法史上最为繁华灿烂的一幕:“东晋二王”的伟大创新。

猜你喜欢
章草书家篆书
饶宗颐老照片一组
张晓东《篆书国有岁以团扇》
《宋稗类钞》的书法史料价值
讨源皇象 规模右军 试论赵孟頫对章草的复兴
不激不厉风规远 醇厚儒雅溢毫端
鲁大东篆书苏轼“人生十六乐事”
谈张耀山的简章
章草对联
论二王对宋尚意书风的影响
湖北近现代书家、印家群体的掩名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