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
摘 要:宋代初年由于宋太宗的倡导,王著等人摹刻的《淳化阁帖》都以二王为主,遂开宋帖学之风,宋代书家的书法早年上追二王、出入晋唐,最后终创造出能表现自己个性特征的独特书体。在对前人的书法学习中,尤其是对于二王的学习,对宋代书家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以宋四家为代表,通过分析他们的书法面貌以及审美取向,来探寻二王对他们的影响以及宋代尚意书风的形成。
关键词:二王;尚意;宋代;书家
一、北宋政治文化历史背景之概述
(一)时代背景之影响
北宋初,政治经济的严重破坏,使统治者认识到稳定的重要性。在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后,抑制武力崇尚文艺,提高士大夫的社会地位,为文学艺术的法杖提供了广阔的发展思路和空间。而且统治者对科举的弥封和誊录制度实行和选官制度的改变都促使文人重视内容,忽视书体,为尚意书风形成提供了间接条件。
(二)禅学、理学的交织影响
宋代是一个各种思想家交汇融合的时期,这个时期出现了理学、禅学、老庄等思想,理学体现的是儒学的新变革,从欧阳修的主张人品重于书品中即可看出注重人性本质的思考;而禅学则深入至士人的处世哲学之中,黄庭坚便是以禅论书之典型,以清净淡泊为解脱;苏东坡更是老庄思想的代表人,书法上主张自然天放的创作态度,提倡作书应“忘我”。禅学与理学对当时人们的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亦对尚意书风的出现产生了巨大影响。
(三)社会审美标准的转变
受统治者的思想和国家政策改变的影响,士人的书法审美标准也出现了转变,“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斯人忠义出于天性,故其字画刚劲独立,不袭前迹,挺然齐伟,有似其为人”“书之至者,妙与道参,技艺云呼哉”“两晋士大夫类能书,笔法皆成就,右军父子……论人物要是韵胜为尤难,得蓄书者能以韵观之当得仿佛”“无刻意做作乃佳;安排费工岂能垂世”等各类说法中有以韵味看书、以真趣看书、以人品看书等等,都带有主观色彩。
二、二王对宋代书家尚意书风的形成的影响
(一)宋代“尚意”书风
北宋书法“尚意”的说法,最早见于清代。梁巘《评书帖》:“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梁巘《评书帖》所谓“尚意”,就是注重个人意趣、情怀的表现,注重主观的发挥和个性的张扬,强调书法艺术的抒情功能,是超越法度而更为深潜的艺术本质。宋书“尚意”的含义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理解:一是强调书法的自然天趣;二是书家要有文学素养;三是注重书家的人格素养;四是注重书家个性的表现。
(二)刻帖的出现及流传
北宋初期的书法,基本上是晚唐五代书法的延续,宋太祖作为新王朝的统治者,基于抑武崇文,开创性的倡导创制以备士人传播学习的《法帖》,也就是《淳化阁帖》,此帖现成为流传至今的古代最早,也是最大规模的历代名家书法作品从帖。全帖共十卷,前五卷为历代帝王名臣的作品,后五卷则为二王作品,可见当时期对二王的重视程度,亦掀起了学习二王书风的浪潮。
(三)对二王笔法技巧的学习
苏轼为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成就最高,此处以他为例,进行分析。
苏轼在书法学习中,早年师法王羲之,并对学习王羲之的书法深有体会,他曾言:“《兰亭》、《乐毅》、《东方先生》三帖,皆绝妙,虽摩写屡传,犹有昔人用笔意思,比之《遗教经》则有间矣”。在刘正成的《书法艺术概论》中曾提到苏轼的早期作品《治平帖》,《文与可字说》等几乎可以与二王行楷乱真,且苏轼的学生黄庭坚也说“东坡道人少日学《兰亭》”,所以在有关于临习二王作品时,他是下过很多功夫的。而且他的《赤壁赋》被认为是学《兰亭序》出新意的一个佳作,在全篇章法上得“蘭亭”的风神意韵,达到无迹可寻的境界。《兰亭序》的妍美流便和潇洒飘逸到了《赤壁赋》时已变得平实、凝重而超然。晚明的董其昌称其作品“庶几所谓欲透纸背者,乃全用正锋,是坡公之兰亭也。每波画尽处,隐隐有聚墨痕如黍米珠。嗟乎!世人且不知有笔法,况墨法乎”并进一步盛赞到道:“此书,《兰亭》之一变也。宋人文字俱此为极则”。他在《西楼帖》中临王羲之草书题跋时写道:“点画朱必相似,然颇有逸力风气”,从中可以看出他师法王羲之从不刻意求其外在形似,而致力于内在的韵味意象的追求。苏轼也一向强调学习古人,不可为古人之法所囿,贵在得“意”,而领悟其中的“意”字所在,就是要求在气韵和精神上达到与古人心神相通。由此可见苏轼在早年师法王羲之的学习中已具有尚意的先声,我们也可以看出王羲之对苏轼尚意书风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对二王书法的继承与创新
作为宋四家之首的苏东坡,他是引领黄庭坚、米芾等开创时代书风的旗帜,他曾说过“我书意造本无法”,“意”为“尚意”的意,“无法”则是对之前尚法的反驳,同样也是对二王书法精神继承后的创新发展。“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便是他的主张。他在《孙莘老求墨妙亭诗》中云:“颜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
同样也是对颜真卿变法的肯定。
黄庭坚论悟,以禅论书,他的《以右军书数种赠丘十四》云:“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从这句话中说明了他不愿步人后尘,欲力求新变,自成一格。主张在继承前人基础上创造新的面目,韵同而形不在。他在《跋杨凝式帖》称赞杨凝式学羲之得其神韵,字形与之不同:“世人但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谁知洛阳杨风子,下笔便到乌丝栏”。
米芾,因举止狂放不羁,装痴作傻,被人称之为米颠,对他的种种描述,与他的书论相统一,任性不羁的天性使然,书风也是主张天真自然,排斥人工造作。力求意足,主张书家通过笔墨将自己的精神意志表现在作品之中,他的尚意便是出于他不愿随波逐流而追求超脱的个性,表现自我的精神。
三、总结
宋代“尚意”书法的形成,是由当时的社会政治文化经济的共同影响之下形成的,且由于当时的时代背景,故宋人更多的是对晋代尚韵书风的学习,其中对二王的学习更是重中之重,甚至可以说,正是因为二王的影响,加上当时的社会政治历史背景,才导致了宋代“尚意”书风的形成。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所不同的特色,因为历史无法复制,所以时代的个性也无法复制,时代风格的形成同样如此。作为今天的我们只需要推陈出新,站在后人的角度回顾即可。
参考文献:
[1]《意造宋代》张珂2012年1-1版
[2]《中国书法理论史》王镇远2009年5-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