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知青小说叙事伦理

2015-07-21 15:24高晨
山花 2015年12期
关键词:马涛知青人性

高晨

“知青小说”是书写知青在“文革”中情感变迁,叙述知青在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苦难生存经历和无奈挣扎的精神状态的小说。知青构筑了中国社会发展的独特迁移景观,书写他们的迁移便是描绘当代中国的发展历程。新世纪知青小说更关注迁移人生的完整再现,全而书写知青城乡迁移中的身份困惑,反思群体迁移中对理想和道德的自觉追求,展现在追求与困惑的矛盾中人性的复杂多元,揭示新世纪知青小说人性寻根的叙事伦理发展趋势。

2013年出版的韩少功的《日夜书》用蒙太奇的叙事于法,将一群知青从“文革”下乡到21世纪的人生经历对比穿插,立体生动地叙述知青一代的精神史。小说让读者透过知青的视角,体验群体动态迁移中身份界定的困惑,困惑中对理想和道德自觉追求的艰辛,通过知青群体的精神史梳理与中国社会进行历时与共时的对话,突破新时期“知青”小说传统的文学“寻根”叙事伦理框架,显露新世纪小说的“人性”气息。

身份的困惑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使经历了百年战争的中国重新富强,为了加快经济建设的步伐,中央将促进人几增长设定为推动经济发展的第一要素。然而,过快的人几增长,超出了城市发展的速度。而对迅速扩张的城市就业群体,“控制、缩减甚至杜绝乡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并经常性地将己流往城市的乡村人几送回其家乡。……据中国官方透露的统计数字累计,1956年至1966年问,有120万城市青年被送到农村。……这场上山下乡运动中,已有10%的城市人几被送到了农村。”经济与政治结合的“革命”运动,创造了中国特有的“迁移”群体——知青。

这是一场违反农村人几向城市流动规律的举措。为了能够贯彻执行这一方针,文化宣传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将“知青”塑造成社会主义国家的英雄形象,在英雄崇拜思想的鼓舞下,知青来到广大农村大展宏图。在自身与农民思想和政治地位的差距中,作为先进知识的代表,知青找到了塑造平凡英雄的舞台。

《日夜书》也描写了知青问知识和技能的英雄争霸赛。集市上,一群唱着《三套车》《山楂树》的女知青,和一群讲着福尔摩斯侦探故事的男知青相遇。他们和她们先因相同的身份和家世而擦出了感情的火花,又因对电影的细节分析有异而互憎。战争在知识和劳动的比拼中爆发,生动展现了两群知青丰富的矛盾心理。农村是知青塑造个人英雄的舞台,知识是知青引以为傲的根源,是与城市千丝万缕的联系。

然而,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称,“文化大革命”足“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无数知青不仅而对自己的青春是奉献在“错误”的历史中的残酷现实,还要承受着回城后由于知识落后无法胜任城市建设的处境。加之,刚刚建设起步的城市无法提供相应的工作机会,既没文化又没工作的边缘化身份为他们的城市生活蒙上一层灰色,更将他们的知识优越感和英雄梦打碎。

返城多年后,白马湖的知青聚会上,陶小布看着一个个来参加聚会的幸运儿,他们可以立足于今天的成功,纪念过去的辉煌。但城市也曾吞食过无数知青的梦想: “我发现自己说不出口是因为曾在街头突然见到一个女同学的肮脏、憔悴以及过早苍老,……一位曾与我同台演出的姐们,失业后干上了传销,……以至于喋喋不休翻来覆去百般纠缠廉耻尽失。一位曾帮我拉过车的老同学太穷了,去校园里捡垃圾,顺于偷窃球鞋和球衣,……被一群大学生无比正义地暴打。”知青是被动的一代,他们中的大部分人被国家政策推来推去,从上山下乡到下海、下岗,最后到上访。生命在(建设农村)牺牲与(现代城市)公平的伦理冲突中沉浮。

知青是第一时间响应国家经济建设号召的人,无论是反文化的迁移还是顺应文化的迁移,他们都为国家建设贡献了青春。小说将当代中国“知青”在经济建设中的身份矛盾和命运纠葛述之笔端,发掘他们游离于城市与乡村问的身份困惑。

理想和道德的自觉追求

《日夜书>从“人”的视角,叙述作为“人”的知青不仅受到时代的压迫,受到社会的不公,还进行着个性的反抗,努力在社会和生活中追求“人”的生存,尽可能地追求着自由选择的权利。

造就知青的“文革”时期,政治上的极大束缚是知青生活的最大特点。作为政治宣传下成长起来的一代,国家意识即是他们的个体理想,但随着个体理想影响的不断扩大,却成为了国家政治的敌人。 《日夜书》中马涛在反复钻研了中国革命后,满腹马列主义和西方哲学的他成为知青们的偶像,这正是理想实现的预兆。因此,青年被自由理想的追求迷晕了头脑,他开始筹建新党,以建构自己的政治理想,并且确实地进行了地下工作。然而,因为在革命的语境中建立新的革命组织,马涛被捕了。虽然“文革”后得到平反,但在狱中累积的情绪“毒素”,使他一生怀恨亲友,郁郁寡欢,终因患上肺癌,死于异国他乡。

与马涛的政治理想不同,出生在音乐世家的“小安子”,不懂得怎样在农村生活,不会干农活,不会照顾自己,但听说省歌舞团来演出,平时干不动活的她,也可以徒步几天去看演出。作为读西方小说长大的知青代表,她的理想是过着西式的小资生活。“文革”后,超级梦女只身出国,追寻着理想中的生活远去,再也没有回来……

《日夜书》还选择“小安子”的童年回忆,将新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弱点生动地再现:“从她的日记中得知,作为一位曾留学苏联的乐团指挥,她父亲好旅游,……雨中散步一类雅兴肯定也少不了。但这一切并不妨碍他的胆小怕事,一旦听到妻子戴上右派帽子,立即离婚而去,能躲多远就躲多远。”现实生活中,知识分子的庸俗战胜了理想,反映了“文革”知识分子自身的复杂性、冷漠心理和毫不掩饰的自我意识。在这个群体遭遇伤害的时期,为了逃避灾难,而叛离群体的自私个体,开启了韩少功对知识分子道德质疑的伦理之门。

马涛被捕后,用在狱中追求优越经济享受的方式,发泄着自己对政治的不满。叙事并没有突兀地表现马涛的痛苦和被伤痛扭曲的人格,而是将他放入新中国知识分子深层思想承接的描写中加以表现:“父亲生前一直鼓励子女们大义灭亲,……他禁止孩子们去看望那位当过地主的姑姑,……他禁止孩子们谈论那位当过举人的爷爷,……听说马涛在学校里贴大字报,痛斥父亲这位‘旧官僚,积极靠拢党组织,父亲反而高兴了好半天。”马涛继承了父亲近乎原始的残忍人性。然而,残忍中孕育的理想是脆弱的,当理想被毁灭时,就只剩下了残忍。“革命”失败的马涛,便是只能握着残忍在世界上游走的孤魂。

作为“人”的知青,他们都有理想和道德的精神追求。然而,作为被城乡边缘化的群体,理想和道德就显得格外奢侈。“一方面,道德观念具有超前性,它往往以理想的、应该具有的规范来调节人们的行为,显示了道德的理想化特点。另一方面,道德观念中又保留了相当多的源于传统和习俗的成分,这又使道德观念有了相对的稳定性和保守性。”理想与传统观念分立于道德的两端,横亘于身份游离的知青而前。新世纪的知青小说用理想与道德透视每一个形象,将笔墨集中于对当代社会及生活在其中的“人性”寻根。

人性寻根

“如果我们想在走出这个世纪的时刻不像进入它时那么傻,那就应当放弃方便的道德主义审判,并思索这些丑闻,一直思考到底,哪怕它会使我们对于什么是人的全部肯定受到质疑。”进入21世纪的知青小说,与“文革”拉开了时空距离。丑闻的时代己成过去,传统道德主义思想己被放弃。正如莫言所言:“小说家是社会中人,他自然有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但小说家在写作时,必须站在人的立场上,把所有的人都当作人来写。只有这样,文学才能发端事件但超越事件,关心政治但大于政治。”

以往,知青小说一直讲述符合政治需要的人生。知青们被这种政治英雄形象鼓动来到了农村,将自己的大好青春全部奉献给农村建设,这时的知青是文学“英雄” (《黑骏马》)。“文革”后的反思风潮,又将知青推向反思的主潮,灰色地否定着自己的火热青春,这时的知青是“文革”的“牺牲品”(《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大叙事背景下的知青小说,叙述着体制内的知青需求。然而,作为“人”的多元,却被忽视。

新世纪的知青小说都叙写着自然人性的欲望。知青小说将纯真的爱情和青年理想纠缠到一起,用理想的美好诉说爱情的伟大。艾羊的《山楂树之恋》、懿翎的《把绵羊和山羊分开》、王跃文的《亡魂鸟》都描写了相似的爱情故事。三部作品都塑造了一位有理想有远见的男知青,他们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了真、善、美的女孩儿,虽然他们最后匆匆离世,但却留下了伟大的爱情。故事中的三位女主人公,都接受了爱情乃至自然人性的启蒙,她们带着对爱人深深的感情,坚守着人性的本真在复杂的社会中艰辛生存。

《日夜书》顺应新世纪知青小说的“人性”寻根叙事伦理趋势,选择对知青进行自然“人性”描写。小说将知青们相互理解中的相互慰藉真实地刻画出来,在还未受到城市打击,还抱有青年的奋斗激情的青年身上发掘人性的纯真。然而,回城后的生活却又是困苦的, 《客过亭》《血色浪漫》和《暗夜舞蹈》中都叙述着知青下乡及回城后依然过着困苦的生活,同《日夜书》中的大甲和小安子等人一样,在绝望中徘徊。

正如瑞典文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为莫言的颁奖词所言:“莫言是个诗人,他扯下程式化的宣传画,使个人从茫茫无名的大众中突出出来。他用嘲笑和讽刺的笔触,攻击历史和谬误以及贫乏和政治虚伪。他有技巧地揭露了人类最阴暗的一面,在不经意间给象征赋予了形象。”对创作记忆(亦可称为历史)中平凡“人性”的多元书写,摆脱政治的虚伪和束缚,是21世纪世界文学的重要主题。

新世纪知青小说没有割裂时代,现在的生活由过去的经历指导,过去塑造了今天,“人性”便在一条流动的时间中展现。书写迁移于城市和乡村之间的知青群体,表现中国几十年的社会变迁,由知青的追寻和命运,探寻社会群体最为核心的伦理命题——“人性”。

猜你喜欢
马涛知青人性
这些涉疫谣言,别信!
身边的人防工程你知道吗?
Integrated silicon-based suspended racetrack micro-resonator for biological solution sensing with high-order mode*
Plasmonic characteristics of suspended graphene-coated wedge porous silicon nanowires with Ag partition*
“狗通人性”等十一则
逼近人性
人性的偏见地图
难忘知青岁月
知青伟大的一代青年
难忘的知青往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