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桐柏:美丽乡村提升老区人民“幸福指数”

2015-07-21 03:59杨彦彬方来胜严克杰
祖国 2015年12期
关键词:幸福指数示范村人居

杨彦彬 方来胜 严克杰

初春时节,来到革命老区桐柏县的游客们,无不被这里的乡村之美所震撼。在该县淮源镇陈庄村,豫南民俗风格的“农家乐”鳞次栉比,生态农业体验园基本落成,美丽乡村观光走廊初具规模……正在改建农家乐客房的村民陈文义告诉记者:“现在政府鼓励发展观光农业,将自家小院改建成农家乐镇里还发放补贴,现在来淮源的游客越来越多,经济收入也比外出打工高出不少,在家门口经营好自己的生态农庄比啥都强。”

据该村支部书记范远刚介绍:“目前,陈庄村已累计投入美丽乡村建设资金300余万元,改建农家乐20余户,新修景观道路5.2公里,种植景观绿化树近万棵,新建卫生厕所达170个,发展生态农业观光游带动我们户均增收2万余元。”

淮源镇陈庄村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带来巨变,是桐柏老区大力实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工程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全县农村环境面貌得到较大改观,桐柏县荣获“省级生态县”称号,淮源镇陈庄村、月河镇徐寨村、程湾镇石头庄村跻身省级美丽乡村建设试点。

围绕规划引领做文章,构建美丽新乡村

桐柏浅山丘陵较多,人口居住分散。该县综合考虑区域条件、人口分布、产业优势、农民需求等诸多要素,做好规划大文章,突出“三个坚持”:一坚持“五规”联动、统筹规划。制定规划时,坚持产业、新农村、土地、公共服务和生态建设“五规合一”,对村庄进行科学分类,确定需要整体搬迁、撤并集中和保留提升的村庄,明确重点镇和一般镇、中心村和一般村的布局,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二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具体做到“四个结合”:与产业集聚区建设相结合;与小集镇建设相结合;与生态移民相结合;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三是坚持先行试点、分步实施。在全面持续推进农村环境整治的基础上,每年确定20%的行政村作为达标村,10%的行政村作为示范村,进行重点打造,稳步有序推进,到2018年使80%以上的村达到达标村标准,40%以上的村达到示范村标准;同时以美丽乡村建设、扶贫开发搬迁移民等项目为支撑,规划建设17个不同类型的美丽宜居乡村。

桐柏县为发挥良好的生态优势,按照“突出重点、试点先行、次第展开、逐步提升”的原则,从治理农村环境“脏乱差”入手,开展“清垃圾、清污水、清杂物”活动,着力解决三个方面问题:一是着力解决“垃圾哪里去”的问题。2013年以来,他们深入组织开展农村环境集中整治专项行动,对沿国道、省道、县乡道等交通干线两侧、旅游景区周边及乡镇政府所在地的行政村和新型农村社区等重点区域进行集中清理整治,对边远乡村进行延伸治理。二是着力解决“污水怎么流”的问题。突出治理污水横流,实施公路沿线、沟渠河道、坑塘周边整治工程。三是着力解决“环境怎么变”的问题。在农村环境整治中,我们着力适时开展“绿化、硬化、亮化”,改善农民居住环境。首先把村庄绿化作为首要工程,在乡村干道两旁集中栽植风景树,引导农民开展庭院绿化美化,房前屋后栽植花草。新建花坛326个,栽植景观树20万余棵,栽植绿化苗木300万余株。其次普遍绘制文化墙、文化长廊,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桐柏美丽乡村“三字经”、文明思想道德教育等,努力营造移风易俗文化氛围。其三整合有关项目,支持硬化、亮化工程。全县新修硬化村庄、社区道路160公里,铺设彩砖60万平方米,新安装路灯1312盏。

围绕机制创新做文章,建设活力全面增强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三分建,七分管”,资金保障是根本,长效管理是关键。我县从建章立制入手,逐步建立了各项常态化管理机制,做到“有人干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使农村环境管理迈入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群众积极参与的正常化轨道。一是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我们在学习借鉴浙江桐庐等外地先进经验的同时,逐步形成了“上级争取一点、财政补助一点、整合安排一点、群众投入一点、企业帮扶一点、社会捐助一点”的多元投入方法。二是探索专兼职保洁机制。积极探索农村环境卫生物业化管理制度,以建立政府购买农村保洁服务为主,建立分级负责、全民监督、携手共建的保洁机制。分村采取群众推选、村组聘用、群众自愿等形式,一部分专职,一部分兼职,建立专兼结合的保洁队伍。保洁员工资由群众商定,月工资600-800元不等,确保待遇落实,有人干事。目前,全县各乡镇均推行了政府购买农村保洁服务模式,与社会保洁服务机构签订服务合同,覆盖面达到60%以上。三是规范日常运作机制。积极推行垃圾“户分类、组收集、村中转、镇处理”四级联动模式,近城郊区乡镇送往县垃圾处理厂,边远乡镇集中送往当地垃圾填埋场处理,确保垃圾日产日清。建立群众自我管理机制,开展“星级卫生户”评选和卫生村组创建活动,对保洁质量高者悬挂清洁星级标识。完善考评办法和考评细则,按照“县查乡、乡查村、村查户”的三级联查模式,实行“周检查、月通报、季讲评”的办法,加大督查力度,形成长效机制。四是用活宣传机制。群众参与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基础。充分利用传统的电视、广播、网络、村级文化墙等宣传舆论阵地及工具,广泛宣传美丽乡村建设,弘扬美丽乡村建设的典型。切实加强农村群众环境卫生、生态环保意识培养,开展宣传“桐柏美丽乡村三字经”、“小手拉大手”群众性互评互促、“清洁之家、美丽之家、文明之家”评选和环境卫生“三亮三评”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广大群众能够主动参与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中。

围绕落实见效做文章,良好形象全面树立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重在做,关键在干。他们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作为转变领导方式、转变工作作风的试验场,作为凝聚人心、统一思想、磨炼干部、经受考验的主战场,排除干扰,务实重干,抓具体、具体抓,树立了良好形象。主要采取了三项措施:一是网格化运作。按照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人人都是责任人、人人都是管理员、人人都是监督员”的原则,实施县乡一把手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包片、驻村干部包村、村干部包区的农村环境整治网格化管理制度,细化对环境整治的指导、管理职责。实行县四大班子领导分包达标村、示范村建设责任制,每个县级领导干部至少分包1个达标村或示范村。各乡镇负责人联系1个以上达标村或示范村,县直各部门分包达标村、示范村。二是目标化管理。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列入全县绩效考评、目标管理范畴,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并制定了具体的考评办法,分解任务,明确责任要求,建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工作台帐,一月一上报。三是常态化督查。实行县四大班子领导一季度一观摩一排队,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工作领导小组一月一督查一通报,先进的给予表扬、奖励,落后的大会表态发言,对工作不达标的乡镇进行问责问效。各乡镇和县直有关部门变压力为动力,发挥各自的优势和能动作用,有效地推动了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

桐柏老区,这片红色的土地,昔日以“山山埋忠骨,岭岭皆丰碑”而受到人们的景仰,而今,这里的一切正因乡村之美而嬗变!endprint

猜你喜欢
幸福指数示范村人居
打造高品质流翔高钙对比示范村
人居一世间 愿得展素顏
贵州将建100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
人居环境中的园林绿化设计构建
基于幸福指数的公路勘探设计研究
加强班级教育有效管理,激发学生追求幸福指数
薄山村:“问题村”蜕变为“示范村”
人居环境
示范村热心助学
世界人居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