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下的政府策略①

2015-07-20 09:34:28天津师范大学管理学院侯丽珠王晔
中国商论 2015年28期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商业模式

天津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侯丽珠 王晔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下的政府策略①

天津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侯丽珠 王晔

摘 要: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十二五”建设的重中之重,并将长期发挥重要作用。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快,面临问题多样,体现出不同的发展模式,并显现出不同的发展问题。在发展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并解决发展问题时,政府是不可忽视的角色,政府可以利用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本文经过分析归纳,提出政府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体现在政策、市场、技术、产业结构四方面上的作用,并提出政府促进商业模式创新的观点。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 政府策略 商业模式

1 政策方面

1.1 完善税收政策,改变补贴对象

为了帮助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振市场信心,政府可直接出台针对企业的税收扶持政策。我国对于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补贴优惠的法律法规目前已有很多,例如为鼓励科技研发投入,对科学研究、实验或先进仪器设备的今后免收进口环节的增值税[1]。为鼓励相关产业发展,企业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将享受相关的税收优惠。这些直接针对企业的税收补贴政策在近些年成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最主要动力之一。

但在其他相关政策监管还不完善的基础上,一些企业恶意利用国家优惠政策,因此政府一方面应该完善税收、补贴政策并加强监管,另一方面,政府的税收、补贴对象可以有所改变,从对于企业的直接补贴,转而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消费方进行补贴。例如对于新能源发电产业,政府不直接对企业本身进行补贴,而将优惠政策实施在使用新能源发电成果(如光伏电能、生物电能)的家庭或企业中,这样,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一些新兴产业中企业的恶意发展,更刺激了市场的自生需求,良性促进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1.2 引导金融资金的支持与投入

根据国家信息中心的数据,2014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上市公司虽然规模不大,但有着不俗的盈利能力,但板块的涨跌幅竟高达6.1,上市公司总体只有0.3[2]。这说明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具有高风险性。因此,许多商业银行不愿意为新兴产业提供贷款、担保等帮助。因此政府应在金融资金方面发挥引导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商业银行为产业进行贷款,并建立多方(包括政府、金融机构、保险公司等)的共担机制,让政府出资和社会出资共同作用,使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得到分散。江苏省在2014年便采用了这种方式。在商业银行对新兴产业进行扶持中,政府提出了“收益共享、风险共担”。具体做法是政府分担百分之五十的风险,商业银行承担百分之二十,保险公司承担百分之三十[3]。对给予具有核心技术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扶持的商业银行进行激励,这一举措,有效缓解了江苏省新兴产业的融资难度。

1.3 促使改革的深化,提供行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报告(2015)中显示,2014年上半年,我国许多传统产业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改革都有了很大的进展。例如国家电网公司对于其分布式电源并网工程和对电动车交换充电的配套设施市场全面放开[4],这一举措,使得我国国有汽车企业对于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信心得以提振,更是为消费者的需求提供保障。又如2014 年2月,国家针对节能环保产业提出利好消息,发布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公布行政审批事项目录》中,针对一些节能减排的项目,国家的审批手段进行了取消或者权利的下放,这些措施都为传统产业的转型,为改革放宽环境。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技术依赖大,然而全球科技发展迅速的今天,行业技术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冗杂的审批项目、手续,模糊的市场准入政策,都阻碍着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及时反映和发展。改革政策为产业发展注入活力,促使战略性新兴产业目标的实现,因而在国内监管环境得以保障的前提下,政府应适度放宽行业的相关管制,继续出台基于深化改革的利好政策。

2 市场方面

2.1 培育拓展国内外市场

针对国内市场,加大政府采购力度,推动重大国家示范工程项目建设。针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政府应有保护性策略,将我国新兴领域中的一些新产品、新服务纳入我国政府的采购清单中,针对此,有学者就曾提出应尽快制定出《政府采购协定》中,政府应优先或必须购买本国产品目录。政府对本国产品和服务的采购,一方面起到促进企业销售、扶持企业发展的作用,更是为市场证明我国产品性能和质量的重要平台,起到示范作用,这样的策略是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了保障。此外,推动重大国家示范工程建设,也是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现拉动作用。

针对国外市场,政府在与国外来往中,通过战略合作的角度将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出去”,加强与其他国家进行各方面的战略合作,加强企业投资和技术合作的国际化,交流学习,提高对外开放水平,鼓励企业走出去,开拓海外市场。2015年9月,28位中国互联网企业家跟随习近平前往美国,进行交流,并拓宽了世界范围的业务合作。在节能环保产业,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得以确立,同时加强了与巴西、阿根廷、古巴、委内瑞拉、俄罗斯等国家的新兴产业中的科技企业进行的合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了展现和比较的平台。此外,鼓励国内企业收购、兼并国外优秀的企业,或技术成熟的成品。

2.2 完善配套设施的建设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市场需求低,原因在于没有建立健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产品的配套设施和服务机制,市场对于产品的消费没有信心和保障。因此只有在保障新兴产业的相关产品能够在市场上得以应用,最重要的是完善市场配套机制,建立市场消费的信心,才能使市场“自觉”扩大。以我国新能源汽车为例,消费者因为国内充电桩数量少,不愿购买电动汽车,导致电动车销售遇阻,无法拉动充电站的市场需求,消费者更不可能进行购买,形成恶性循环。此次,若依靠市场自身的调节作用是无法扭转这个循环的,因此应该由政府来促成市场,重视对新能源汽车充电站的建设。通过直接投资或招标的方式来建设基础配套设施,消除消费者的顾虑,造就市场的形成要素,达到良性循环的零界点。根据《2014-2015年中国电动汽车充电站及充电桩市场研究报告》,2010~2013年,我国的电动汽车充电站从76座上升到518座,年复合增长率高达89.6%。充电桩从1122个增长到22528个,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71.8%。充电设备的快速增长带来的是201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激增[5]。通过配套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的需求有保障作用,引导市场需求与产业发展进入良性循环。

2.3 规范市场竞争环境

近些年许多企业纷纷涌入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发展环境还不完善,市场竞争混乱,为了谋取利益,或盲目竞争,造成新兴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不断加剧,企业产能过剩,发展失衡,产品服务质量良莠不齐。政府应及时干预,加强制度的完善和惩罚的力度,不能任由发展。针对我国光伏发电产业,工信部2014年12月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光伏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的意见》,要按照《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使光伏产业行业有秩序地发展,引导落后产能逐步退出,提高产业水平[6]。再如我国生物质发电产业中,针对利用农林生物质发电的过程中,出现的掺杂煤炭等化石能源的现象,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加强和规范生物质发电项目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文件中强调,农林生物质发电项目严禁掺烧化石能源[7]。对违反的企业进行追究,根据情节的严重性进行罚款和处罚。完善制度,加强市场监管,是政府对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底线保障。

3 技术方面

3.1 加大科技研发平台的投入建设

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一些行业基础设施投入大,科技水平低,收益周期长,风险大。一些基础的项目技术急需依靠政府来进行扶持。政府应利用自身的资源调动优势,加强科技研发平台的建设。我国湖南省截至2013年底,共设立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11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0家、国家地方联合创新平台17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66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62家。湖南省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水平较高的省市,与政府对创新平台的建设投入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除去对平台的直接投入建设,政府还应该促进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甚至市场之间形成平台,交叉合作,创造新的市场和科技研发可能,也促进了战略性新兴产业自身商业模式的新灵感。

3.2 促进人才培养

针对我国高技术人才数量不足、流失严重以及区域分布不均等问题,政府应加强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人力资源的加强作用。例如加强基础教育学科、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使高校与市场对接,开设相关专业、各个层次的人才培养,应对市场的需求。早在2010年,教育部就以文件形式,鼓励国内高校围绕相关新兴产业领域申报新专业。而对于市场的人才支持政府应该继续加强。其次进行人才引进的创新机制,实施人才引进计划,例如人才交换流动的政策,不要求人才的所有权,但促使高技术人才的流动和使用,带来先进技术的新鲜血液,同时设立对人才开发培养的专项资金、提供良好科研平台、建设国际一流研究环境,吸引高新人才或团队的到来。最后实行人才激励机制,加大科技研发成果个人团体的奖励支持制度,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能绩效与个人评价考核相联系,提供高科技人才的基础服务配套,建立人才专家库并推行产业领军人物的推荐和宣传,促成就业、文化与薪资待遇的全面激励体系。

3.3 对技术成果的保护

进行技术标准的建立,加强知识产权的维护。国家知识产权局和28个国家的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部门,以及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共同制定了《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 年)》[7],这部文件对我国2014~2020年间的知识产权战略工作进行了部署和预期。通过对知识产权法律的完善,对产业知识产权的维护与支持,增强市场的新兴,完善产业发展的环境。此外还要进一步落实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保护、产业标准体系等各项政策,在行业标准和法律法规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知识产权的维权意识加强,保护了科技研发成果的自主性,为我国自主研发提供了安全和保障。

4 产业结构方面

4.1 区域发展的协调

针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情形,政府应进行全面的调查、形成报告、分析原因,并结合市场发挥职能优势,进行调控作用,对产业阶段和区域发展进行及时调节。对于区域发展的不均衡,政府同样首先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进行产业的空间布局。首先,根据各地区生态资源环境和区域特色优势,优化我国产业总体布局,在形间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机制和格局。其次,加强经济发达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区域分工明确、优势产业互补的产业布局。目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布局有环渤海、长三角及珠三角等区域,作为辐射带动我国东部到南部整体的产业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升,而应运这个思路,对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还相对落后的地区,政府也可引导形成以点带面的辐射发展区域。

4.2 核心企业带动行业发展

充分发挥产业内核心企业的带动作用,打造具有核心品牌价值的知名企业。通过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发挥其在产业中的引领带动作用。在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调整的浪潮下,核心企业要抓住时机,利用我国原本的基础资源和产业基础,从产业链的中低层向技术研发和品牌服务进军,提高产业的国际地位。早在2012年,行业中的龙头企业腾讯、阿里巴巴、百度的营收就超过百亿元[8]。政府在加强对相关产业的监管的同时,更要重视核心企业的品牌塑造,保持行业的持续发展。奇虎360、中国电科、北京神州绿盟科技有限公司,都是相关产业中的核心企业,他们的发展不仅带动了相关产业、服务的发展,更使得国家相关产业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得以巩固。因此,政府要加强对核心企业的打造,在产业内树立模范,促进产业的全面整体发展。

5 未来的展望——推动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

战略性新兴产业最终要回归企业价值实现的道路,实现企业的商业价值才是最终目的,才能从根本上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自身的良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发展初期迫切需要政府作用的扶持,但归根结底还是需要产业自身依据市场的作用来运作,企业激发自身的发展动力,让市场检验发展模式或商业模式的优劣。因此,政府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角色,应从主导转变为引导,将产业主导的角色交由市场,政府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商业模式的创新。

而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对政府的依赖还较为严重,对于商业模式创新的观念还较为薄弱,针对这一点,不代表政府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撒手不管,而是要发挥间接作用。商业模式是一个很大很复杂的概念,商业模式的要素不同、创新的路径多样,出现问题又较多。政府应适当减轻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直接作用,鼓励企业针对企业的商业模式中不同要素开发与组合,进行自身的商业模式创新。采取多种方式,政府总体政策提供风险共担,引导企业间横向或内部纵向流程整合改进,直接对企业开发新的补贴对象等等。例如对于前文中提到的交叉融合型发展模式下的一些新兴产业,传统企业的产业内部结构经过技术革新,发生变化。我国要从传统的产业链低端生产向研发高端装备制造环节进行延伸,企业自身谋求技术研发机构、高校、甚至市场技术的提供,政府可以建立相关平台。再如传统零售在电子商务的冲击下,门店销售的核心作用被削弱,传统零售业面临价值获取途径变革的商业模式创新需求,政府可以通过对供应链、仓储建设等各种方式为企业变革提供帮助。

将企业交给市场的自由环境去检阅,开创一个全新的可赢利领域,使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这是在不同发展模式下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企业,共同谋求发展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 陈秀艳.完善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税收优惠法律制度的探讨[D].厦门:华侨大学,2006.

[2] 信息资源开发部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组.2014年一季度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发展报告[EB/OL].http:// www.sic.gov.cn/News/82/2978.htm,2014-6-27.

[3] 薛佳.商业银行支持江苏新兴产业的金融合作机制创新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4(28).

[4] 王琳琳.国家电网试水混合所有制[J].科技中国,2014 (6).

[5] 2015~2020年中国电动汽车充电站市场现状调查及投资前景咨询报告[R].2015-11-15.

[6] 关于加强和规范生物质发电项目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Z].2014-12-29.

[7] 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 年)[Z].2014.

[8] 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互联网100强企业分析[J].互联网天地,2015(8).

作者简介:侯丽珠(1990-),女,山东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企业管理专业战略管理方面的研究;王晔(1972-),男,山东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企业管理专业战略管理方面的研究。

基金项目:①天津市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计划项目(14ZLZLZF 00075)。

中图分类号:F1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5)10(a)-146-04

猜你喜欢
战略性新兴产业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画布
商界评论(2023年3期)2023-04-18 20:06:53
商业模式画布
商界评论(2022年10期)2022-05-30 12:24:34
商业模式画布
商界评论(2022年12期)2022-03-06 16:43:01
Intertextile春夏面辅料展关注科技、环保创新应对商业模式之变
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问题及解决方法
时代金融(2016年29期)2016-12-05 13:56:25
唐山战略性新兴产业背景下人才需求及培养问题研究
商情(2016年40期)2016-11-28 12:16:41
节能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十二五”回顾与“十三五”建议
江淮论坛(2016年5期)2016-10-31 16:28:51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间接融资支持研究
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位培育模式、机制与策略
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对策分析
企业导报(2016年11期)2016-06-16 13:3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