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李强
吴文辉吃不到的IP,可能被马云吃到?
北京 李强
既然网文网站吃不到IP,那么到底谁有可能吃到IP呢?新成立的“阿里文学”,没有热IP在手,怎样才能在网文的“藏宝洞”里找到自己的宝贝?实际上,问题的关键不在“网文”而在平台。阅文集团不能主导IP开发,“阿里文学”则提供了整合资源、共同开发的平台,如果找到了合适的IP开发模式,“阿里文学”也就有可能“逆袭”。
“阿里文学” “IP开发” “大神”
2015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这天,“阿里文学”宣布成立,而且他们已经和“天下书盟”“微博有书”等达成了培育顶级文学IP(知识产权)的战略合作关系。很多人都不看好“阿里文学”。首先,“阿里文学”在移动端所依托的UC浏览器和书旗小说都是靠“盗文”转码来吸引读者,已经是“人神共愤”了,一旦被打击,还拿什么来留住读者?其次,他们找的内容合作伙伴看起来也是很弱的:“天下书盟”早已衰落,“微博有书”其实没有几本拿得出手的书。
更要命的是,“阿里文学”面对的还是“神对手”:腾讯收购盛大文学后所组建的阅文集团,几乎垄断了网文的内容生产,而且他们还拥有腾讯的渠道优势。一般来说,现在也不是进入网文市场的最佳时机,网文宝藏里值钱的IP早被瓜分完毕,阿里文学带着这帮队友进去“挖宝”,恐怕连门儿都没有。
“宝藏”“阿里巴巴”“开门”这些词很容易让人想起《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的故事,传说马云当年就是在美国的一家餐厅翻到这个故事后,才确定用阿里巴巴做自己公司名字的。故事里,阿里巴巴偷听到四十大盗“芝麻开门”的进洞暗语,等大盗走后,他也通过暗语进入山洞,得到了宝藏。如果说现在的网文市场是藏宝洞,那么吴文辉团队就是“四十大盗”。他们通过VIP制度将网文成功商业化,累积了大量财宝,这些财宝现在成为了阅文集团的“宝藏”,“IP开发”就是开门暗语。他们后来发现“IP开发”这个暗语似乎有些不灵,就悄悄换成了“全民阅读”。从“IP开发”转向“全民阅读”,诚然是背水一战,但他们还是有自信的:暗语口号换不停,宝藏反正在阅文。那些躲在洞口的纵横(百度文学)、17K(中文在线),他们偷听了暗语进入山洞又如何?宝藏早被我们阅文贴上了“IP封条”呢!
阿里巴巴其实也是偷听者队伍中的一个,从最初的“淘宝阅读”,到后来收购“书旗小说”,看起来似乎就是在用偷听来的“暗语”进洞,但等他们进去之后却傻眼了:洞里摆满了贴着“IP封条”的箱子,大盗们像热锅上的蚂蚁围着箱子转——他们知道里面有宝贝,而且跟他们放进去的时候(靠VIP收费的时候)比,肯定升值了,但是他们也没有解封的能力。既然自己开发不了,那就继续“封囤”起来吧!
坐等网文红利的山洞人没有想到或者想到了也不愿意承认的是,如果没有行之有效的“IP开发机制”,他们死守的“热IP”,就会被守成“死IP”。现实状况恰恰就是,叫喊着“IP开发”的人其实啥也没开发出来,不是不想,是确实没能力。①在没形成合理的“IP开发”产业模式之前,“囤积IP”就是束缚资本,虽然“烧钱”是互联网企业的金科玉律,但烧了这么多钱之后“钱景”仍无法预期,那为什么不把钱“烧”在其他见效显著的业务部门?
现在,互联网企业思维模式经历着“产品思维——用户思维——平台思维——组织思维”的转变,巨头们都在“布大局”,做组织架构。“阿里文学”不强调“绝对控制版权,提倡版权共享,不要求掌控IP产业链的所有环节,愿意与合作方(作者)共享收益”。这其实是抓住了旧的“网文IP开发”模式中作者与平台方在利益分享方面的矛盾,对症下药。按照“阿里”的布局,他们正在通过控股、投资的方式搭建影视、游戏改编的平台,影视合作包括阿里影业、光线传媒、华谊兄弟等公司,游戏改编资源则有国内第二大手机网游联运平台九游,后续还和更多内容商及平台商共享资源,进行深度合作。阅文集团也在搭平台探索新的“IP开发”模式,但他们这个模式的指导思想是“肥水不流外人田”,阅文集团对接腾讯旗下的腾讯影业、腾讯游戏,在“IP开发”中阅文集团不仅没有主导权,还要面临内部资源争夺的问题。这样看来,吴文辉团队从“盛大”到“阅文”一直吃不到的IP,还真有可能被“阿里文学”用“利益均沾”“分而食之”的策略更有效地吃下去。至此我们发现,其实“阿里文学”压根不准备再用“网文”的暗语进“网文山洞”去抢宝藏了,而是准备放弃山洞,在平地上搭起“黄金台”,把山洞里的宝藏都吸引出来。
这种想法乍听起来好像有点不靠谱,那是因为人们总在关注怎么抢宝藏,却没认真想过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宝藏”。真正的宝藏并不是热门IP,而是生产热门IP的能力,确切地说,是具有热门IP生产力的作家。现在,许多有IP意识的作家已经把IP掌控在自己手中了,除了个别心急的“大神”已经组建自己公司准备开发了,大多数人还在观望之中。那么问题就简单了,谁能把IP开发好,现有的好IP就可能流向哪里,以后的好IP也最有可能从哪里生长出来。
“阿里”已经拥有了移动浏览器市场份额第二的UC浏览器和移动搜索市场份额第三的神马搜索,靠“盗文”起家的书旗小说又积累了大批读者(网文移动阅读APP市场份额前三),基本上占住了网文移动阅读的入口。平台、入口基本上搭建起来之后,就该吸引“IP生产者”了,阿里文学最近已经开始大张旗鼓地挖“大神”“小神”作家。更好的开发平台,而且签约自由度更大,那些正在观望的“IP生产者”们,当然不会无动于衷。但是,这种“挖墙脚”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这无关乎道德伦理,而是生态法则的问题:挖来挖去,“大神”争夺战最后就演变成烧钱游戏,一旦网站烧不起了,神坛也就垮了。“搭平台”本来是一种可能“逆袭”的方式,但搭了平台之后靠挖别人墙脚来撑台面,那就等于是彻底放弃抵抗,进入由“阅文”主导的格局之中了。就算挖墙脚吸引“大神”是权宜之计,但就眼前来看,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利用平台优势做好“IP开发”,就是对年轻的“阿里文学”团队的一大考验。长期来看,“阿里文学”手上也需要掌控一些网文网站、出版社,内容生产力的提高可以增强他们在“IP开发”合作中的议价能力。但是矛盾也就在这里,涉足网文内容生产的话需要耐心和时间,几年的时间对立志做“百年企业”的阿里巴巴来说很短,但是对于背负资本盈利压力的阿里文学来说,则无比漫长且风险巨大。这些都是阿里文学面临的问题,如果他们解决好了这些问题,建立起完善的“IP开发”模式,就有可能吃到吴文辉团队吃不到的IP,我们也可能看到一个“逆袭”的传奇。
①详细论述可参见北京大学网络文学论坛微信公共号“媒后台”2014年12月14日推送的高寒凝的《日本ACGN产业与中国网文IP模式》一文,http:// mp.weixin.qq.com/s?__biz=MjM5NTY2MjgzOQ= =&mid=473877286&idx=1&sn=23b6bdcc9f4d3e957e 7f01a0aac7d317&scene=4#wechat_redirect.
作 者:李强,北京大学中文系当代文学2013级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