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南铜冶镇铜冶小学050200)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心得与实践
范志敬(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南铜冶镇铜冶小学050200)
笔者从生活与数学学习的关系开始谈起,然后论述了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接着分析了精心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意义,最后以借鉴他人经验拓展思维、取长补短结束。
小学数学心得实践自主学习教学情境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可以来自于外在的动因和内在的动因,但起决定作用的是内在的动因,即通过活动性、实践性家庭作业,使学生初步懂得:通过知识的学习,可以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真正理解和感受到知识的魅力。增强学习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应用意识,学会用科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积极探索身边的科学知识,善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发展学生综合素质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知识组块记忆除了与单块系的储备有关外,还与多块系间的交互联系有关。活动性、实践性家庭作业是各门学科互相交互,能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主动学习状态,积极主动地动手、动口、动眼、动脑;能促进知识交叉、方法渗透、转化互补;能形成情景变换,减轻学习的心理困难;能体现小学课程综合化的改革思路,进而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引发学生积极的探索行为
在信息社会中,人们需要有在纷繁的信息中提取所需要的,进而开创性地去达到目标的能力。这种探索能力的培养正是素质教育对我们提出的要求。活动性、实践性家庭作业则是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探索空间,引发学生积极的探索行为,而学生探求答案的过程正是知识学习的目的,即使是百思不得其解,其获得的探索能力的意义远远超出了几十道机械性、重复性作业。
(四)感受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活动性、实践性家庭作业的设计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学生身边的实际生活学知识,把生活经验知识化,科学知识生活化,体现“知识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能使学生感受到身边生活中时时处处有科学知识,有效地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五)创设教学情境
小学数学教师作为学生数学课堂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应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创设一些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有效教学情境,使学生形成认知冲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继而产生解决问题的愿望。如果教师设计的问题形象生动,具有层次性,必能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在不知不觉中愉快高效地完成了数学知识学习和技能提高的目标任务。
看了徐长青老师的《烙饼问题》这节课的视频,我认为充分体现了以下几方面教学思路。
(一)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观看视频后,我发现徐老师的授课不是按照数学课标的要求按部就班地进行,而是将教学活动与教学目标放在了理解烙3张饼的最佳方法和意义上,让学生在思考中理解所学知识。在知识目标中还渗透了倍数关系、拆数知识。让数学课的教学目标有了新的突破,整节课的教学过程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二)体现过程与方法目标。
徐长青老师在讲烙2、3张饼时,给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们有什么办法烙饼?”学生争先发言,“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我们是怎样做的”。通过这种方式,徐老师给学生创造了平台,给学生“烙饼”方法的探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通过比较烙饼,理解什么是最优化
数学的思想方法需要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得到体验与感悟。《烙饼问题》这节课的核心问题就是优化,也就是说在烙饼过程中把锅的空间资源充分利用起来。教学中通过三个问题的比较,抓住了本节课的核心——优化,让学生自己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将锅的利用率提到最高,即锅的空间优化,达到省时省电,提高效率的目的。
第一次比较:烙1张饼和烙2张饼为什么用相同时间?让学生知道锅里最多可以烙2张饼,同时烙2张饼更省时间。
第二次比较:烙3张饼有几种不同烙法,哪种方法最省时间,为什么?让学生知道锅里每次都放满饼,才能保证锅的空间没有浪费,也最省时间。
第三次比较:烙2张饼与烙3张饼的方法进行比较,让学生知道不管是2张饼的同时烙法还是3张饼的交替烙法,只要锅里每次都有2张饼,就是最优烙法。
通过三次比较,提问学生最省时的烙饼方法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优化的含义。
(四)通过直观操作发现数学规律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徐老师充分利用了教材的情景素材,让学生探索发现烙饼的规律问题,考虑到学生的思维特点,设计了两个层次的烙饼活动。
第一个层次:在研究3张饼烙法的过程中,让学生用自制的学具代替饼动手模拟操作烙饼过程,把烙饼的全过程记录下来,使学生感受到有条理整理信息的意义,并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表述思维过程,感受3张饼最省时的烙法,体会到符号表达的优势。
第二个层次:在研究4张~10张饼的烙法时,学生利用积累的3张饼的经验,徐老师根据学生的思维,分析了偶数张饼和奇数张饼的烙法,让学生发现数学规律和数学的表达方式提供了较好的依托和支撑,让思维清晰、准确和完整,逐步趋于归纳与概括。经过对两个层次烙饼问题的探究,将数学的语言表达和符号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准确表述烙饼的思路,让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到抽象,通过发现规律,不断地走向深入。
总之,数学教师要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渲染好课堂气氛,并尽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从而为教学事业奉献出自己的全部光热,使得学生的学习津津有味、其乐无穷。
(责编 赵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