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民勤县第五中学733399)
加强孝道教育构建和谐社会
高培智(甘肃省民勤县第五中学733399)
时有发生的儿女弑父母案件令人触目惊心,反映出家庭、学校、社会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思想教育、特别是孝道教育。孝道教育并非封建糟粕,要科学扬弃,发扬优良传统,切实加强青少年儿童孝道教育,构建平安和谐社会。
孝道教育和谐社会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羊羔跪乳,乌鸦反哺”,父母的养育之恩深如大海,终生难报。但是,有的青少年儿童竟然惨无人道,将罪恶的矛头对准自己的生身父母,干起了弑父弑母的罪恶勾当。
广东省中山市,18岁少女杀害父母并碎尸;广东省广州市,17岁少年向母亲要钱上网未果,拿菜刀砍死母亲、砍伤父亲;浙江省金华市,17岁中学生杀死母亲;河南省济源市,16岁少年在自家菜碗倒入农药,致死父母;黑龙江省通北,15岁少年持菜刀连砍46刀,砍死父母;贵州省安顺市,一对15岁孪生姐妹杀死父母;白银市一名13岁的初二学生,勒死亲生母亲后,若无其事地到一家网吧上网;会宁县一名1995年出生的高三学生因琐事和母亲争吵,残忍地用铁锤将母亲杀害……
这样的惨案经常发生在我们的身边,令人触目惊心,给我们的教育敲响了警钟:孝道教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我们必须深刻检讨眼下的教育,分析子女不孝,甚至杀害父母的原因,尽快补上孝道教育的短板。而令人遗憾的是,因为受“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传统观念影响,许多父母和教师只重视孩子的学业成绩,而把思想品德教育置之度外,导致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生活能力缺失,孝道思想丧失。其实,教育最主要的目标是教做人,其次才是教做一个优秀的人,而我们在现实教育中却本末倒置,以至于培养了许多有才无德甚至于无才无德的人,不但不能造福社会,反而贻害社会。
一个连自己的父母都不能善待的人,又怎能会善待别人,与社会和睦相处呢?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细胞,百善孝为先。
有一个经典故事,有三个妇女在井边取水,旁边有一个老人。第一个妇女炫耀说,自己的儿子非常机灵,力气很大,谁也比不上他;第二个妇女炫耀说,自己的儿子歌喉漂亮,声音就像夜莺一样好听;只有第三个妇女默默无闻,一言不发。老人问她什么原因,她不好意思地说,自己的儿子没有任何特长,实在没有什么好说的。突然跑过来三个孩子。第一个孩子蹦蹦跳跳地来到第一个妇女面前,轻松自在地翻跟头;第二个孩子轻歌曼舞地来到第二个妇女面前,旁若无人地引吭高歌;第三个孩子急急忙忙地来到第三个妇女面前,不由分说地提走了水桶。三个妇女问老人,自己的儿子怎么样?老人意味深长地说,哪里有三个儿子?我只看到一个儿子。
老人的话富有哲理,令人深思。只有孝敬父母,为父母尽力帮忙、分忧解愁的才是真正的儿子。而那些看到父母精疲力竭、极度劳累,仍然玩乐享受、无动于衷的儿女,并不是真正的好儿女。而现实情况是,许多子女不仅不为父母分忧解愁,反而敌视、伤害父母,甚至残忍地杀死辛辛苦苦生养自己的父母双亲。
现代家庭,甚至于学校认为孝道是封建思想残余,而将其扔进历史的垃圾堆,甚至于将“孝子贤孙”也作为贬义词。其实,封建社会曾经存在的东西,并不一定全是消极的,我们不能割断历史,而应该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古代的孝道中,像父为子纲,家法的存在,的确包含腐朽落后的东西,但其中也不乏有益的东西。扬弃,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对待历史的正确态度。对于传统文化,特别是孝道,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其中优秀的东西。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教育部制定颁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求“开展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着力引导青少年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学会心存善念、理解他人、尊老爱幼、扶残济困、关心社会、尊重自然,培育集体主义精神和生态文明意识,形成乐于奉献、热心公益慈善的良好风尚,培养青少年学生做高素养、讲文明、有爱心的中国人”。因此,学校必须开展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从活动中感受父母之爱,加强学生的孝道教育。
此前,北京丰台区草桥小学782名学生开始为期一天的“倒背书包护鸡蛋,体验妈妈孕育难”活动。倒背书包,每个书包里装着一枚鸡蛋,在一天的学习中,学生无论是上课、课间、上体育课乃至上厕所,都包不离身,要保护这枚鸡蛋在放学时完好无损。每年母亲节一个月之前,草桥小学都会开展一系列活动,第一步是知恩教育,通过体验孕育让学生感受到妈妈怀孕期间的不易。
对此,有人表示反对,说是作秀。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内容和形式是对立统一的。一方面,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依赖于内容;另一方面,形式又积极影响着内容,对内容有巨大的反作用。当形式不适合于内容时,阻碍内容的发展;但当形式适合于内容时,就可以促进内容的发展。因此,适当的形式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必须有的。特别对于小学生,孝道教育的形式也是必不可少的。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就明确规定:“小学低年级,引导学生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同学、礼貌待人,养成勤俭节约、吃苦耐劳、言行一致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培育热爱家乡、热爱生活、亲近自然的情感。”
当然,孝道教育,不能光搞形式,更应该注重实践,通过形式带动内容,推动孝敬思想的形成。各级学校应积极配合家庭教育,经常性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孝道活动,让孝道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收到实效,让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另外,要真正发挥孝道教育的作用,必须联系学生个体和家庭背景,发现问题,有的放矢,解决实际问题。否则,学生就会对其心存逆反心理,熟视无睹,无动于衷。与此相反,无意识的无形感知,则可能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被学生自觉不自觉地吸收。
因此,孝道教育,不能只是在专门的活动中才高谈阔论、一本正经。不应该为了孝道教育,而进行孝道教育,在专门的孝道教育之外的更多时间,则放任自流,各行其是,甚至明显违反孝道行事。这样的孝道教育,自然是形同虚设,有百害而无一利。孝道教育,应该自然而然地渗透到日常生活和各科教育中,体现在言行举止中。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一种错误观念,一旦形成,要改正就极其困难。加强孝道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从点点滴滴做起,注重耳濡目染,言传身教。喊出调子,不如干出样子,不仅要有有意识的作秀,还要有无意识的本能行为,让孝道意识渗透到血液中,真正落实到行动上。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首先要从孝道教育抓起。孝道教育不只是家庭的责任,更是学校的责任。作为班主任,我们对学生进行孝道教育定当义不容辞,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真正抓紧、抓好。
[1]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
[2]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3]王立柱,张伟.马克思主义箴言:辩证唯物主义.
(责编 张亚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