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物课堂每一个环节“生活化”

2015-07-18 18:10胡爱莲
文理导航 2015年21期
关键词:生物教学生活化

胡爱莲

【摘 要】生物学与生产生活联系最为紧密,教师应充分利用生物学科这一优势,将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高中生物教学,将生物学知识与生活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构建生活化课堂,可使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探究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进而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生物教学;细胞呼吸;生活化

一、提出问题

生活是教育的基础,学生对生活中的事比较感兴趣,而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生物学知识,这就要求教学时教师要联系实际,贴近生活。《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生物科学教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联系,注重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并能运用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杜威曾说: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极力倡导“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说过:“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所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必须将生物学知识与生活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构建生活化课堂,使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探究能力。本文以高中生物学教材“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一节为例尝试让生物课堂每一个环节“生活化”。

二、让生物课堂每一个环节“生活化”的策略

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生物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践,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最终也是为了将来的生活。因此,在教学情境设置中,创设生活化情境材料来源很广泛,教师可以选择最典型化的、与所学内容最紧密联系的生活素材进行提炼,既能激发学习兴趣又能轻松导入新课。例如,在本节教学的导入环节,用多媒体展示有关“雾霾天气”的新闻报道,指出吸入空气中的不良飞尘和有害物质,会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和传播,而治理“雾霾”,还需全社会“同呼吸共命运”等。这一社会热点必然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时教师趁势抛出问题:通过呼吸我们吸进了O2,排出了CO2,那么CO2是从哪里来的,O2又到哪里去了呢?简单的设问不仅拉近了课堂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又能促使学生回顾初中有关细胞呼吸的知识。学生作答后,教师及时帮助学生厘清日常生活所说的“呼吸”与细胞呼吸的关系。

2.利用生活材料,自主探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育过程就是让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层次上得到综合全面的发展,就知识层面上讲,不能让学生仅成为知识的接受“桶”,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能够主动地、积极地获得学习知识的方法策略,以及加强学生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而引导学生选用生活中很熟悉的材料通过实验探究去发现科学事实、揭示科学规律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的过程,领悟实验探究的方法,它既能使学生获取知识和获取知识的方法,也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在课堂教学中尤为重要。

在本节学习呼吸作用方式时,教师出示一株已烂根的水培植物,提出问题“水培植物烂根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学生据生活经验提出假设: 水培植物烂根是由于根部缺氧造成的。若要验证此假设,如何设计实验?学生先自主回忆探究性实验设计方法、书写实验步骤,再经过小组讨论,师生共评价实验设计正确性,最后分析结果并得出结论。确定实验步骤为:(1)取生长状况良好且相同的幼苗,平均分为两组,编号为A、B,并向A、B两组幼苗的培养瓶中加入等量的完全培养液(2)向A组培养液中定期通入空气,B组培养液中不通往空气(3)观察记录幼苗根生长状况。分析结果,最终得出结论:幼株烂根是由于根部氧气造成的。据此得出避免植株烂根的措施为:定期通往氧气,更换培养液,使根部进行有氧呼吸。之后引导学生进入细胞呼吸方式的学习。

在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时,教材实验没有探究细胞呼吸是否产生能量,如何选择生活中材料进行实验探究?这就留给学生充分的机会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大胆提出了自己的实验探究方案,教师和同学对各种方案进行评价,并选择一个或几个优秀实验方案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例如,有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1) 取三个型号相同的保温瓶并编号为A、B、C,分别注入等量的质量浓度均为0.19g/mL的葡萄糖溶液(2)A瓶中加入适量的酵母菌液体石蜡油,B瓶中加入与A瓶等量的酵母菌,C瓶不处理。(3)在3个保温瓶中均放入温度计,并用棉花轻轻塞住瓶口。每隔一段时间观察并记录3个保温瓶的温度数据。实验结果:3个保温瓶中温度B>A>C;实验结论:酵母菌不仅能进行有氧呼吸,也能进行无氧呼吸,而且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多。

通过这样的实验探究,学生不仅养成善于从生活中发现实验材料用具, 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有利于他们在观察、实验操作、科学思维、语言表达等方面能力的发展也能促进学生尊重事实、坚持真理等科学态度的形成。同时在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和激励下,增强学习自信心和学习生物的兴趣。

3.应用学科知识,解释生活现象,服务生活实际。生物科学与我们的衣食住行、生产实践、生态环境息息相关,因此学生学习生物的快乐,不全部在于考试得了理想的分数,更在于把课堂中学到的知识用于生活实际,解决具体问题,为生活服务。生物学教学只有与生活紧密联系,才能让新知识从生活的土壤中找到“生长点”,使学生获得的知识不是“灌出来”的,而是通过生活体验“悟”出来的。

(下转第62页)

(上接第61页)

在学习本节“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时,让学生联系本节知识和生活经验列举他们最熟悉的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并解释原因。例如,有的学生回答:稻谷等种子要晒干贮藏,因为稻谷等种子没有晒干,呼吸速率很快,会引起有机物的大量消耗,呼吸释放的水分和能量同时升高,最终导致稻谷等种子发热霉变;有的学生回答:利用酵母菌发面自制馒头、面包时要控制好温度和湿度,促进细胞呼吸,产生更多二氧化碳,使馒头、面包更松软;有的学生回答:果蔬要冷藏保鲜,通过低温抑制果蔬呼吸,降低果蔬呼吸作用,以减少营养物质的消耗;有的学生则回答:真空包装水果或充入氮气,通过抑制水果有氧呼吸可延长水果保质期;有的学生回答:种植农作物要经常中耕松土,改善土壤通气条件,保证农作物根部有充足的氧气进行呼吸……最后共同总结两个方面措施:提供适宜温度、湿度、充足氧气促进细胞呼吸,以低温、干燥、低氧条件抑制细胞呼吸。

通过本环节对知识的应用,使书本知识和现实生活结合,有利于学生加深了对细胞呼吸原理的理解,对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应用有了一个更为明确具体的认识,也使学生明确了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生物知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认真学习好生物科学知识,能更好地服务于生活服务于社会。

4.进行生活化的课外作业,拓展生物课堂,延伸新知识。学习是为了生活和探究。生活化作业既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又可以适当的拓展课内知识,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的表现欲和创造欲,也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建立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笔者结合当地每年都要用红曲酿制米酒的习俗,让学生动手亲自酿制,然后让学生介绍自己制作过程,相互比较,分析出现的问题,比如有的酒变黄,有的酒有点酸、不甜,有的具有浓厚的酒香且很甜等。在相互品酒过程中,有的同学的脸迅速变红,有的同学脸色不变,出现新的质疑:为什么酒精进入体内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同?发生哪些化学反应?“红脸人白脸人”哪种人的酒量好?喝完酒后驾车,交警如何检测驾驶员体内酒精,是否利用重铬酸钾?一个个新的质疑产生,引领学生层层深入去探究?在完成课外作业过程中,通过亲自制作米酒,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查询资料时学会了搜索资料获取信息能力;在调查酒驾过程时学会了与长辈交流,锻炼语言表达的能力,初步学会走出校门融入社会,并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生活处处离不开生物知识。

总之,生活是生物学知识的源泉。作为生物学教师,不仅要从生活实际中采集素材,用于教学活动,更需将知识“生活化”,让教学走进生活,融于生活,也要帮助学生将生活领进课堂,使生物课堂充满生机充满活力,为生活服务,真正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王伟.需“活水”,更需“活化”[J].中学生物教学,2014(8):22-23

[2]焦太和.“生活化”的初中生物教学[J].中学生物学,2012(1):32-33

(作者单位: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生物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施与成效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探究
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几点见解
从渗透人文素养的角度论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
对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