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风情组歌《赣鄱谣》音乐结构分析

2015-07-18 01:29郭荣隆
戏剧之家 2015年16期
关键词:音调乐段谱例

郭荣隆,彭 晶

(1.南昌大学 艺术与设计学院,江西 南昌 330031;2.江西应用科技学院 音乐学院,江西 南昌 330100)

【音乐研究】

民俗风情组歌《赣鄱谣》音乐结构分析

郭荣隆1,彭晶2

(1.南昌大学 艺术与设计学院,江西 南昌 330031;2.江西应用科技学院 音乐学院,江西 南昌 330100)

《赣鄱谣》由刘华、秦庚云作词,邓伟民、熊纬作曲,于2008年在国家大剧院首演成功。该组曲主要是对赣鄱地区民间素材的发掘和拓展,音乐结构类型丰富。本文分析其音乐结构和创作元素,并进行归纳总结,有助于我们在学习中更好地诠释作品,揭示作品的音乐内涵。

《赣鄱谣》;音乐结构

《赣鄱谣》选取了在江西流传最广﹑最典型的11首江西民歌曲牌(如长歌﹑兴国山歌﹑打鼓歌﹑弋阳腔等)为创作基础,以赣俗为主线,通过《喊春》﹑《张灯》﹑《唱彩》﹑《接福》四个部分组成了完整的民俗风情组歌。

在这部作品中,《长歌·月光姐姐》﹑《弋阳腔·祝鼓歌》是单二部曲式;《山歌·婚誓》﹑《山歌·元宵游灯》﹑《对花调·接福》﹑《山歌·哎呀嘞》﹑《打鼓歌·锄山歌》是单三部曲式;《补背褡·鞭春牛》﹑《送郎调·哭嫁》是变奏曲式;《上山调·书院上梁》是循环曲式;《禾杆歌·一江谣曲半湖歌》是复二部曲式。

一、单二部曲式结构歌曲

《长歌·月光姐姐》是A﹑B两个乐段构成的单二部的曲式,在江西长歌的基础上创作的,bB宫调式。乐段A由五个乐句组成,使用了展衍式的发展手法。乐段B由八个乐句组成,复乐段结构,中间包含了两个乐句的间奏,使用了重复对应的发展手法。

《弋阳腔·祝鼓歌》是A﹑B两个乐段构成的单二部的曲式,以南词音调为基础创作的D宫调式。通过展衍的手法将素材串连的一起,是对音乐素材(谱例1)结构框架的扩充性突破。乐段A由七个乐句组成,乐段中的第一﹑第二乐句是根据音调a扩充的,第三﹑四﹑五乐句是根据音调b展衍的,采用了变化反复的手法。乐段B由五个乐句组成,包含了复乐段和结束句。出现了新的材料,音区提高,仍然融入了南词音调b中的素材,使全曲的材料精炼统一。

谱例1

二、单三部曲式结构歌曲

《打鼓歌·锄山歌》是B﹑A﹑B1三个乐段构成的单三部的曲式,在以赣南各家山歌的腔音列基础上创作的,该腔音列是以纯四度框架为特点的宽腔音列为核心音程,辅以五声性临近的音级为特点。乐段B是歌曲的高潮,F徵调式,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由四个乐句组成,采用起﹑承﹑转﹑和为基础的音乐逻辑陈述。旋律中节拍的三分法和二分法交替出现,增加了音乐的动力,乐段中每一句的节奏都较为类似,但旋律在不断更新;乐段A是G羽调式,采用了赣南民歌斑鸠调的旋律为素材,在相类似的曲调上自由展衍;乐段B1是G羽调式,使用合唱的演唱形式。

《山歌·婚誓》是B﹑A﹑B1三个乐段构成的单三部的曲式,在赣南音调(谱例2)上创作而成。乐段B是乐曲的高潮,F徵调式,有三个乐句组成,第一乐句的前半部分是移位转调,通过模进的形式转到下属调,接着回到主调,形成了旋律的调式对比。第一乐句和第二乐句是重复关系;乐段A是双乐句结构,以乐段B第三乐句中的核心音程(re——sol)为素材,对其进行了扩充和引申,使旋律渐进式发展。第一乐句是F徵调,第二乐句强调了偏音,旋律转到了F商调式,形成了调式对应发展关系;乐段B1是复乐段结构,都是B乐段的变化反复,第一个乐段仍然是F徵调式,它的第二声部旋律有所变化,形成了模仿复调。第二个乐段转到了C商调式,增加了声部层。

谱例2

《对花调·接福》是A﹑B﹑A1三个乐段构成的单三部曲式,在赣南音调(谱例3)上创作而成。引子将主题音调的节奏时值扩大。乐段A是F宫调式,运用了重复对应的发展手法,加入了流行音乐中常用的衬词“西力力力﹑沙拉拉拉”,既模仿劳动中的声响效果,体现了风土人情,又易于发声,具有时代性;乐段B是G商调式,二声部复调织体,由四个乐句组成,对位与模仿复调相结合,高声部是主导旋律,低声部是伴唱声部。第三乐句和第四乐句将主题音调上四度模进,节奏上扩了时值;乐段A1是变化反复,A角调式,歌词不同,音调略有变化。

谱例3

《山歌·元宵游灯》是A﹑B﹑A1三个乐段构成的单三部曲式,根据赣北民歌音调(谱例4)创作而成。乐段A由两个乐句组成,采用了合尾的旋律发展手法,乐段中的节奏型类似,旋律却在不断发展。连接部分是由两个乐句的数板山歌构成,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乐段B由四个乐句组成,节奏扩大了,调式色彩发生了变化,转到了属调上,是复乐段结构;乐段A1是再现乐段,由四个乐句组成,是起承转合的音乐陈述方式。织体由单声部变成了复调织体,第二声部和第三声部是主旋律和声衬托,具有较强的附生性,没有功能意义。

谱例4

《山歌·哎呀嘞》是A﹑B﹑A1三个乐段构成的单三部曲式,g羽调式,以《禾杆歌·一江谣曲半湖歌》中的引子为素材,创作而成。乐段A是复乐段,主调织体,第一乐段是两个声部,上方声部主旋律,下方声部是和声衬托。第二乐段是四个声部,主旋律在女高声部,下方三个声部也是和声衬托,丰富音响效果;乐段B是复调织体,主旋律转到了男低声部,第一声部和第二声部采用对比复调手法,第三声部和第四声部采用了支声手法;乐段A1也是复乐段,将主题音调上四度模进,乐段中多声部织体采用了和声手法。尾声将主题核心音程小三度(do-mi)移高了纯五度(sol-si)展开创作而成,歌曲最后结束在大三和弦上。

三、变奏曲式结构歌曲

《补背褡·鞭春牛》是A﹑A1﹑A2﹑A1四个乐段构成的变奏曲式,是以富有江南特色的窄腔音列为基础创作而成。乐段A是g羽调式,双平行乐段,由四个乐句组成,第一乐句为原生句,第二乐句的开头材料与第一乐句的结尾大致相同,形成了比较自由的承递关系,第一乐句和第三乐句是合尾的关系,第二乐句和第四乐句也是合尾的关系,强调在对比中逐步趋于统一,音乐陈述具有收拢性,四个乐句为同一材料的衍生;乐段A1 是F徵调式,由两个乐句组成,采用了变化重复的手法。乐段中的两个声部具有支声复调的特点,起衬托作用;乐段A2是g羽调式,也是由两个乐句组成,采用了变化重复合支声复调的手法,速度加快。

《送郎调·哭嫁》是A﹑A1﹑A2三个乐段构成的变奏曲式,以赣南哭嫁音调(谱例5)的基础上创作的。乐段A由四个乐句组成,a羽调式,第一乐句为原生句,第二乐句采用顶针﹑回文的手法,第三乐句是第二句的下四度变化模进,第四乐句将第三乐句中的乐思加以展开;乐段A1是规整的四乐句乐段,以主题核心音腔列(低音la-do-re)组合﹑展衍创作而成,合头与合尾材料的交替运用,形成了迂回式的发展,刻画了即将出嫁的女儿眷念之情;乐段A2是对话性的吟诵,类似于说唱音乐,b角调式,根据主题音调引申发展而成。

谱例5

四、循环曲式结构歌曲

《上山调·书院上梁》由引子﹑A﹑A1﹑B﹑A1﹑B1构成的循环曲式,F徵调式,是在赣南上山调基础上创作的。引子由三个乐句组成,是“头﹑腹﹑尾”的结构,第一乐句“头”是乐曲的原始陈述,节奏自由,第二乐句“腹”是音乐的对比句,节奏相对紧凑,第三乐句“尾”音乐进行到高潮并结束这个部分。乐段A有四个乐句组成,是起承转合的音乐逻辑陈述。第二乐句和第四乐句采用了合尾的音乐手法;乐段A1是紧缩变奏,主要体现在节奏方面,由两个乐句组成,节奏变得紧凑;乐段B有两个乐句组成,在男女对唱中重复对应;乐段A2是紧缩再现,只反复了第一乐句和第二乐句;乐段B2由单声部变成了二声部,第一乐句的两个声部是模仿复调,第二乐句的两个声部是重复。

五、复二部曲式结构歌曲

《禾杆歌·一江谣曲半湖歌》是由引子﹑两个部分﹑尾声构成的复二部曲式,g羽调式。由兴国山歌和宜黄山歌的旋律融汇写作而成,包含了宜黄山歌典型的纯四度宽腔音列。引子是由江西兴国山歌“哎呀嘞”的主题音调衍变创作而成,由两个乐句组成。第一部分包含了三个乐段,三拍子,采用了重复对应的手法,乐段A由两个乐句组成,运用了宜黄山歌的音腔列(即低音羽﹑高音商构成的音腔列),间以各音腔形成五声性邻近音级。乐段B由两个乐句组成,将江西兴国山歌“哎呀嘞”的主题音调进行解体式的展衍。乐段C由两个乐句组成,将江西兴国山歌“哎呀嘞”的主题音调与宜黄山歌典型的纯四度宽腔音列同时融入到旋律中去。第二部分包含了两个乐段,将乐段C中的旋律片段进行扩展,音区移高,乐段的开头与结尾旋律一字多音,扩大了旋律线条的起伏,将情绪推向了高潮。

尾声与引子材料基本相同,遥相呼应。

通过上述分析,作曲家们将民间音乐素材在创作中有机整合,音乐结构类型丰富,体现了民歌元素在歌曲创作中的不断传承与创新。

[1]李吉提.中国音乐结构分析概论[M].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郭荣隆,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讲师;彭晶,江西应用科技学院音乐学院,讲师。

本文为江西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探索打造江西地域音乐名片——以<赣鄱谣>研究为例”(课题编号:YG2013188Z)阶段性成果。

J607

A

1007-0125(2015)08-0054-02

猜你喜欢
音调乐段谱例
论豫剧唱腔中调式及调式运用分类与设计逻辑
美学视角之乐段辨析
江南丝竹器乐合奏曲《三六》
读范乃信《曲式精要》所感
听力障碍幼儿音调异常矫治的实施建议
刘涛《音调未定的儒家——2004年以来关于孔子的论争·序》
武侠意境交响化:阿镗《神雕侠侣交响乐》本体论
论曲式学中复乐段的辨析问题
越南女教师肌紧张性发声障碍对完成音调靶点基频的影响
综合性院校西方音乐史教材中的谱例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