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几年来,国产校园青春题材电影从作为中国电影创作的一支小众群体逐渐发展成为国产电影票房的生力军。本文以2015年上半年上映的此类题材电影为参考,分析校园青春电影的发展特色和不足,试图为国产校园青春题材电影的未来发展之路提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校园青春题材;发展趋势;不足;建议
中图分类号:J97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8-0104-01
一、引言
从2013年由影星赵薇担当导演的电影处女作《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上映收获大幅好评,获得巨大票房后,紧接而来的以校园青春为题材的电影成为国产电影的主流,在这个80后逐渐成为社会中坚力量的时代,此类题材电影都勾起了很多人心中的思绪,大受欢迎。
但随后而来的,便是一发不可收拾的此类题材的竞相上映。只在2014年,便有不下5部此类电影被搬上荧幕,如《中国合伙人》、《小时代》、《匆匆那年》、《同桌的你》等,这些从校园青春出发,讲述80、90后的爱情和事业的青春题材影片都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
二、2015年上半年校园青春题材电影
从2014青春题材电影的热映,到逐渐成为校园青春电影发展的主流,这些都昭示着还会有大量此类电影的问世。2015年上半年,此类题材电影上映的有三部:《左耳》、《何以笙箫默》、《万物生长》。与之前不同的是,此三部校园青春电影均为同名小说改编,虽然故事梗概大体相同,但他们的作者所处的地区和年代却各不相同,他们的写作风格也有较大差别,致使这三部电影的风格迥异,却都获得了诸多80、90后的好评。
校园青春题材电影的井喷,也恰恰说明了观众的迫切需求。精准的受众定位和网络时代的市场营销,社交网络的商业推广正是观察到了观影人群的年轻化趋势,更多的80、90后正在涌入影院,有些甚至是电影的投资创作人员,这些已成为了国产电影观看群中的主要力量。
三、国产校园青春题材电影发展分析
社会不断进步带来的物质丰富让更多的大众去追求精神层面的享受,电影这一直观艺术形式恰巧是情感寄托的载体。从2015年上半年国产校园题材青春电影的发展来看,现如今,看电影已经成为时下青少年较为平常的消费方式,融入了他们生活的日常状态。同时,这些青春影片使得不再年轻的人们感悟到时光流逝,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在当下社会的压力下,从这些电影中寻求情感诉求和精神慰藉。当年轻人聚会不再是吃饭聊天,而是一起从电影中找寻当年的青葱时光时,电影市场的消费将存在更多的潜在客户。
从票房效果上看,校园青春题材电影是对特定观众群的尊重和迎合。利用俊男美女的单纯懵懂来映射大部分人的校园生活;对都市生活的建构、对物欲的渲染、对心灵的情感抚慰以及对女性话题的重点剖析等,在贴近年轻人生活现实的基础上构筑一个个梦想的王国,让观众从中得到心灵上的慰藉与满足,必然会得到年轻人的青睐。
另一方面,这也是国产电影营销手段的一种体现,随着网络营销力量的扩大,从最初广为流传的小说入手,加上一些被青少年认知的明星,从线上明星进行网络互动和具备影响力的门户网站的宣传到线下的口口相传,为电影的传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一味地跟风效仿,而电影故事又不能创新,此类电影题材迟早要给观众造成审美疲劳。纵观国产校园青春电影,其所涉及的爱情大多没有圆满的结局。许多80、90后调侃道“青春貌似只属于那些长得好看的人群”、“没有堕胎的青春就不叫青春”。而且现实生活中又很少有这样的爱情,从而使观众在这样的影片中感受到了一种错误的爱情观,在名利及现实面前爱情似乎不堪一击。这些扭曲的爱情观会影响年轻受众的恋爱观,对青少年的成长是一种消极的引导。
四、结语
近些年来,作为以中小成本制作为主的青春电影在不同背景的投资方式下,呈现出不同类型的风格特征,既有像以往追求美好又青涩的真实派,又有追求商业娱乐效应的美化青春的虚拟派,这些对内地校园青春电影的发展是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同时,却淡化了以往的青春电影所拥有的深刻文化内涵和独特个性。校园青春电影不应单纯局限于追求暂时的商业成功,而应当去引领时代价值,为青年观众提供“正能量”的指引。运用校园青春的本质去提升电影本身的审美,才能创作出更多的能让青年人产生共鸣的作品。
国产校园青春电影想要取得更多的发展成绩,既要获得商业上的票房成绩,也要追求艺术本身所包涵的魅力,还需要继续在叙事方式与人生价值观表达上追求本源,在银幕上更为精彩地呈现出年轻人真实的生活状态与内心渴求,与青少年实现更深层次的互动与交流。
参考文献:
[1]杨阳.时代视域下长影青春影片研究[J].电影文学,2010(21).
[2]陈墨.当代中国青年电影发展初探[J].当代电影,2006(3).
作者简介:
王婷婷(1991-),女,河南驻马店人,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3级艺术学硕士研究生,河南大学影视艺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专业:戏剧与影视学(编导方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