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依雯
(信阳师范学院 音乐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豫南歌舞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浅谈豫南民间舞蹈“三花”之固始花挑
陈依雯
(信阳师范学院 音乐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固始花挑,是豫南歌舞重要的组成部分,与“花伞”、“花鼓灯”合称为豫南歌舞中的“三花”。“三花”是豫南歌舞文化桂冠上的三颗璀璨的明珠,其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文化内涵,彰显了豫南地区的风土人情。本文主要浅析了“三花”艺术之一的固始花挑,从其历史流变及艺术表现形式着眼,以期对该地区的艺术文化有所了解。
固始花挑;三花;艺术表现形式
地处豫之南的信阳,素有“鱼米之乡”“歌舞之乡”的美誉,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该地区有别于黄淮以北和长江以南的地域文化。豫南人能歌善舞,歌舞活动是豫南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花”作为该地区歌舞文化的代表,已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三花”艺术之一的固始花挑,更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成为固始县重要的文化瑰宝。
信阳,位于河南省境内最南部,古代曾有义阳﹑申洲之称,因盛产绿茶中的毛尖,又有“茶都”之美誉。信阳地处“豫﹑鄂﹑皖三省交界处,东临安徽,南接湖北,北绕淮河,南绵大别山,左扼两淮,右控江汉,承东启西,屏蔽中原”,“总面积为一万八千九百多平方公里”①,素有“鱼米之乡”之称。特殊的的地理位置,不仅给这个地方带来了“北国江南,江南北国”的自然风光,“吴头楚尾”的历史渊源更造就了这个地域特有的风土人情。
固始位于信阳东南端,同时地处豫皖交界,县辖10个镇22个乡。固始县简称唐或蓼,历史上也曾被称作唐城﹑蓼都﹑蓼城等,是河南省人口第一大县。固始境内,地形多样,山脉﹑丘陵﹑平原﹑湿地,滩地兼备。由于地处江淮之地,在气候上属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度的季风性气候,由此造就了固始四季分明﹑雨水充沛﹑气候湿润的北国江南特色。
关于固始县名的历史由来,说法很多。《水经注》记载,固始最早被称为寝县,“故寝也,寝丘在南,故籍丘名县矣。”寝县改名为“固始”,据说是东汉光武帝封大司农李通为固始侯,明嘉靖《固始县志》里记载道“臣按:县名昉此,岂因通与帝首事,欲其坚固初始欤”。因此,固始,也有“欲善其终,先固其始”﹑“坚固必先通始”﹑“固久之固,当自此始”等说法。
固始县民间歌舞文化丰富多彩,不同的乡镇流传着不同风格特色的民间歌舞。“花挑”是固始民间歌舞的代表形式之一,据说这种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歌舞形式已经流传了400余年。固始的花挑舞也被称为“花挑子”,因道具是一枚担着两支花篮的花扁担而得名。关于“花挑”舞蹈的由来,说法很多,笔者依据赵向欣教授的相关研究,以及对蒋集镇花挑老艺人王怀兰老师和卢家祥老师的采访,尝试梳理有关固始“花挑”由来的相关传说。
(一)观灯斗艺
据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介绍记载,在清朝时期,距离固始不远的商城县有元宵节闹花灯的习俗。当地有名望的周﹑洪两家,每逢元宵节,必会邀请当地艺人,耍灯闹会以祈求来年日子红红火火。某一年,周﹑洪两家从正月十三就开始比着出花灯以争高下。只见周家出花伞:刘二姐赶会;洪家出花车;李二嫂走娘家;周家出花船唱情,洪家出以划船卖俏;周家出叉群舞,洪家就出大头和尚度柳翠;周家出五马破曹,洪家就出骑驴荐贤。老百姓可大饱了眼福,都夸两家花灯不相上下。数日后,现有的花灯形式都已出完了,怎么办?两家的少爷和请来的红灯班艺人都在苦思冥想。这时,周府少爷忽见伙计挑来一担新鲜菜往厨房走去。他灵机一动,忙叫来艺人,把他的想法吩咐了一番。艺人们欣喜若狂,忙找来扎匠,设计一副挑子,让一名小旦挑着。左配一小丑,右伴一彩旦,吹鼓手们敲打着锣鼓家什风风火火地上街了。人们惊奇地观看着,可谁也不知道这叫啥灯。等灯心子唱了几段词后,领班艺人高呼:“哎——花挑顺风喽——”人们才知道这支灯叫花挑。②
(二)爱情受阻
在采访蒋集镇花挑老艺人时,因其特有的三人组合形式,笔者也问到了关于花挑舞由来的问题,得到了一个关于爱情的浪漫故事。相传花农家的姑娘爱上了淳朴的农家少年,可由于封建思想的禁锢,两个相爱的年轻人只能趁着赶集的时候偷偷相会。但花农家发现了两个人的秘密,就让家里的老妈子挑着花挑子跟着姑娘去卖花。集市上,相爱的两个年轻人就想尽办法绕开花挑见面,而挑花挑的老妈子则想尽办法不让二人相见。于是,就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花挑”。据笔者了解,客家的发源地在固始县,广州河源县的客家办婚事时,还有媒人挑着聘礼到女方家娶亲的习俗。
(三)集市买卖
关于花挑的由来,花挑老艺人卢家祥老师说,他的师父是这么告诉他的。很久以前,固始县盛产鲜花,各家各户都种花卖花,周边十里八乡的村民,都会在逢集的时候,赶来这里买花。花挑子其实就是卖花人,挑着两花篮的花来到集市上卖花,丫鬟是买花人,丑角则是旁边的路人。买花人和卖花人讨价还价,路人则在一旁插话,看热闹,不让卖花人卖花。所以,就有了三个人之间你来我往的逗乐戏份,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花挑子”。
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政府在产业规划、政策引导、创造良好的经营与投资环境、提供信息与科技服务、制定法律法规维护市场秩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政府应增强其在经济管理体制改革中推动和调整产业结构体系的能力,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思想理念,遵从基本的科学规律,促使制造业经济逐步向集约、增长模式转变,制定出对于制造业发展核心环节有较强支持能力、有益于行业功能的调整和优化、兼顾倾斜投入的政策,构建适合本产业发展的政府协调以及管理机制体系。
固始花挑,固始地方民间歌舞形式之一。以花扁担挑花篮为道具的特有的表演形式流传于江淮地区。固始花挑的表现形式活泼多样,内容趣味性强,适合于节日庙会等庆祝场合表演。固始花挑有三人花挑﹑五人花挑﹑多人花挑等组合形式,目前流传最广﹑最具代表性的当属蒋集镇的三人花挑形式。
(一)角色、道具
以固始蒋集镇的三人花挑为例,其角色分为丑角﹑丫鬟﹑姑娘。据花挑老艺人王怀兰老师说,这种角色的结构模式是祖上流传下来的,据说有几百年的历史。解放前,三种角色大多时候都是由男性艺人扮女装来表演,解放后,丫鬟和姑娘的角色女性扮演较多。近些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村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花挑的演员越来越少,以至于丑角的扮演者也开始由女性艺人女扮男装来完成了。
固始花挑在道具方面,最大的特色就是花挑子,主要是由姑娘负责舞挑﹑耍挑。花挑的制作有着严格的规矩和标准,其中的竹扁担要求长1米8,缠红绸,两头各吊一只花篮并在上方撑起一个花蓬,两边花篮的重量根据挑花挑的演员所能承受的重量灵活选择,花篮是由大小不等的三个圆形竹篾组合而成,篮边坠黄色花穗,里面要插上五颜六色的花。据说这其中插的花,在过去都是用彩纸扎成的,后来为了延长花篮使用期,改用绢花代替。丫鬟手持扇子和手绢,丑角或徒手或持扇。
(二)表演程式
据花挑老艺人王怀兰老师介绍,固始花挑的表演套路和固始花鼓灯的表演套路大致是相似的,姑娘的扮演者类似于花鼓灯里的老竿,是整个节目的灵魂,在整个节目中承担着主要的表演任务。花挑的表演,虽然即兴的成分占很大比例,但是整个节目有着完整的表演程式。节目开始时,由姑娘手持扇子与手绢入场,一段短暂的引导式表演之后,引出双手捧花挑子的丫鬟和丑角,姑娘从丫鬟手中接过花挑,丫鬟手持扇与手绢同丑角三人配合,进入到花挑舞的主要环节。在三人同舞的这一部分,可以说是花挑舞最好看也是技术技巧最多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姑娘要完成耍挑的多个技巧性动作,并协同丫鬟与丑角一起完成众多的舞台调度。王怀兰老师介绍说,好的花挑班子,是必须有高度的默契度的,不论是场子里的三个表演者,亦或是旁边乐队班子,没有时间的打磨是不行的。而这一默契是否经得住考验,就体现在高潮这一环节。有经验的老班子,可以根据表演场地的临时情况进行灵活机动的即兴表演,而即兴表演的关键就是舞花挑的人,她的动作步伐里都是信息提示,就如同乐队里的指挥者,协调着乐队班子和表演艺人的完美配合。在高超的技艺展示后,伴随着观众高涨的热情,节目也到了尾声,在人们意犹未尽的回味里见好就收。总结其表演的程式步骤,可以分为开场引导—高潮炫技—华丽收尾。
(三)审美特征
固始花挑,是豫南歌舞文化的特色代表之一。特有的道具运用,造就了这一艺术形式的独特审美。舞者肩挑着装满花朵的花挑,完成一系列的旋转﹑翻身等技巧,给人以眩目的观感。三人组合的舞蹈形式,在整个舞台的调度上,注重平衡感的营造。在花挑舞的呈现过程中,丫鬟角色的舞蹈动作注重小滋小味,上肢动作幅度较小,不论是绕扇﹑舞扇还是掐扇等动作,都体现的出南方女子的小家碧玉形象;跳花挑的女性角色,因道具的特殊性,在动作的幅度上相对较大,脚下动作较为细碎,上肢动作主要围绕着“圆”完成;男性扮演的丑角,在节目的表演过程中,承担着逗乐﹑炫技的任务,从常用的动作飞脚﹑旋子﹑矮子步﹑缠丝腿等可以看出,与戏曲中的打科动作很相似。
信阳地处淮河以南,特殊的地理位置与气候环境,使得这里四季分明,土沃水肥。固始县自古以来盛产鲜花,这里的居民爱花﹑惜花,并把这种对花的感情融入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想象,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人们,与生俱来就有着一种浪漫的情怀。质朴的村民们整日目染百花争艳,自然而然就提升了他们对美的理解与认知。所以,在对道具——花挑子的制作上,在对花挑舞的剧情安排上,处处可以显露出花乡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与憧憬的审美理想。
固始花挑,诞生于江淮这片沃土之上,其风格特色直接反映着鱼米之乡的风土人情。农耕文明背景下,“挑”的形式与当地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用熟悉的道具,演绎熟悉的生活,体现着的是当地人们质朴的生活态度。特殊的地理位置,使这一方水土养育下的人们,既有着北方人的豁达乐观,又有着南方人的细腻温婉,而花挑舞也将这一特色完美地体现于表演之中。固始花挑,于2012年被纳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其艺术价值与文化价值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感叹这一文化样式珍贵的同时,如何让拥有着四百年历史的艺术形式能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更好地传承与发展下去,是我们更应该思考的问题。
J838
A
1007-0125(2015)08-0014-02
信阳师范学院校级项目“对豫南花鼓中‘三花’表演形式与内容的研究”,编号:2013-QN-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