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琦
【摘要】介绍了“幕课”的概念和特点,分别从招生、学位授予,课程设置等方面分析了我国理工科研究生教育的现状,归纳总结了研究生教育的改革需求。从授课对象,学习兴趣、专业方向以及“幕课”提供的课程等方面讨论“幕课”与理工科研究生教育的结合,认为在理工科研究生教育中,尤其是在其选修课范围内适当加入“幕课”课程设置能够有利于理工科研究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幕课” 理工科 研究生 课程设置
【基金项目】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2013年研究课题(B2-2013Y02-008),湖北省教育厅研究生教学研究项目(2013223)。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3-0225-02
在2013年07月15日的《 人民日报 》(15 版)上刊登了一篇名为《“慕课”,搅动大学课堂》的文章,掀起了国内对于中国高校对“幕课”来临的多方位思考。文章提出的“幕课” 倒逼教学模式改革的议题,依旧是目前国内各个高校教学模式研讨的热点。
1.什么是“幕课”?
“幕课”是英文“MOOCs”的音译。MOOCs是“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英文简称,其中,“M”代表Massive(大规模),指的是课程注册人数多,最多一门人数达16万;第二个字母“O”代表Open(开放),指的是凡是想学习的,都可以进来学;第三个字母“O”代表Online(在线),指的是时间空间灵活,7×24小时全天开放,使用自动化的线上学习评价系统,而且还能利用开放网络互动;“C”则代表Course(课程)[1]。
可能有人对于“幕课”这个名词概念还不太熟悉,但是事实上,大家已经或多或少的接触过“幕课”中的一些组成部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会接觸到一些视频,这些视频常常被制作成小短片,通过通俗简单的语言,配上绚彩的动画和悦耳的音乐,在提供大家视觉听觉享受的过程中,给大家传输着某些知识信息。将讲述一些系列知识的视频短片制作成集合就形成了“幕课”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Course”,大家耳熟能详的《百家讲坛》中对于某一人物或者某一时期的一些讲评的一系列视频,就可以看成是一种“Course”,例如:易中天讲的《品三国》,于丹讲的《论语》,蒙曼讲的《武则天》,等等。当然完整的“幕课”不仅仅包含“课程”,它还需要通过网络,与课程的学习者进行着互动,并最终对学习者是否接受了课程想要表达的主题思想,达到了课程知识传输的目的进行评判。抛开“Course”的具体内容,“幕课”这种通过网络的知识传输模式和对学习效果的评价机制很大程度上契合了学生的对于网络使用的热情,同时不断冲击着以课堂为主的传统教育方式,激发大家对于“慕课”如何同现有教育结合使用的思考。
2.我国理工科研究生教育现状
2.1 招生与学位授予
自1978年我国恢复研究生教育以来,研究生教育稳步发展,研究生招生人数逐年增加,据报道,2013年全国研究生招生人数达到60万人。而在2014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计划招生698万人,研究生招生80.2万人,其中全日制研究生招生63.2万人。根据文献[2]统计,2012年全国授予学术博士学位人数为53011人,在12个学科门类中,依据学位授予人数的多少由高到低分别为:工学(19376人,3 6.6%)、理学(10209人,1 9.3%)、医学( 6348人,12.0%)、管理学(4095,7.7%)、法学(2929,5.5%)、经济学(2619人,4.9%)、农学(2312人,4.4%)、文学(2111人,4.0%)、教育学(1031人,1.9%)、历史学(814人,1.5%)、哲学(730人,1.4%)、艺术学(437人,0.8%)。学位授予人数排在前三位的学科依旧为工学、理学、 医学,三者合计所占比重为67.8%;而排在后三位的学科为历史学、哲学、艺术学,与1996年相比有一些变化,三者合计所占比重仅为3.7%。
可见理工科研究生教育在研究生教育乃至整个高等教育中举足轻重,其教育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人才的质量,而国家人才的质量和数量决定着这国家科技水平的高低。
2.2课程设置
研究生教育作为学生本科毕业之后继续进行深造和学习的一种教育形式,其教育更加强调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更注重培养学生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工科院校开设的专业常常是国家科技发展的热门专业,其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常常与科研需求相结合,此类高校教师的科研任务都比较重,所以大家更多关注的就是“为学”及如何将专业知识学好的问题。据统计,目前大部分理工科院校的研究生其专业课涵盖了学业的9 0%[3],这与理工科院校以“为学”为重的教育思维影响是分不开的。
一个合格的理工科研究生应该既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又具有良好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4]。然而,理工科研究生在其研究生学习阶段,能够通过学校设置课程来选修人文思想艺术等大跨领域课程的机会相对比较少。但是这些人文思想艺术等领域的课程往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问题、人际交往、观察社会的能力,有利于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修养的形成。
据文献[5]可知,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在理工科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中采取的措施中包括了设置大跨课程,在理工科的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中设置了文科选修课程,如:哲学、经济学、国际关系、语言、心理学等,该文章的作者认为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在理工科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中采取上述措施的目的之一是:注重方法论教育,提高他们的探索能力。
2.3 改革需求
随着经济和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我国研究生的种类、培养目标、学习方式呈多样化趋势,固定单一的培养模式,很难获得好的教育效果,与时俱进地调整研究生培养模式显得尤为重要。所以,许多专家学者和教育工作者就目前国内高校研究生教育存在的弊端以及改革需求进行了讨论。文献[6][7][8]认为目前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不够灵活,需要调整课程设置,增加交叉学科课程设置,开设综合性学术讲座,加强前沿领域知识介绍,以扩大研究生视野。美国研究生教育的先驱丹尼尔.吉尔曼在其影响深远的教育理念中提出,主张推行“访问讲座制”,“访问讲座制”就是聘请非当地的世界著名学者来校讲学,以解决学校资金少,研究生教师不足的问题,从而使教师构成更加多元化[9]。
所以,研究生教育现状的弊端之一可以理解成供求关系之间的矛盾,即,一方面,对于研究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所需的知识日趋多样化,培养模式需要灵活化;另一方面高校可以提供的学习方式比较单一,学习课程可选范围相对较窄,而且学习自由度较小。
3.理工科研究生教育中“幕课”课程设置的思考
从上面的讨论中可以看出来,研究生教育改革需要提高现有教育模式的灵活性和多元化,而“幕课”体现出来的优势,与这种需求不谋而合。通过“幕课”的在线平台,学生可以打破学校乃至国家的界限,随时随地看到名校、名师的课程,随时随地学习,高效利用零碎的时间;同样,指导老师也可以灵活运用时间,来做到大班制下的“一对一”,并因人而异得出学习效果的评价。
虽然对于舶来品“幕课”能否适应中国的教育,引发了许多专家学者的思考,其中湖南教育网的评论员肖时忠在发表的评论文章《“幕课”虽好,无须仰望,谨防跌倒》中从“幕课”本身的质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人际交往,以及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等方面提出了质疑。但是本人认为在理工科研究生教育中,尤其是在其选修课范围内适当加入“幕课”课程设置是利大于弊的。其原因主要考虑了以下几点:
(1)学习对象。理工科研究生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理工科专业的研究生,其学习的自主能力和自觉性普遍比高中生、本科生都要高,有能力对课程好坏进行判别和筛选。这样就能够减小甚至避免劣质“幕课”的不良影响。
(2)学习兴趣。理工科研究生已经对专业的课本知识有了系统的学习,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逐渐步入社会,对于课本外的一些人文思想艺术等方面的知识比高中生、本科生体现出更加浓厚的兴趣,对这些知识产生较高的学习欲求。
(3)“幕课”的课程内容。“幕课”在中国起步较晚,其内容还未能含概各方各面。从目前国内某一“幕课”网站提供的课程结构统计,其主要包括了中华文化与历史传承、自然科学与科技、社会热点与世界视野、自我认知与人生发展、经济管理与法律基础、艺术鉴赏与审美体验、商务谈判与执行能力、设计利益与演讲能力以及团队合作、领导、沟通能力培养等十四种门类的培养课程,其中自然科学与科技的课程只占到了10%,并且自然科学与科技中课程内容也只是涉及到理工科专业中的一些概念,可以说其整体课程设计偏重于文科。从这样的结构来看,目前中国“幕课”的大部分课程内容对理工科所学的知识是一个补充,但是对于文科专业来说,这些课程可能大部分在课堂中就已經学过了,其起到的补充作用不如对理工科那么明显。
(4)专业特点。之所以提出在选修课范围内适当加入“幕课”,是根据理工科专业的难度来的。理工科专业学习可以说成是强度很大的脑力劳动,学习过程公式较多,对于学生的课堂学习、动手、动脑,课后作业要求都很高,很难有人能够单凭兴趣来完成所有专业必修课程学习,所以专业必修课的学习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替代。在选修课中加入偏重于文科方面的“幕课”内容,则能够有效缓解学生的脑力劳动,培养兴趣。再者,中国高校教育中的文理分科,也决定了“幕课”在文理科课程使用中的效果差异。在中国,文科生普遍对于数据、计算、空间提不起兴趣,所以让文科生通过“幕课”自觉选修并完成一门跨大专业的课程,如《电路原理》,是非常困难的,相反理工科生在课堂上学习完了《电路原理》之余通过“幕课”去选修文科课程《财务分析与报表》的概率要大得多。正是因为这种差异的存在,背负着扩大知识面任务的文科类“慕课”课程在理工科研究生中的受欢迎程度应该大于理工科类“慕课”课程在文科研究生中的受欢迎程度。
4.总结
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存在着灵活性较差、课程设置单一的弊端,理工科研究生教育也同样有着这样的问题,而中国目前的“幕课”课程多为人文、认知能力类,这刚好与理工科研究生课程设置形成了互补,加上“幕课”灵活、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将“幕课”与理工科研究生教育相结合,在理工科研究生选修课程中加入“幕课”,即避免了对专业课的忽视,又可以扩大学生知识面,有利于形成较全面的知识结构体系和良好的人文精神,两者的结合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姜泓冰.“慕课”,搅动大学课堂[N].人民日报,2013年07月15日(15 版).
[2]李立国,黄海军.政府主导下的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特征[J].复旦教育论坛,2014,12(1):67-73.
[3]程逊. 理工科院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质提升的路径探析[J].大观周刊,2012,38:174-175.
[4]朱永东,罗尧成,叶玉嘉.理工科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现状调查及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10:39-42.
[5]樊社新.浅谈理工科研究生的课程设置[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1增刊,:46-48.
[6]刘红奎,仪建红,赵培现.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弊端及改革[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30(2):34-36.
[7]殷允杰,王潮霞.我国研究生国际合作与联合培养新模式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O14,3(12):176-177.
[8]张馨丹.浅谈我国研究生教育机制[J].人口与经济,2012增刊,41-42.
[9]刘俐. 丹尼尔.吉尔曼:美国研究生教育的先驱[J].教育与职业,2014.02: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