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认可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015-07-17 00:03仉瑞兴郭晓堂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5年3期
关键词:满足感内驱力学案

仉瑞兴+++郭晓堂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3-0019-02

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使学生更好的体验学习的乐趣?学习的动机是什么?兴趣是怎样形成的?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认为以上的问题应该是围绕着一个核心产生的,找到了这个核心就应该找到了培养兴趣的钥匙。这个核心是什么呢?我从两个方向梳理了以上问题。(1)学生为什么不愿接受教育?我做了一个调查,学生的回答是:没有学习的兴趣!由此可见,学生厌学的原因是兴趣的问题而不是习惯的问题。兴趣是这些问题的一个核心。(2)学习的动机是什么?学生是为了今后的工作、事业、自我价值的实现而学习吗?处于青少年阶段的学生未必能看得如此长远!

一、兴趣

1.兴趣的定义

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

个人兴趣是个体以特定的事物、活动及人为对象,所产生的积极的和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

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动力,当我们对某件事情或某项活动感兴趣时,就会很投入,而且印象深刻。

2.兴趣的形成

任何兴趣都是由于获得这方面的知识或参与这种活动而使人体验到情绪上的满足而产生的。兴趣是和个人的认识和情感密切联系着的。如果一个人对某项事物没有认识,也就不会产生情感,因而也就不会对它发生兴趣。相反,认识越深刻,情感越丰富,兴趣也就越深厚。兴趣是爱好的前提,爱好是兴趣的发展和行动。

兴趣是一种成功、成就带来的不断的情绪上的满足感和为了继续这种满足感而形成的爱好。

二、动机

1.定义

动机是指内在的驱动力,以及与内驱力相联系的面向一定目标的行为驱向。它的形成离不开内在驱动力和外在的诱因。

2.学习的动机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因。学生们在各种各样动机的驱使下产生学习行动。我们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内在学习驱动力和外在学习诱因两部分。把与学习有关的内驱力分为心理性内驱力和社会性内驱力两部分:心理性内驱力主要有求知欲、兴趣;社会性内驱力包括依附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九年的义务教育非常漫长,很少有学生从结果出发看待学习,他们的动机只能是心理性内驱力:对满足感的需要。很难想象,一个学生不能获得同学、家长、老师的认可,他会产生学习的兴趣!认可是满足的前提,而满足是兴趣的开始。

以上论述可以得出:(1)满足感是兴趣产生的前提。(2)学习的动机是获得满足感。所以培养兴趣的方法是认可。

三、认可

1.认可

认可包括他人认可和自我认可,而自我认可就是自信。学生的自信是怎样形成的?这个问题不复杂:他人的认可是自我认可形成的原因。如果把自信比作发动机,那么教师的认可就是火花塞。

2.认可的方式

认可大致有两种方式:语言的和行为的。语言的认可有表扬、赞美等。行为的认可有关切、关心、期望、欣赏等。

课堂及时的认可。大多数学生获得认可的机会来源于当时的学习活动,对知识的印象还比较深刻,所做的练习正确率比较高,若能获得充分的认可,学生的情感就会得到充分的满足。如果在一定时间内都能获得这种情感体验,就会激发他的积极性,去获得持久的情感体验,兴趣产生了。反之,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获得认可的能力会越来越差,机会越来越少,没有了学习的自信很难有学习的兴趣。

一个学生在当时的学习活动中获得面批的频率越高,他获得认可的期望就越强烈,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他希望用更积极的行动获取更多的认可,去体验不间断的满足感带来的快乐。

3.设计并运用导学案

导学案由于减少了课堂的中间环节,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现在被广泛的采用。但对导学案该怎样设计,或者说导学案设计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导”是引导,“学”是学习,“案”是方案,导学案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案,是进入知识的路径,所以要设计学习的路径。没有路径的导学案就是知识或问题的堆积,失去了导学案本身的意义。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习惯、情感特点,确定知识的切入点和导学路径,学生按设计的路径进入自主学习的状态,教师从课堂的讲解中解放出来,给学生面批和及时的点拨,让他体验学习被认可后带来的满足感,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学习习惯,教师也会体验到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所带来的乐趣。

所以,要以情感体验为突破口,运用导学案,用高频率的认可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满足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成功来培养学生的习惯。

猜你喜欢
满足感内驱力学案
培养内驱力
乡愁导学案
教师,独特的满足感
论新时代创新文化内驱力提升的三个维度
内驱力 决定孩子能走多远
初探价值观提升内驱力
推迟的满足感
“比例尺(一)”导学案
教师“满足感”增强与职业精神提携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