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兰
【摘要】现在的幼儿作为家庭中的“独苗”攀比心理越来越严重,为了幼儿的身心和谐健康发展,我们幼儿教师要与家长形成合力,步伐一致,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成长,关注幼儿的攀比心理。
【关键词】攀比心理 预防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3-0018-01
所谓攀比心理,是刻意将自己在智力、能力、生活条件等方面与别人进行比较,并希望超越别人的一种心理状态。攀比是现在普遍存在于孩子之间的一种现象,比如对物质条件,父母的社会地位以及外貌的攀比等等,这种现象常常令父母不知所措。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幼儿攀比心理提供经济基础。现在的独生子女作为家庭中的“独苗”自然成了家长的希望所在,成了家长们围着转的“小太阳”,特别是在421式家庭中,独生子女更是凭借优越的家庭环境,吃的好、穿的高档次、玩的高投入,在这种全家呵护,养尊处优的环境中,幼儿易形成攀比心理。
攀比心理是一种不愿落后于人、争强好胜的内心深处的一种流露,这种心理在特定情况下能起着积极性作用,但长此以往会给幼儿身心健康带来消极负面的影响,家长、教师应本着正确的态度来关注幼儿的攀比心理,采取一些合理、健康的方法去处理幼儿期所出现的这种心理现象。
一、形成幼儿攀比心理的原因
1.家长的过分溺爱
在现代家庭中普遍都是独生子女,祖辈、父辈的溺爱心理也急剧增长,感觉就一个孩子,决不能让孩子受半点委屈。孩子要什么给什么,有求必应,只要是孩子想吃想要想玩的,都会尽量予以满足,结果往往造成孩子什么都想要,却不觉得幸福,不知道体谅家长的辛劳,不懂得勤俭节约,追求虚荣,攀比消费。
2.生活水平的提高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也不断的提高,孩子的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但家庭之间总有经济上的差距,有些家庭生活比较富裕,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和物质生活的投资就会多一些;而有些家庭状况一般,能提供给孩子的相对就会少一些。而有些家长本身就存在着与人攀比心理,不管自己实际经济能力、不管自己的孩子有无兴趣,只要是别人的孩子有的东西,也要给自己的孩子买,哪怕是大人自己受一些“难为”,也不能“缺着”孩子。非XX衣服不要,非XX名牌不穿等等,家长的价值导向影响了孩子的心理。
3.幼儿的年龄心理特点
幼儿的年龄小,模仿能力、好奇心较强,辨别能力很差,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的,喜欢什么都跟着学、跟着模仿。记得在一次语言活动《我的家》中,我请幼儿分别说说自己的家在那里,,黄俊基小朋友手都来不及举就站起来喊“老师我先说,我的家在胜兴花园,我们家的房子好大好大,有4个卧室呢。”没等黄俊基坐下,王凡高高地举起手,示意我快叫他,我点了一下头,他很快站起来说:“我家住的是小别墅,有上下三层呢,我家里有很多的钱!”听了他们的话,我及时引导小朋友讲述自己家里都有谁,并讲讲爸爸妈妈工作辛苦吗。结果小朋友们对家长的辛苦只字不提,房子、车子、票子是一个说的比一个多,我想着不仅仅是简单的童言无忌。
另外,家长的自卑心理,是导致孩子攀比心理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可以看出由于幼儿的年龄小,他们不能全面去考虑问题,他们并不是真的不知道自己的家庭条件,但是他们心里想的是:别人有的玩具,我也要有;别人家有很多钱,我家也有很多钱;所以别人家住楼,我家也住楼。这种无意识的假话,时间长了为幼儿攀比心理提供了心理基础,但是这种行为往往被父母及孩子周围的成人所忽视。
二、如何预防幼儿的攀比心理
幼儿期是幼儿心理形成的关键期,需要家长、教师的用心培育,就像给小花浇水一样,浇多了花会涝,浇水过少会使花朵枯萎,因此,家长、教师要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全面和谐的发展幼儿健康心理。
1.防止过分疼爱子女,出现攀比心理。
作为家长,特别是爷爷、奶奶不要给孩子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这样很容易养成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不能对孩子百依百顺,娇生惯养,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什么,这样很容易造成攀比心理,不利于幼儿心理健康的发育。
2.教育的统一性。
在对待孩子教育的问题上,家庭成员要步伐一致,俗话说:“一个打,一个护,十年不上路”。不能因为孩子想要东西一个不给买,另一个偷着又去买了回来。爸爸说不行的事,和妈妈商量一下妈妈就答应,这样不但不能纠正孩子的缺点,反而会滋长他的攀比心理。
3.敢于向孩子说:不。
家长有时就的对孩子说不,不要以为孩子想要买什么,没有买孩子哭,就投降,有时就得狠下心来说不,其实,这正好可以告诉孩子有的事可以做,有的事不可以做、也可以培养勤俭节约的好思想。例如可以对孩子说:“爸爸妈妈辛苦工作,挣来的钱要做许多事情,要照顾爷爷奶奶,要买菜和家里的用品,宝宝应该知道,别人家有的东西,我们家不一定也要有。宝宝应该珍惜爸爸妈妈买来的图书、玩具——”让孩子从小知道体贴父母。
4.家园联合,做好模范作用。
幼儿年龄小,模仿能力强。家长与教师都是幼儿平时接触最多的人,所以,我们成人在生活中应严格要求自己,不应一味追求物质享受,更应强大自己的内心,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对于孩子的培养和教育要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成长规律,尊重幼儿的兴趣爱好,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家长、教师本身一定要克服攀比心理,给孩子带个好头。
总之,孩子的攀比心理应从小就予以纠正,及时疏导,家长、老师要正确掌握好的教育方法,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正如:“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