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新理念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2015-07-17 05:02赵振岩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5年4期
关键词:实施新课程

赵振岩

【摘要】中学历史新课程改革是一次从教育理念到教学实践的全面改革、突破与创新。本文主要结合笔者在新课程背景下开展历史课堂教学的实践,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梳理。

【关键词】新课程 历史課堂教学 实施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4-0211-02

中学新课程改革是近二十年来最大的一次课程改革。所谓新课程就是指一种课程文化的再创造,涉及课程理念、课程结构和课程实践等方面的深刻变革,也就是说这是一次从教育理念到教学实践的全面改革、突破与创新。在教育部制定的中学《历史课程标准》)中也明确规定:中学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要“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利于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有利于教学方式的转变”,同时也要“有利于教学评价的改进”。那么,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如何实施?教师应如何面对这次新课改的挑战和洗礼,走进新课程呢?

一、教师要加强能符合中学教学实际的理论学习

谈到理论中学教师认为理论太多,如赞科夫、苏霍姆林斯基、布鲁纳的建构主义、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布卢姆的目标分类学等诸多理论,中学教师面对目不暇接的理论无所适从。我们讲新课改理论少包含两层意思:一方面现在流行的教改理论中,“舶来品”多,“土特产品”少;另一方面,现在流行的教改理论多,但真正能实用的少。

从严格意义上说,我国没有完整的教学理论体系。从我国教学理论发展的基本规律来看,一般是先有教学实践,而后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经验总结,进而形成零星的不完整的理论。欧美及前苏联国家教学理论发展规律与中国不同,它们是先有理论作指导,然后在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完整的理论形态。

在中国从不缺乏教学理论,从粱启超、何炳松再到蔡元培、陶行知、陈鹤松等近现代教育家,在教育理论方面颇有建树,特别如陶行知的“教学做三合一”的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代素质教育都产生积极而深远影响。欧美先进的教学理论没有经过深层次的加工和改造而直接传入中国,结果由于囫囵吞枣式的理解而产生“消化不良”,直接导致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

在传统教育理论与欧美教育思想方面,我们提倡一种新的“中体西用”论,实际上用这种方式思考近现代欧美教育理论怎样与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相融合的问题,在中国传统教育思想中找到欧美教育理论有可能生根的地方,再依靠中国传统教育思想自身固有的活力,吐故纳新,形成既具有中国特色,又符合我国中学教育实际的理论,从而在理论层面上推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

二、教师走进新课程的前提和关键是教学观念的更新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师必须要更新教学观念,做到与时俱进。为此,我认为中学历史教师应做到:

一是应该对众多的教学材料进行选择,提出自己的建议以更适合本学校学生学习和资源利用。

二是教师不应再去教教科书,而是用教科书教,教师即要改进教学方法,同时也要对教科书进行重新认识。

三是教法上,教师不能再单一地讲授,而是要多种媒体综合运用。

总之,此次课改将反映在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的改变上,那就是要变“以传授知识为核心”为“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变“教师本位”为“学生本位”;变要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

三、课堂教学要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作为教师:首先,教学中要积极调动学生情绪。让学生适时参与到教学中来,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这样既避免了学生死记硬背,又培养了学生敢于发表见解的辨别能力,给学生提供了发挥想象的空间。其次,课堂教学的关键在于让学生动脑子。只有学生真正动脑子了,才能达到增长知识,锻炼能力的目的。课堂提问是历史课堂教学常用的手段之一,教师向学生提问时,做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层层递进,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引入求知的高度。由于历史的不可再现性,在教学中我不仅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更着力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尤其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另外,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我还十分注意让学生自己动手,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四、教学手段应该实现向多样化、现代化方向的转变

现代历史学习方式是一种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具有主动性、自主性、体验性、探索性、综合性、合作性、科学性等特征,主要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历史学习的最佳氛围就是要有真实或较为真实的历史学习的环境,因此,历史教学中仅靠粉笔来板书,教师讲解,是无法突出历史学习的形象、生动、丰富、有趣的特点,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热情。形象生动的历史教学挂图、历史事件的研究录音、录像、电视、投影以及多媒体电脑等在教学中的运用,能为历史教学创设一个较为真实的历史环境。因此,教师是否能尽快熟练恰当地掌握运用现代化的教学仪器和设备已成为衡量一个教师技能的重要方面。

五、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

新型教育中的师生关系将不再是单向传递的关系,而是双向交流的关系,只有通过心灵的对接、意见的交换、思想的碰撞、合作的探讨,才能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与个性的全面发展。我认为新课程中师生关系的构建,将充分激发教师的进取心和创新意识。传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学习者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的基础之上,而新课程的教学方式强调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在传统的教学中过多强调的是如何教,而在新课标中则更多地思考学生如何学。相应于新课程的教学要求,教师上课时引导学生改变旧的学习方式,在实现新课程学习方式基本特征的前提下,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特别要倡导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自己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以及合作精神不断得到发展。

总之,在历史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时刻都在困扰着我们,但是暂时的困难和问题不会也不可能成为阻碍我们推进新课改革的步伐,新的课程改革需要时间和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同时也需要所有教育工作者和一线教师的不懈奋斗,不断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猜你喜欢
实施新课程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浅谈新课程下的课外阅读
品三口而知味
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优化路径探析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