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曹操当过替身的名士

2015-07-17 20:43陈甲取
雪莲 2015年3期
关键词:魏王曹丕名士

陈甲取

人们将代替别人写文章称为“捉刀”,这成语因东汉末年的名士崔琰而起。说到崔琰,知名度并不算高,但如果翻开他的简历,看到“曹操给我捉过刀”的描述,就会有恍然大悟,原来是他。

崔琰出身于北方名门望族清河崔氏,他是个人高马大的须眉酷哥,《三国志》载其“声姿高畅,眉目疏朗,须长四尺,甚有威重”,在大臣中威望很高,就连曹操也敬畏他几分。

曹操统一北方后,威名远播,匈奴也派使者前来进贡。曹操自卑于“姿貌短小”,不足以扬我大国权臣的威风,就让手下头号型男崔琰假装成自己的身份,以震慑匈奴使者。在接见匈奴使者时,崔琰大马金刀地端坐在那接受拜贺,曹操却抱着把钢刀,站立在床头扮作侍卫。等会见完毕,曹操想看看这戏演得如何,就派间谍去问匈奴使者:“你觉得魏王形象怎么样?”匈奴使者说:“魏王高大威猛、潇洒帅气,形象自然很好,但是,站立在床头的捉刀人,气势逼人,那气场一般人比不了,那才是真英雄啊!”“代人捉刀”的成语由此而来。

崔琰曾推荐杨训为官,说他虽然才华不怎么样,但优点在于“清贞守道”,曹操采纳了他的建议。曹操当上魏王后,杨训为表忠心,就上了一道歌功颂德的表章,大拍马屁,极尽肉麻之能事。曹操是舒服了,但别人看了就鸡皮疙瘩掉了一地,对杨训表示鄙夷,捎带着也埋汰起了举荐他的崔琰,吐槽其眼光不行,竟然推荐了个马屁精。

这可算是无妄之灾了,崔琰受不了,就给杨训写了封公开信,信中有这样的字样,“省表,事佳耳!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意思是,你的表章我看过了,事情办得也不赖!只不过啊,这时代呢,总会有变化的时候罢了!崔琰的本意只是讥讽那些八卦的人,同时也劝慰杨训,不要太在意那些流言蜚语。

可是,曹操却理解出了另外的意思:“崔琰这是对我称魏王不满啊!这个‘耳字用得很有问题。就好比说,人们重男轻女,如果生了个女儿,有旁人问男娃女娃,都会答‘生女耳,不过生了个丫头片子罢了,可见这个‘耳字不是什么好词儿。‘时代变了之说,更是良心大大的坏了。”崔琰因这封信,被判处髡刑——一种剃光头发的刑罚。曹操没把他关进大牢,而是给他放了几个月的大假,令其停职在家反省。

结果,有人打小报告说,崔琰虽然呆在家里不出门,但依然人气很旺,家里整天客人络绎不绝,门庭若市,而且他待客时,“虬须直视,若有所嗔”,这是心怀怨恨、不太服气的节奏哇!曹操本就对崔琰有心结,这下更动了杀机,将崔琰关进监狱,随后赐死。

其实,曹操早就对崔琰心怀不满了。这还要从曹操选择接班人的事情说起。当初,曹丕和曹植是接班人的重要人选,两人明争暗斗个没完。曹操总拿不定主意,一方面觉得曹植文采出众,才华盖世,另一方面又觉得曹丕毕竟是哥哥,为了不激化他俩的矛盾,就低调征求几位心腹重臣的意见。大家领会到领导意图,都跟曹操私下沟通。崔琰却公然明确表示坚决支持曹丕:“自古以来都是立长不立幼,加上曹丕聪明孝顺,应该将他立为继承人。我崔琰会用生命捍卫曹丕的继承权。”

按理说,崔琰的做法也无可厚非,毕竟支持谁是他个人的自由。但问题在于,尽管崔琰是曹丕的老师,但同时也是曹植老婆的亲大伯,现在却高调支持曹丕,这态度未免暖昧。更让曹操愤怒的是,自己原本就想暗中征求一下大家的意见,崔琰却那么明目张胆地表露意图,简直太不识好歹了。大概从那时起,曹操就存下干掉崔琰的心思。

曹操生性爱猜疑、疑心重,孔融、许攸等名士都被其杀死,而崔琰却是最被世人痛惜的。

等到魏明帝在位时,崔琰的堂弟、司空崔林曾跟司空陈群等评论名人。崔林推崇崔琰为第一人。陈群却说:“崔琰的才智连性命都无法保全,不配当第一人。”崔林据理力争道:“大丈夫只看有没有机会碰到明主罢了!都像你们这些人一样苟且保命,就称得上高贵了吗?”易中天教授则这么评价:“崔琰之死,是当时最大的冤案。崔琰用死,证明自己是君子;曹操用崔琰的死,证明自己是奸雄。”

猜你喜欢
魏王曹丕名士
《世说新语》里的三种名士
三人成虎
如何看待谎言
《世说新语》:在奇闻轶事中感怀魏晋名士风骨
曹丕组织“驴叫葬礼”
背道而驰
给曹丕的建议
名士雅趣——谈王镛砚铭艺术
曹丕:武功比文采更好
曹丕的击剑比赛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