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珍
【摘 要】 对于中专的学生来说,由于基础比较薄弱,导致英语学习比较困难,缺乏学习的兴趣,最终造成中专英语教学的整体效果不佳。本文主要对提升中专生学习兴趣的英语活动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几种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 中专生 英语活动 学习兴趣
中专生由于英语基础是比较差的,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这更是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所以说要想改变现状,就需要设计一些英语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
1. 本着实用性的原则,设计教学活动
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开展教学活动首先要本着实用性的原则进行,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首先要了解到学生的实际状况,由于班级中学生存在着个体差异,所以说学生对英语学习也有着不同的态度,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中专生更多的是面向社会,所以所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要和学习的专业相结合,相比于大学英语而言,中专英语是和就业相结合的,而大学英语是向更深更广的方面进行深入挖掘的学习过程。教师在开展英语教学活动的时候,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以就业为最终的目标,注重英语的实际应用价值,让学生能够真正地学以致用。比如,在开展一些英语方面的演讲和辩论比赛的时候,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专业或者是就业相关的话题,让学生根据实际的内容进行探讨和学习,让学生用英语探讨一些与就业有关的话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以这样实用性的教学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够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提高学习兴趣。
2. 设计个性创新型的英语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也会开展一些英语活动,活跃课堂的气氛,但是根据实际的教学状况来看,这样的方式好像并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课堂教学的气氛依旧十分的沉闷,学生依然提不起学习的兴趣。总结教学经验,主要是因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组织的教学活动形式比较单一,而且很多年来都没有发生什么大的改变,导致教学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所以说设计具有个性化特点的英语活动是目前的首要任务,初中生又是追求新鲜事物的一个群体,对于新奇的事物会产生极大的好奇心,所以说在设计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到每个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不同的表现,有针对性地设计英语活动。这样的教学活动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当中来,比如,教师可以为表现欲望比较强的学生设计一些英语演讲比赛或者是舞台剧表演等活动,通过这样具有展示性的活动,能够让这些性格外向的学生充分的展现自身的能力,得到心理上的满足感。针对一些比较内向,不爱表现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可以表现学生才干的英语活动,比如一些英语书法比赛或者是英语板报设计等活动,在这样比较安静的活动中,这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也能够充分的发挥自身的潜力和才能,每个学生根据自身的性格都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这样一来英语活动就会更加具有个性化,每个学生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式,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的能力,而且还能够从中获得快乐。当每个学生都找到自己的位置之后,当然也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极大地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
3. 开展丰富多样的英语活动
多样化的英语活动,才能够让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新鲜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的英语课堂不再是单一枯燥的。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地利用多媒体这一教学资源,多媒体能够以声音、图像、文字、视频等多种形式来展现教学内容,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关于西方文化的短片,一些简短的英语日常对话等,然后让学生对视频中的人物进行模仿,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另外,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学习一些英文歌曲,然后定期地举办英语“演唱会”,让学生在小小的舞台上展现自己的能力,学习英语歌曲能够让学生对英语有重新的认识,在娱乐的过程中又能够学到知识,会让学生感觉非常地轻松。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英语活动来锻炼学生的能力,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走上讲台,做一段简短的介绍。学生可以进行电影情节的模仿,同时也能够为动画片配音,还可以两个学生进行即兴的对话。多种多样的英语活动,能够以不同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成为高素质的人才。
总之,在学习英语的时候,首先要让学生对英语产生兴趣,兴趣对学习的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在中专生英语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设计具有个性的、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从而有效提升英语教学的质量。
[1] 丁丽娟. 浅谈职业中专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J]. 青年与社会, 2013(07).
[2] 方禹潼. 对激发中专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探讨[J]. 青春岁月, 2014(06).
中学生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