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立梅 (吉林省舒兰市第三十一中学 132600)
在新一轮基础课改的浪潮下,我校积极投身于改革,勇于实践。结合我校“学—教—测”课改模式,全体教师都在积极、大胆地探索,努力寻找一种对学生的学习有利的方式,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高效。
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也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人们对于事物的兴趣是吸引他去对其进行追求和探索的最基本的动力。学习也是这样,当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学生也会具备这种动力。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中学生的好奇心都很强,如果教师能在导入上多下工夫,让学生时刻有新鲜感,设置一些悬念,就能将学生的好奇心有效地激发出来,增强他们对于知识的渴求。
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有歌曲导入、故事导入等等。例如,在学习“三国鼎立”一课时,我利用歌曲导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如,在学习“美国南北战争”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其实在100多年前,美国人永远不会想到有一天黑人也可以当总统,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黑人这一地位的改变是和什么事件有关呢?你认为奥巴马如今最应该感谢谁?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学习这一课。”
“学”的过程中,如果能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或是合作学习,对于学生则是更有利的,因为这样做让他们既能掌握新知识,又能得到人格、素养方面的培养,帮助其形成积极进取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团结能力和合作精神,让学生在学习上更有动力。
在教学实践中,我依照新课标,认真钻研课本,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告诉学生学习应达到的程度,让学生能够对本节要学的知识在自己的心里形成一个大概的轮廓,明确学习的重点和学习目标,让他们对历史学习充满自信,了解为什么要学历史,通过历史学习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责任感,也能够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检验和测定。
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无法在小组内通过交流探索而顺利解决,就可以将问题拿到课堂上,向教师请教,由教师对其进行分析和点拨。通过课堂讨论查缺补漏,帮助学生正确理解问题。例如,在学习“洋务运动”一课时,我设计了以下学习提纲:(1)洋务运动的领导派别叫什么?有哪些代表人物?他们和封建顽固派有什么不同?(2)从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的目的,想想为什么叫封建洋务派?(3)洋务派的主张是什么?为什么在“自强”后还要提出“求富”?(4)洋务运动为什么不能使中国走向富强?这说明了什么?(5)洋务运动对当时的中国起到什么促进作用?这种“设疑式”学习提纲,即便于学生操作,又留有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学生心理呈现出 “探索史实—理解史论—掌握历史方法”的变化,释疑的过程同样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新编历史教科书插图多、史料多,直观性强,形象生动。以《商鞅舌战图》为例,因为本节课的内容是围绕商鞅变法而展开的,如果教师能将本图讲好,就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在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与改革促使了封建社会的形成。这些变法是以商鞅变法为代表,商鞅作为一个成功的政治家、改革家,具有举世瞩目的气魄和才华。本图能够让学生意识到改革面对着重重的阻力,同时,改革也是顺利历史规律的,是历史发展的一种必然的趋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先让学生对《商鞅舌战图》进行仔细观察,写下自己的感想,然后向学生讲解:“你们看到的这幅图就是商鞅舌战群臣的情景。看到中间那个面对着我们席地而坐的人了吗?他就是秦孝公。画面正中那个手持竹简、侃侃而谈的人就是商鞅。他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改革家。那些反对变法的保守派老臣是以甘龙和杜贽为首的。这两个人都被商鞅说得张口结舌,连连后退。商鞅认为,只要是对国家有利的,能够为百姓带来方便的,我们就可以改革,不用效仿古代法规。最后,秦孝公一锤定音他说他认为商鞅说得是对的,以后变法的事就按商鞅说的办。”精彩的故事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了他们对于历史的兴趣,也让他们对历史学习产生了强大的动力。
精心设计多媒体教学内容,根据科目的需要,选择适宜的课件类型。应用多媒体教学,就是为了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为学生提供正确的导航,做到因材施教,达到激发学习动力的最终目的。
教师是课堂调控的主体,要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调控。学生能否自主学习,就要看教师是否给他们提供机会,是否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
“测”的环节更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的自评和互评 ,教师评阅,讲解的方式更突显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调动了他们学习的动力。
这是我在初中历史课改中的一点尝试。“学—教—测”教学模式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已显示出它的优越性,上课时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增强了。作为教师,我们将一如既往,继续探索更好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