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计算机类专业就业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5-07-16 18:09辽宁政法职业学院沈阳110161
山东工业技术 2015年14期
关键词:就业高职院校教学改革

刘 玲(辽宁政法职业学院,沈阳 110161)

高职计算机类专业就业现状与对策研究

刘玲
(辽宁政法职业学院,沈阳110161)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高职院校中计算机类专业的就业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总结了计算机类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强调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并提出了相关的教学改革思想,从多方面探讨提升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就业;教学改革

1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已经走进我们的工作和生活,计算机的应用得到了普及,人们的计算机操作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计算机作为一个工具,改变了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计算机的操作由原来的“专业化”转向了“大众化”,在高校,计算机相关的专业不再像十几年前那么热门,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上都不尽人意。笔者认为,虽然毕业生就业情况不容乐观,但并不代表社会上对计算机类专业的人才需求有所减少,事实恰恰相反,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时代的到来,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有增无减,计算机专业相关的岗位也会不断增多。目前之所以存在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的瓶颈问题,笔者认为与我们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关,也就是我们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社会,满足不了相关岗位的需求。

2 高职计算机类专业就业现状

2.1就业状况

计算机类专业在十多年前被社会认定为热门专业,毕业生都能顺利找到工作,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危机的出现,加上各方面媒体对就业难问题的大肆渲染,计算机类专业由原来的“热门”逐渐变为“冷门”专业,特别是高职院校的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就业质量不高的问题更为凸显。每年各高校都会对本校的毕业生就业率情况进行统计,然而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的统计都是以毕业生签订的就业协议为依据,很少有人去关心毕业生真正的就业情况。有些院校为了能够提升就业率,要求学生在毕业时必须上交就业协议才能办理相关的毕业手续。因此,在院校统计的就业率中基本都能在90%以上,而实际的就业率大概在50%左右。当前,计算机类专业的毕业生实际的就业率不高,而且与专业对口的就业率就更低了。特别是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在理论学习层次上比不上本科生,在动手能力上又比不过中职生,然而自己的就业期望值又很高,最终导致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

2.2就业特点

第一,毕业生数量大。由于计算机类的专业在一段时间内比较受到社会的认可,岗位需求很多,因此,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开设了计算机相关的专业,导致毕业生数量较大,而各院校培养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特点不明显,专业不突出,学生在就业时没有优势。

第二,期望值偏高。计算机类专业学习的内容专业性很强,受传统观念影响,从事IT职业的薪资和工作环境都应该是比其它职业要高,要好,该专业的毕业生对自己的就业期望值普遍偏高。

第三,岗位需求零散。目前,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普遍应用到我们的生活、工作中的各个领域,纯粹的计算机岗位要求人才的学历水平又很高,所以,高职毕业生只能从事一些和计算机行业相关但专业性又不是很强的工作。

3 高职计算机类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1学生的学习基础差,自学能力不高

众所周知,随着普通高校的不断扩招,高职院校的生源越来越少,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有所下降,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学习基础比较差,自学能力不高。而计算机类专业的课程专业性又比较强,课程比较有深度和难度。另外,高职院校为了保证招生数量,招收一些文科类的学生,这些学生学习计算机类专业课程难度就更大了。同时,高职院校的生源又分两种,一部分是普通高中毕业生,一部分是职业高中毕业中,两类学生的特点不同,给授课过程也带来难度。

3.2教师缺乏实际工作经验,不能对学生的实训课程进行有效地指导

高职院校中的计算机教师大部分毕业于普通高校,毕业后即从事教学工作,他们所掌握的知识来源于书本,教授的知识内容也是围绕着书本,普遍缺乏企业实际工作经验。虽然各高职院校都很重视并开设了实训课程,想通过实训课程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积累实际工作经验,但在实训课程的授课过程中,由于实训教师本身缺乏企业工作经验,所设置的工作项目或任务也仅仅围绕教材所讲授的知识点来进行训练,达不到实训课程的授课目的。聘请到的兼职教师虽然来自企业相关岗位,他们虽具备实际工作经验,却缺乏教师基本的教学组织与实施能力,不能把自己的经验进行很好地总结和整理,讲授给学生的知识内容系统性、条理性都不强,学生不易接受。

3.3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不够详细,人才培养目标不够具体

计算机类的专业涉及到的课程比较广泛,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有些课程往往难以取舍,因此开设了许多门课程,但由于课时所限,又只能压缩各课程的课时,最终导致学生学了很多课程,却没有真正掌握任何一方面的知识,学而不精,学而不透。特别是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每个专业至少有六个月的顶岗实习时间,然而在这段时间内,学生离校参加顶岗实习时,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不够具体,计划不够详细,学校和老师对学生的管理不到位,导致学生在遇到实际工作问题时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和帮助,最终导致顶岗实习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3.4校企合作不够密切

虽然高职院校意识到校企联盟、合作教学的重要性,也积极开展校企合作,进行定向培养,但由于缺乏相关的政策支持,院校教师不愿到企业中工作,企业参与学校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也不高,往往只是签订了一些合作协议,真正开展校企合作的并不多。

4 提升就业率及就业质量的有效方法

4.1教学改革

计算机类的专业要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人才,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首先,要转变教学思想。高职院校的计算机类专业不能开设成一个压缩的本科课程,而是要围绕学生的核心工作能力开设课程,以培养学生工作能力为主要目的,即“用什么,讲什么,学什么,会什么”的目标。其次,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对课程进行有效的“一体化”整合。即以工作项目为导向,以学生完成工作项目为目标,综合多门课程内容,汲取各课程中相关知识点来讲授,保证学生理论知识够用为原则,重点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计算机类专业涉及的工作岗位也比较多,学生没有精力或兴趣全部学习。因此,在学生入学后,可以按照学生的兴趣和意愿进行分方向教学,例如:程序开发方向、网站开发设计方向、多媒体制作方向等。这样有针对性地教学和训练必定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4.2有效地就业指导

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不是单单在最后一个学期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就可以了,而是要从学生入学开始,学校就应该对学生进行相关的就业指导,指导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和设计。通过开展相关活动使学生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岗位需求情况和就业形势,使学生为就业做好充足的准备。

4.3反馈就业信息,追踪就业情况

计算机类专业负责人要了解本专业的就业情况和社会需求情况,并且要追踪了解毕业生的就业动态,根据反馈的就业信息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使培养出的学生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满足实际工作岗位的需求。

5 结语

虽然计算机类专业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但并不代表社会对计算机类专业的人才需求有所减少。高职院校只要意识到相关的问题,并积极解决问题,转变教学观念,进行必要的教学改革和有效的就业指导,必将培养出能够适应和满足社会需求的相关人才。

参考文献:

[1]凌小平,周亨炉.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27).

[2]黄胜忠.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改革研究[J].福建电脑,2010(08).

[3]李华,郑挺谊,张光明.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困境与对策[J].职教论坛,2010(08).

[4]王志坚,徐水,刘永奎,陈俊波.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人才市场调研[J].才智,2012(30).

[5]周百顺.探索提升高职计算机专业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35).

作者简介:刘玲(1978-),女,研究生。

猜你喜欢
就业高职院校教学改革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