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晓鹏,孙传伟,刘 萍 (吉林油田职工总院江北分院内三科,吉林松原138000)
不同方法血糖监测在70岁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对比
房晓鹏,孙传伟,刘 萍 (吉林油田职工总院江北分院内三科,吉林松原138000)
【摘 要】目的:探讨不同方法血糖监测在70岁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2-04/2014-04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字法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患者给予常规血糖监测方法,治疗组46例患者给予多时间点血糖监测方法,根据患者血糖的变化对药物进行适量的增减,在患者出院后对患者再进行1次血糖监测,比较两组患者经不同血糖监测的出院前后的血糖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检测后的血红蛋白及血糖浓度均有所降低,治疗组血红蛋白浓度值及血糖浓度下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次数(5.4±2.1)及住院时间(14.8±4.6)d显著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次数(14.6±2.4)和住院时间(21.7±4.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多时间点血糖监测方法较常规血糖监测方法控制血糖疗效更为显著,更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血糖监测;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多时间点血糖监测
糖尿病是临床中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1],主要是由胰岛素分泌缺陷或生物作用受到损害以及两者之间共同作用产生.糖尿病患者体内长期存在的高血糖现象容易对其心脏、神经、肾、血管等造成慢性损害和功能障碍.当前对糖尿病还不能做到有效的根除,在临床中主要以提高控制效率为主,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在治疗期间的血糖情况进行检测研究,并对其中46例患者实施多时间点血糖监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04/2014-04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86例,按数字法分为治疗组(n=46)和对照组(n=40).治疗组男28例,女18例,年龄为70~82(平均71.4~2.6)岁,病程为6~17(平均11.6± 2.4)年,患者空腹血糖为(9.42±2.3)mmoL/L,饭后2 h血糖为(11.96±3.1)mmoL/L;对照组男26例,女20例,年龄为68~80(平均70.8~2.5)岁,病程为7~16(平均10.9±2.3)年,患者空腹血糖为(9.61±2.4)mmoL/L,饭后2 h血糖为(11.71±3.2)mmoL/L.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在入院时,对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分析,并记录其病情、年龄、性别、体质量、血糖含量及餐后2 h的血糖含量,并进行相关血糖监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血糖检测,对患者用餐前、用餐后2 h的血糖含量进行检测,并每周在固定时间对患者血糖含量检测2~3次;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根据患者的血糖含量对药物的用量进行适量的调整,且追加患者血糖监测的数量,在患者出院前再进行1次血糖含量监测,并在患者出院4周后进行追踪调查,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4周的低血糖反应发生次数.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饭前及饭后2 h的血糖含量,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和出院后的血红蛋白值、血糖含量及用药后的低血糖反应发生次数.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l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检测结果用表示,两组间计量单位用t检验,组间计数单位用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血糖监测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检测后的血红蛋白及血糖浓度均有所降低,治疗组血红蛋白浓度值及血糖浓度下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血糖监测情况比较(mmoL/L,)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血糖监测情况比较(mmoL/L,)
aP<0.05 vs对照组.
?
2.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低血压发生次数比较 治疗组不良反应次数(5.4±2.1)及住院时间(14.8±4.6)d显著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次数(14.6±2.4)和住院时间(21.7±4.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低血压发生次数比较 ()
表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低血压发生次数比较 ()
aP<0.05 vs对照组.
组别 n 住院时间(d) 发生次数(次)治疗组 46 14.8±4.6a5.4±2.1a对照组 40 21.7±4.7 14.6±2.4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血糖代谢紊乱性疾病,在老年群体中较为常见[3].在临床中以2型糖尿病案例为主,当前对糖尿病的治疗还不能彻底消除病根,主要以控制血压为主.2型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受体功能受损或胰岛素分泌不足所致,它不仅影响机体糖类代谢,更容易引起蛋白质和脂肪的代谢紊乱,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甚至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糖尿病在临床中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通过药物治疗控制患者的血糖含量.因此,血糖含量的检测成为糖尿病临床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糖尿病血糖监测主要以常规血糖监测和多时间点监测为主,检测内容主要是患者在空腹期间和饭后2 h及日常血糖监测,多时间点监测在常规检测上增加检测数量,并根据检测结果制订治疗方案和对药物用量进行严格控制或改变用药种类,达到优化用药的目的.
本研究中,对86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监测比较发现,46例患者给予多时间点监测的血量浓度均低于常规对照组,且住院时间和低血糖反应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多时间点监测方法较常规血糖监测的准确性和治疗效率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宋依临,杨慧霞.动态血糖监测和自我血糖监测在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中的临床价值[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4, 49(8):579-583.
[2]焦文君,李 华.连续动态血糖监测在老年2型糖尿病中的临床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17):2888-2889.
[3]安秀丽,张 莉,梁丽娜,等.简易化血糖监测方案在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5,29(1):336-338,339.
[4]姚 婷.不同方法血糖监测在70岁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对比[J].河北医学,2014,20(1):128-130.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94(2015)07-035-02
收稿日期:2015-06-08;接受日期:2015-06-25
作者简介:房晓鹏.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糖尿病并发症.Tel: 0438-6393692 E-mail:4037039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