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 赫 (渤海大学 121000)
超现实主义是起源于法国的著名文学艺术流派。其在1920至1930年间盛行于欧洲文学领域。其以超现实和超理智的想象来反映客观现实的真实情况。超现实主义在绘画领域中更是被体现得淋漓尽致。
爱德华多·纳兰霍是著名的西班牙当代艺术家,1944年,出生于一个小镇的农民家庭。从小在绘画上展示了自身的天赋,在艺术学校就读时因其优异的表现就获得了奖学金,随后便参加了很多汇报比赛并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其中包括1960年举办的马德里“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这也让更多人认识了这位杰出的青年画家。随后,爱德华多·纳兰霍去到了马德里圣费尔南多深造。
其作品在各个阶段也呈现出了不同的风格。早期,其作品以抽象为主,也多以交错综合的方式绘画。日后,其作品则是运用了超现实主义的创作方式,真实地表现了其眼中所看到的现实。同时,其作品也饱含了丰富的幻想,其中也包括对天地宇宙的想像与思考。因此,在人们眼里,其作品不仅传达着对现实世界的真实反映,还包括了自己对宇宙万物的想象与认知。因此,纳兰霍先生的作品在国内也广受欢迎。近年来,爱德华多·纳兰霍的作品更多的来源于现实生活,在反映现实的同时,还增添了很多关于自己身边的事情,因此便有了更多的生活乐趣体现在其作品当中。对于纳兰霍来说,其正处于创作的黄金时期,相信在未来的时间里,这位伟大的艺术家还会为人们提供更多的优秀作品。
超现实主义来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法国青年对新理想和新思想的探索。最初,超现实主义以一个文学流派出现,其实际所存在的时间并不长,仅在1920年至1930年间盛行于当时的欧洲文学艺术界,但是,这一种文学思想的影响却非常深远。
超现实主义是当时的达达派之后法国出现的一个新的画派,也是近代艺术史上影响力最大的一个画派。当时,超现实派受到了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精神病心理学教授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和下意识心理学理论的极大启发,人们从弗洛伊德对梦的解析中,逐渐意识到梦来源于生活,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在弗洛伊德看来,梦境表现了人们的真正思想。其领袖布列顿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和由达达派创立的无意识表白联系起来,因此日后便出现了用梦境与想象表现现实世界的超现实主义。从表面上来看,超现实主义是不符合逻辑的,因为其并没有遵照理性生活进行,但是,其却从想象和梦境中表现出了现实生活的真实。
爱德华多·纳兰霍的超现实主义作品与这一领域内的前辈们的作品大有不同,主要体现在其并没有像他人一样,对潜意识所发挥的作用进行特别的、极力的强调。换句话说,就是爱德华多·纳兰霍是在其所描绘的极度渴慕中所出现的幻觉。在欣赏其作品时,有一点是非常令人震惊的,即总是让人感觉眼前这位艺术家似乎永远都摆脱不了一种异常沉重的怀念,而这种怀念时常沉重得让人觉得喘不过气来,让人不得不时刻怀有一种好事难再和追悔莫及的悲伤心情,这是一种极具悲剧气氛的艺术描写。
爱德华多·纳兰霍曾经非常坦白地说:“我赞美进步的积极笋面,但我更迷恋那些还在使我激动不已的回忆。大概是我的浪漫精神同塑料、钢筋、混凝土、牛仔裤和电脑热的时代格格不人。反正, 我继续做我的梦。”可见,爱德华多·纳兰霍是一位非常特立独行的艺术家,而这位艺术家的这种情感,刚好是处在本世纪后期的人们所非常缺乏的。科技工业的进步,使得大部分人开始沦为丰富物质生活的奴隶,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和关系变得异常淡薄,而爱德华多·纳兰霍这一情感却刚好成为了对这一现状的一种反动。于是乎,世人便通过各式各样的怀旧来传递其对未来的期望。爱德华多·纳兰霍和米罗的不同之处就在于,米罗对未来的憧憬充满乐观,而爱德华多·纳兰霍却没有。当然,爱德华多·纳兰霍也不像洛佩斯一样关注当今现实,也没有用自己无穷尽的想象力来塑造未来形象,而是从原有的遗迹出发,抒发自己的思古怀旧之情,通过借助自己的想象力,对所见到的旧物进行点化,将其心中的无限思慕幻化出来。于是,节日礼服中幻化出来了一位可爱又美丽的女孩,正兴高采烈地去领圣体,这一情景体现在《《阿利酉亚做不完的圣体圣事》之中;妇人带着两个孩子在海滩上玩耍,但其心中始终无法忘怀的是孩子已经故去的父亲,这一情景体现在其《想象的拥抱》当中。除此之外,爱德华多·纳兰霍还有很多这样的作品。这些作品都是在睹物思人、触物眷恋的基础上完成的,虚实相生,真假难辨,但也似乎没有人愿意去辨其真假,更多的都是体味那一份抚今追昔的感概。
在超现实主义作画手法上,画面可以是一种幻想,也可以是一种梦境,主要是通过一种荒诞的逻辑增强其渲染力,达到一种“眼中虽无,意中实有”的境界,其异常逼真的描绘使人们更愿意相信梦境和幻象。
错觉写实主义手法就是要在以假乱真的描绘当中化解疑惑和探究神秘。虽然这一种手法无须再借助“故弄玄虚”这一人为的条框,但是走在这一条道路上的人却也还不得不面对随时落入照相写实主义窠臼的危险,最终变得图貌失神,从而违背画家初衷。也正是因为爱德华多·纳兰霍先生那种睹物思人、触物眷恋的心境,才使其在这条道路上走得比较顺畅,最终还是如愿地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在选择题材上,爱德华多·纳兰霍先生一定会经过深思熟虑,然后再通过各种巧妙的组合,对其中的重点进行刻画,不露声色地在其中加入一些主观的光色,从而使其所描绘出来的事物既充满物质属性,又能传达自己作为画家的思想感情,进一步实现了物质真实到精神真实的转换。
例如,《玩偶的手》就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一个被包在塑料膜里的、被遗弃的小玩偶,被挂在了光影斑驳的破墙上,一只脱落的手被单独地吊在了一枚钉子之上,像人们讲述了一个“始于钟爱,终于被弃”的伤感故事,映射出一位已告别童年,开始走向社会的少女的未卜命运。
爱德华多·纳兰霍在油画领域的造诣是人们有目共睹的,其能够通过想象梦境向人们展示出真实的现实,这是很多艺术家们都在执着追求的一种艺术境界。无论是超现实主义创作手法,还是错觉写实主义手法,都是爱德华多·纳兰霍先生表达其内心所想的一种途径,所以,不用刻意去辨别其是非真假,用心去感受和领悟其作品所带来的感慨便是对其作品最好的一种肯定。
[1]张旺.幻象的真实——西班牙画家爱德华多·纳兰霍作品赏析[J].名作欣赏,2001(5).
[2]刘昌盛.游走在梦幻与真实之间——浅谈爱德华多·纳兰霍的绘画[J].美术大观,2005(7).
[3]啸声.爱德华多·纳兰霍[J].美术,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