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学案导学、合作互动”教学模式初探

2015-07-13 21:55河北省邢台市第五中学054000
学周刊 2015年15期
关键词:导学学案语文课堂

(河北省邢台市第五中学054000)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案导学、合作互动”教学模式初探

刘芳(河北省邢台市第五中学054000)

实施新课改倡导建立“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因此,创新教学模式,改变语文教学现状,更好地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成为当今语文教学最迫切的任务。本文将从学案导学和互动教学两方面入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创设理想的语文课堂,实现语文课堂的高效性。

学案导学课堂教学自主学习合作互动

《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堂教学要有效性和高效性,然而不少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好像是被教师牵着鼻子走,索然无味、亦步亦趋、无所是从,学习成绩不理想,从而导致课堂效率大大降低。面对这种现状,摆脱困境、提升课堂效率成为摆在语文教师面前最迫切的问题。如何变被动为主动、使学生在课堂中更有效或更高效地学习呢?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的备课中,必须考虑如何教会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不断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好的学习习惯是实现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保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各自特点,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其主动学习的习惯,以期达到课堂的有效性。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大胆尝试了“学案导学”和“合作互助”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学习的效能。

一、精编学案,明确要点,积极参与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认识到教学法的核心是教“学法”,以“学案”的形式先交给学生,让学生借助“学案”自学,了解新课的内容知识,学会概括、总结知识网络,优化知识、能力结构,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而达到自主学习。

(一)首先,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

在我国的现行教育体制下,教材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教学工具,它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中起了关键的作用,同时也影响到各种考试的取向。学案导学是以“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疑为主轴,动为主线”。这就要求教师在制定、编写学案的过程中要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通过具有启发性的内容,有层次性、梯度性的问题设计,帮助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地深入挖掘教材、理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

(二)教师要群策群力,精编学案

学案的编写不是一件简单的思维展示,它需要群策群力,集思广益。集体备课则最大限度地做到了资源共享,减少了教师个体教学中的不足和失误。因此,学案的编写应该是同年级语文教师集体备课的结晶。教师根据不同的课型和教学任务,经集体讨论、研讨,编写出一个较高水平的导学方案,在课前发给学生。教师向学生提供的学案,要做到学习目标具体明确,内容全面,重难点突出;在内容编排上也必须要与教学进程同步。学生根据学案的要求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发现问题。

二、布置预习,自学研讨,生生互动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前预习是每一个学生进入新知识点学习的必须完成的步骤。做好预习工作,不仅能让学生最快地进入学习,提高课堂效率。同时学生通过自学能够提前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更有利于教师教学的展开。

语文课堂教学的前提就是学生在上课之前对文本的预习,这个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第一步。这就要求教师要提前编写并下发本节课学案。学案的设计包括重难点、教学环节、课堂检测、课后反思。教师布置和设计的预习任务要符合新课程标准,其难易程度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实际情况安排,从简单到复杂,从课文的字词到句子的理解,再到文章的篇章结构、主题把握等等。在学生预习时,教师要提出具体要求,对预设问题进行必要的指导。

首先,学生按照学案中的预习目标课前预习;课上,针对预习中不能自己解决的问题,由各学习小组的组长负责带领本组成员共同研讨、解决,可以组内结对,组与组之间结对。这样既能督促同组同学间的热情互助,也促进了生生互动。其次,对学生课前的预习要有检查和落实,预习不是做样子,也不是走过场,要一一检查落实,督促其养成良好自主学习习惯,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课下、课上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全被调动起来了。

三、分层导学,通力协作,攻疑克难

学生是教师教学活动的对象和主体,同时也是学案的直接应用者。因此,教师在编写学案时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学情,依据学生情况设计学案,力求符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从而使学案更有效的辅助课堂教学。

要让学案充分发挥它的有效性,学案问题的设计就要有艺术性。教师一方面要深入教材,领会教材的意图,明确教学的目标,同时还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同学,了解其个性差异,有针对性地设置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让成绩薄弱的学生也有机会参与到问题的研讨中。问题设置的目的就是要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活动,通过思考、分析、归纳、回答、汇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还应该根据学生学习程度不同的现状,给学生适当分组,嘱咐组长给小组内学习不佳的学生降低学习难度,再根据学生的学习检测结果增减目标。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为全体学生创造了学习的机会,同时小组长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为了更好的发挥组长的作用,一定要给他们更多的管理组内成员的权利:监督检测、帮助提高、强行执行。就这样,一个个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带动下展开了组内的竞争,同时小组间也激烈的竞争起来,全班的学习热情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大家你追我赶、互帮互助、通力合作,形成了较好的语文学习的氛围。教师在学生疑难研讨的同时,对各组的疑难进行点拨,并指导学生根据小组讨论及教师指导后讨论出的结论整理笔记。这样一来,学生整理和筛选信息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四、成果展示,交流点评,共同提高

在完成教学要求及既定目标后,教师应以成果展示的方式对本节内容进行交流。交流的内容应包括完成目标情况、学习能力以及学生表现等多方面。各小组之间相互派代表进行学习成果交流,对于典型的问题,教师要适时点评。教师从学生展示成果中帮助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方法概括、规律总结、重点回顾等,使学生由表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师和学生进行课堂反思,教师本人、学生代表发言,共同探讨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使课堂效率更上一层楼。

总之,“导学学案”的使用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较好地解决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问题,创设了一种主动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使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有了可靠保证。同时,学生的热情参与使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得到了体现。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创设了理想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语文教学的高效性。

(责编 张景贤)

猜你喜欢
导学学案语文课堂
乡愁导学案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
“比例尺(一)”导学案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
学案“三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