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负高效”背景下小学语文有效拓展阅读之我见

2015-07-12 14:14:03甘肃省山丹县东街小学734100
学周刊 2015年19期
关键词:书香课外阅读习惯

(甘肃省山丹县东街小学734100)

“轻负高效”背景下小学语文有效拓展阅读之我见

王文品(甘肃省山丹县东街小学734100)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小学阶段学生阅读量达到145万字。145万字不是一个小数目,这需要学生进行海量阅读。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既能保证学生的阅读质量和数量不打折扣,又不增加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就成为摆在当下语文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教师要巧妙引导,善于启发,精心设计,及时监督,高效评价,将阅读内化为学生的需求。教师在学生阅读方面的任务是“道”“强”“开”,而不是“牵”“抑”,尤其不能事事都“达”。只有这样做,才能实现学生阅读的个性化,实现“小课程,大阅读”。

轻负高效拓展阅读语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同时,《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了小学阶段应完成145万字的阅读量。因此,阅读已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成为语文教学的中心和重心。如何让学生自主阅读、快乐阅读、个性阅读、高效阅读已成为目前语文教育界日益关注的热点。我们学校也在大力推行“书香溢满校园”读书工程,并在有计划、有步骤、有策略地创建“书香校园”。

然而我们发现,由于长时期的应试教育使得小学生各项语文学习能力中阅读能力的水平比其他各项能力差。而且,今天学生手中的课外书70%都是考试类书籍。全国人大常委、苏州大学教授朱永新在《阅读与中国教育改造》的演讲中呼吁“真正的阅读要从儿童开始”。小学生有效的课内外阅读将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那么,如何才能在“轻负高效”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有效地进行小学生的拓展阅读呢?笔者现就此谈几点肤浅的看法。

一、营造书香氛围,使课外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想让学生能在课外养成自觉读书的习惯,关键在于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学校在环境布置上要独具匠心,让每一面墙都会说话,让每一个角落都有文化的痕迹,让文化设施成为校园的独特风景,让图书角、阅览室成为学生课后流连忘返之处。除了在硬环境的营造上下工夫外,还要在软环境上做文章。

(一)成立班级书香角

“书非借不能读也。”每一个学生家里都有一定量的书籍,每个学生的书籍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成立班级读书角,可以实现书香的传递,通过相互的资源共享,使学生能接触到更多有趣、爱读的儿童读物。同时,教师应规定班级读书角中的每本读物每月定期更换一次,以保证书源的充足与新鲜,吸引更多渴求知识的小眼睛。

(二)固定阅读时间

每天保证学生不少于30分钟的诵读时间。我们可以充分利用零碎时间,寻找机会让学生多接触优秀诗文,多读多背从而多用,不增加负担,使优秀诗文背诵和阅读课外书籍活动成为课外生活的一件乐事。

1.早读。“一日之计在于晨。”因此,应用好早晨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

2.课前。为减轻学生背诵古诗的负担,教师应充分利用每天语文课前3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教师也可让学生进行经典吟诵、演讲,分组背、个别背、接龙背、默背等学习游戏活动。

3.养成睡前读书20分钟的习惯。教师应引导学生养成睡前读书的习惯,并得到家长的支持,提倡亲子阅读,使得家长督促并陪同孩子共同完成睡前读书20分钟的任务。

二、拓宽阅读渠道,使课外阅读成为一种兴趣

(一)组织课外阅读活动

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教师尽可能少干涉,但并不意味着放手不管。要想准确掌握学生阅读进度、阅读效果,这就需要教师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读书交流会。读书交流会有助于督促学生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班级读书交流会上,教师可以通过作者的介绍、精彩片段的赏析和朗读、人物个性的分析和品位、故事情节的梳理、读书笔记的展评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经典作品的理解和感悟。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读后感的征集、读书沙龙、课本剧表演等活动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搭建更加广阔的平台。

(二)提倡亲子阅读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孩子读书习惯的养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是否有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然而,面对当今一个比较浮躁的社会,很多家庭都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没能实现亲子阅读。研究表明:家长阅读态度指标愈高,学生阅读成绩就愈好。因此,学校要利用校讯通平台、家校QQ群、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多种途径,对家长宣传阅读的重要性,引发家长对读书活动的重视,促进家长和孩子共读书,创设书香家庭的读书氛围,从而带动学生喜爱读书。

三、提高阅读实效,使课外阅读成为一种动力

(一)以学生自己的阅读选择为切入点,使学生爱上阅读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教师切不能取而代之。每个年龄段的孩子所喜欢的书籍是不一样的,只有适合孩子年龄和心理成长的书,才能让他们感兴趣,也才能真正滋养他们的精神。在阅读内容的选择上,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要让学生有一个阅读的好胃口,还给学生一个自由选择的空间,让读书变为学生的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

(二)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使学生乐于阅读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古人也教导我们“不动笔墨不读书”。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做阅读笔记是增长知识积累、储备语言积累和提高分析理解能力的好办法。教师要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通过好词佳句的摘抄、精彩片段的赏析、故事人物的分析、作者及作品背景的了解、读书卡的制作对阅读书籍进行积累、存储,通过做各种形式的阅读笔记,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的质量。

四、构建评价机制,培养学生的自觉性阅读

没有及时、科学的评价,学生的课外阅读就会流于形式,失去它真正的价值,无法达到阅读的真正目的。因此,要想让课外阅读落到实处,就需要有有效的阅读评价机制来监控,让阅读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1.每学期开展“书香班级”“书香家庭”“阅读小天使”“读书小明星”等的评选工作,激励家长、学生、教师积极投入到读书活动中,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2.每学期定期举行读书卡制作、读书笔记展评、读书成长册、读书手抄报展评活动。

3.采用成果展示的形式,每学期定期举行“诗文朗诵大会”“课外阅读竞赛”等多种形式来展示学生的诵读成果。这样,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读书的兴趣和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起到一个监督的作用,帮助教师了解学生阅读的情况,检测阅读的效果。

古人云:“松声、涧声、琴声、鹤声……皆声之至清者,而读书声为最。”最是书香能致远!因此,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要潜心为学生的阅读服务,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静下心来阅读,都能爱上阅读。

(责编 张翼翔)

猜你喜欢
书香课外阅读习惯
书香万卷,前行万里
上课好习惯
一场被书香浸染的演讲
学生天地(2020年6期)2020-08-25 09:10:48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5:28
最是书香能致远
书香何来
学与玩(2018年5期)2019-01-21 02:13:10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文苑(2018年20期)2018-11-09 01:36:02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文苑(2018年19期)2018-11-09 01:30:18
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