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胡麻营中心校068350)
让小学语文课堂变得轻松愉悦
宋占喜(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胡麻营中心校068350)
小学语文课堂应是活跃的,应让学生带着浓厚兴趣参与到语文课堂学习中来。可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学生学得死板拘泥,很少有自己的见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这主要是因为在语文课堂中教师没有把握好师生的角色,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在自己的课堂中作为一个组织者、参与者,给学生创造一个愿意参与、敢参与、有机会参与的氛围。那么,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有一个宽松、和谐参与氛围呢?具体来说,教师应从以下几个层面入手。
小学语文课堂第一个环节不应该马上进入知识学习环节,教师应当安排一些相关的热身活动,如成语接龙、古诗背诵、美文欣赏等活动,让学生在活跃的氛围中逐渐过渡到学习状态。这时,教师也要作为参与者参与到这个活动中,通过激励表扬创造一个和谐的氛围。这个活动不仅是为调整学生课间放松状态,也是为课堂教学任务服务,更重要的是创造一个和谐、积极的氛围,为上好课做情绪铺垫。
课堂教学中总是问题式知识化,久而久之,学生在课堂上没了兴趣,总是处于麻木状态,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的,所以每个问题都应设置一个富有趣味性、挑战性或悬念性的问题情境,把学生的兴奋点提高,激发学生参与思考学习的欲望。学生在积极思考中产生认知矛盾,产生了对设置问题主动探究的欲望,就会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还应适时组织独立思考,组内研讨,组间交流,互相评价,并设置相应的问题情境,就能使整个课堂的学习研讨气氛活跃很多。
应试教育导致现在的教学应考功利成分较浓,课堂上教师不愿意活跃氛围,认为是浪费时间,喧宾夺主。教师把知识点考点灌输给学生,好学生认真听讲记笔记,可大多数学生听得恹恹欲睡。一节课教师讲得很吃力,学生收效甚微。教师成了课堂活动的主角,学生成了被动的接受者,没有师生互动,课堂如一潭死水,致使教和学孤立的存在,这样的课堂不能称为有效。所以,语文教师要改变这种功利性教学观,转变思想,真正实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课堂学习的角色,还学生主体地位,建立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语文课上,学生的兴趣主要来源于教师和同学的认可。所以,在语文课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要让学生把自己的理解分析在课上充分表达出来。这就要求教师要组织学生在组内充分讨论,组间充分展示。展示后,学生补充或互评,在互评中能够深层次的表达,让学生展示得更充分。学生淋漓尽致表达后,教师对学生进行欣赏性的评价。这样,学生得以充分表达,经常得到师生的赏识,这样的语文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
语文课堂和谐宽松的氛围也取决于教师的态度。教师带着微笑进入课堂,学生会学得轻松充分。教师微笑应当是由内而外的,发自内心对学生的欣赏,对学生的爱,达到心与心的交流。微笑的课堂让学生轻松,让学生觉得教师的形象可亲可敬。教师在授课时,一定要克服板着严肃的面孔,更不能为了显示威严而高高在上,不然教师和学生就会产生距离,谈不上和谐平等交流了。教师高高在上的态度是对学生交流表达的拒绝。作为有修养的教师,他的威信不是来自他多么严厉,而是来自于他的学问和修养。给学生以微笑,那是一种自信的表现,是魅力的表象。相反,假严肃是因为害怕自己的能力征服不了学生的一种表现,用纸老虎的方法逼迫学生害怕。板起面孔去说教是短效的。因此,语文教师为了让学生在一种欢畅、平等的课堂气氛中获求新知,那就要用自己的热情真情去感染学生。
语文教学中使用多媒体主要目的是创设情景、拓展阅读及拓展欣赏。创设情景是为了激发学生走进文本。拓展阅读和欣赏是激发学生走出文本后的热情。多媒体技术与语文课堂整合,改变了单调枯燥的文本阅读,激发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如在学习《黄山》这篇美文时,教师可在教学之前准备一些黄山的图片,并展示给学生,从而让学生真实生动地感受黄山的美。通过愉快学习后,学生感到课文对黄山介绍的太少。于是,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后找一些有关黄山的美文来进行拓展,弥补学生进一步了解黄山的愿望。总之,通过媒体的运用可以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
很多人都爱听评书、百家讲坛等,不是因为故事情节吸引人,而是讲者的语言魅力吸引人。所以,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锤炼自己的语言,在引导时要一语拨千斤。语言艺术性是影响语文课堂气氛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应把握好学生心理,用引导或评价语言等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教师要善于用自己语言技巧创设一种宽松、和谐和进取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让学生始终在愉快中学习。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给小学生创设宽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其方式方法不尽相同,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儿童心理特点等因素,灵活地采取适当的教学模式,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责编 张翼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