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十一中学050000)
如何实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赵慧娣(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十一中学050000)
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着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和课堂教学模式落后等教学现状,这种教学方法严重影响着学生数学思维的养成,不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展开,也不适应新课改的要求。那教师应如何实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本文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阐述,从新课改的目标要求出发,教师要转变观念;倡导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夯实基础知识,推进分层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提高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希望对同行门的教学能有所帮助。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作为教师我们都知道,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逻辑抽象性,很多的数学数字和数学符号对于初中生来说显得有点枯燥无味,而且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还较弱,正处在思维的发展阶段。因此,教师在课堂讲授过程中要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使数学的概念和数学的定理能在生动、形象的情境下表达出来,让学生易于接受。可现在很多的数学老师在教学中都忽略了这一现象,而更强调对数学理论知识的讲解,有的老师反复地讲算术的原理,学生们可能并不理解这个原理,枯燥无味的知识只会让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失去兴趣。举个最简单的例子,1+1=2这是一个最基本的计算,学生们会算就可以了,但是不用学生知道1+1为什么等于2。
(二)课堂教学模式落后
新课改已经实行一段时间了,新课改要求教师要改变原来的教学模式,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是现在不少教师仍是按自己的意愿,事无巨细,为学生做好了一切,甚至有的教师连思考也替代学生了。我见过有的教师给学生讲题,说是讲题,实际上是把题的答案告诉学生,长此以往,教师都替学生思考了,那学生的学习就成了摆设,不会思考了。这样的教学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使学生成为知识的被动的接受者,不利于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的养成,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总之,这些教学的现状急待改观,以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有交效性。
(一)教师要根据新课改要求,依据教学目标,转变教学理念
新课改中对于数学教学的要求是要培养学生具有全面持续和谐发展的能力,为了达到这个要求,教师要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具有有效性。例如在讲解“三角形的中位线”时,我并没有按书上的步骤去讲解,而是让学生准备了硬纸片和剪刀,然后让学生在硬纸片上画上三角形,再画出中位线,进而让学生该剪的剪,该拼的拼,在动手操作中去发现中位线与第三边的关系,这堂课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最后得出结论: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当然,这样的一堂课下来,学生会对这样的结论的知识的记忆将会是非常深刻的。
(二)在教学过程中要倡导数学思维,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要想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师必须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下工夫。兴趣是可以培养的,教师可以利用日常生活的数学问题来激发学生的自信,让学生感到自己掌握的知识有用,从而能够增加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比如在银行存钱时利息的计算,有的家长虽然在银行有存钱,但可能不知道利息是怎样算的,这时候孩子可以利用所学的知识来帮助家长计算,家长看到孩子都会算,肯定会夸奖孩子的,那孩子就会有成就感,同时也更加热爱数学,增加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渗透数学的思维,对于一些规律性的知识点,可以总结成口诀的形式来让学生记忆,以便于学生对复杂知识的掌握。例如在给学生讲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时,可以根据取值情况给学生总结如下: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取中间,小小大大取空集。学生们记住了这个规律,在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时,直接套用这个规律,可以大大提高解题的效率。
(三)夯实基础知识,推进分层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
数学这门课在中考中所占的分数较大,学生数学成绩好会是一大优势。因此,不少学校的教师就采用在初中一、二年级加快教学进度的办法来延长总复习的时间,以提高学生应对中考的能力,以期能取得较好的中考数学成绩。我认为这种做法有很多的弊端,进度加快了,学生学习的时间必然就短了,学习的任务加重了,学生学习的压力就大多了。这对部分初中学生来说,很可能就会不适应,也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在课堂上会跟不上教师的思维,知识的连续性较差,教学效果并不是很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采用分层教学。学生的学习程度不同,学习能力也有差别,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这些不同开展有效的教学,将教学过程中的知识点分成不同的层次来讲解,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尽量让层次差的学生也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能有自信去学习更难一点的内容。能让大多数的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总之,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作为数学教师要善于利用课堂教学,将课堂教学作为训练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主阵地,教师要通过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学法的指导作用,要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数学学科的特点进行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在数学知识的海洋中翱翔。
[1]兰福春.初中数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吉林教育,2010(1).
[2]曹健.浅议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2).
(责编 赵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