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思松
(广东省广州市第八十中学)
目前的高中地理教学存在这样一种状况:教师在课上讲授的知识学生一听就懂,但是在做题时却感到很吃力,考试的分数很难提升上去,使学生与教师都倍感困惑。这就是课堂教学效率低的体现,但是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的原因很复杂,学生要找到符合自身学习的方法,使学习更轻松。
笔者根据自身教学经验总结出了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新授课习题训练不到位,在旁听中笔者发现:有的教师过于注重课堂的互动性与完整性,使得课堂缺乏实质内容;有的教师时间安排不合理,交流的时间过多,导致学生没有做习题时间;有些教师思想古板,不会新技术,完全靠嘴来讲授抽象的地理知识,不会举出生活中的例子;有的教师设置的习题没有选择恰当的时机,内容与课堂联系不紧密等。
学生新学到的知识必须通过适量的练习加以巩固,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但是教师应该认识到,练习是建立在学生掌握一定量的知识的基础上的。教师在设计习题时要力求新颖,取材恰当,难度适中,与学生所学知识联系紧密,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捕捉信息能力以及应用知识能力。从实际出发,使学生感受到身边的地理现象,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解释。
例如:图1 所示为我国的一条航线(虚线部分),船只经过P点时,太阳恰好露出海平面,这时收音机内正在报时:八点整。根据这些信息回答以下问题:
图1
(1)此时北京的气候特征是 ?(2)船只运行是顺流还是逆流?是顺风还是逆风?(3)此航线中主要运输哪种货物?(4)图中M 河径流特点与下列哪条河相同?(①泰晤士河;②珠江;③亚马逊河;④塔里木河)。
这些问题从船上的人员在八点看到日出为起点,延伸出了一系列地理知识,例如大气环流、中国的气候、海洋环流、我国的贸易情况、河流知识等,可见这道题的综合性非常强,问题设置层次分明,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力。
(1)寻找根据,广开思路
笔者在研究中听过一节课,该教师用“示范+实践”的策略进行教学,教师先出示习题,分析习题,总结延伸,之后让学生实践,而由于缺乏师生互动,学生不知从何下手。这是因为教师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不清楚学生的真实需求,所讲的内容也较为宽泛,没有针对性。教师没有教给学生如何提取题目中的有效信息,虽然讲了很多,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显。该教师的教学策略可以做出如下调整:教师先出示题目,让学生尝试性解答,从而发现学生的某些问题,对其加以纠正,针对代表性的问题,师生互相探讨,达成共识。在这期间,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一层层抽丝剥茧,发现关键信息,打开思路,有助于学生加深记忆、发散思维。使学生对教师没有那么大的依赖性,能够独自解决问题。例如:图2 中,小明身高1.2 米,正午时分在河的对岸观察高塔的影子,他经过观察发现,在12 月22 日影子是最长的,影子能达到他立的地方。
从这道题可以看出,该题是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学生应读透材料,抓住关键信息,“1.2 米”“12.22”“正午”“立的地方”等,图中的角度(45 度)以及河流方向也是提示,将这些知识综合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答案。教师可以根据这一个题干设置出不同的问题,例如:①小明在地球上的哪个带?②河流的方向;③河的两岸哪一岸侵蚀严重?④如果已知河宽50 米,那么塔高多少?上述几道题出题的形式也很灵活,既可以设成填空题、问答题亦或是选择题,使学生的思维能够得到充分发挥,进而暴露出一些问题,之后教师应针对这些问题与学生共同探讨,帮助他们改正错误,举一反三,保证下次不再犯错。
图2
(2)多向思维培养
在教学中,从教材出发,使学生掌握课本知识、公式、结论等为正向思维,而将结论与条件倒置就是逆向思维,教师应采取正向—逆向—求异的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创新性,使学生懂得总结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3)换位思考,反思错题
图3
如图3 为2009 年高考文综试题:根据图3 分析C 市发展最大工业部门的有利条件。考生能够从图中判断出“最大的工业部门”就是航空航天工业,因此就会从机场、卫星基地等角度去论述“有利条件”。但结果是错误的,因为他们不清楚航空航天、机场、卫星基地的区别。究其原因就是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机场建设与卫星发射基地的区位因素,学生记忆深刻,看到这道题就自然而然想到了该知识点。
这就要求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区分模糊的地理概念,教会学生如何从题目、图例、图片中收集信息。教师应注意换位思考,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从而能够抓住真正出错的原因,提高课堂质量。
每一次习题训练结束后教师都应及时做出讲评,这是高中课堂上必要的环节,能够弥补学生的不足,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1)转变讲评观点。讲评能够增强师生间的交流,因此教师应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我发现、反思总结。(2)评前充分准备。教师应提前研究习题试卷,将学生犯的错误按类型归类,统计出错率,挑出典型的反面教材。可参考如下流程:认真析卷—仔细阅卷—做好统计—摸清生情—制定方案。(3)激发奇思妙想。教师要发掘出知识结构中的点,由点及面将与之相关的内容串联起来,使学生发现每道题目后面都包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4)碰撞解题技巧。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很多,有的是知识储备不足,有的是审题出现偏差,有的解题方法错误,也有的作答、用语不规范等。教师要抽取具有代表性的答对的与出错的各一份;教会学生如何审题,从题目中提取信息,找到解答方向与切入点,让学生用规范化语言作答,使表述有条理、严密而流畅。教师还应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交际能力、表达能力等。例如:①少与多的技巧:用语简洁,问什么答什么,如果把握不准,怕有遗漏,则可以适当多答;②具体与模糊的技巧:所答内容应尽量详细,如果把握不准可以合理地模糊,以妨露出破绽等。(5)增强学生的参与性。教师要留出时间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思维,让解答完美的学生讲出自己的解题思路,让出现错误的学生说出自己当时的想法等,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这样的方式也使学生接收信息的渠道更宽,从而更透彻地掌握了知识。
习题训练能够巩固学生的所学知识,发现知识薄弱点,为接下来的学习指明方向,但是习题训练在精而不在多。教师通过选取经典的、有代表性的习题来考查学生知识的掌握,使学生多练习、思考、找出解题规律,将学习的重点放在总结、领会、内化上,“吃透”一份习题,比盲目地做十份习题价值要高得多。例如:区域地理的内容很散,学生很难掌握吸收,可以使学生掌握“定位—定性—定向”的方法,从而认识所有区域的地理特征;自然地理内容普遍较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现象入手,找到事物发生的规律;人文地理内容繁杂,可以从“地性”出发,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就可以探索出可持续发展路径。另外,对于地理学习来说,图表是必不可少的,图文并茂往往比纯文字有助于学生理解与吸收。
教师应遵循新课改的指导思想,注重每一次习题训练,促进学生的成长,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态度、观念不断交织碰撞,最终达到学习目的,这是高中教育的目标,也是广大教师的追求。
[1]杨宗军.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3).
[2]陈艳霞.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分析[J].才智,2010(18).
[3]陈炳莲.高中地理必修2 案例教学的模式与程序[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