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效果

2015-07-12 18:51代虹珍
现代医药卫生 2015年23期
关键词:患肢下肢血栓

周 莉,代虹珍

(遂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四川629000)

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效果

周 莉,代虹珍

(遂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四川629000)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和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该科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198例分别设为常规护理组(97例)和干预护理组(101例)。常规护理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平均治疗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护理组患者的静脉血栓发生率(2.0%)低于常规护理组(9.3%),平均治疗时间[(13.22±2.04)d]短于常规护理组[(19.18±2.24)d],护理满意度(99.0%)高于常规护理组(9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对下肢骨折患者的护理干预可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运用。

护理过程; 下肢/血液供给; 骨折; 静脉血栓形成; 病人满意度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ep venous hrombosis,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阻塞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的疾病[1]。DVT是下肢骨折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生率为40%~70%。近年来,临床上对DVT的预防已逐渐引起高度重视,一旦栓子脱离原发部位,可导致肺动脉栓塞而危及生命和深静脉血栓后遗症等严重后果[2]。为探讨降低DVT的发生率,作者对本科收治的198例下肢骨折手术患者进行分组并比较,分析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DVT中的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科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97例下肢骨折患者作为常规护理组。其中男54例,女43例;年龄14~83岁,平均(52.21±2.62)岁;股骨颈骨折2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2例,股骨干骨折18例,胫腓骨骨折30例,髌骨骨折11例。另将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101例作为干预护理组。其中男62例,女39例;年龄18~90岁,平均(56.62±2.95)岁;股骨颈骨折3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8例,股骨干骨折21例,胫腓骨骨折33例,髌骨骨折9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骨折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方法 (1)患肢护理:对下肢骨折后或术后的患肢抬高20°~30°,指导行踝关节的背屈和跖屈被动活动,促进静脉血液回流。(2)观察患肢远端的皮肤色泽、温度、肿胀程度和感觉运动情况。(3)指导患者进食具体的低脂、高纤维素、易消化的食物,鼓励患者多饮水(以每天尿量达到2 000 mL为宜),避免血液黏度增高。

1.2.2 护理干预方法

1.2.2.1 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 通过了解患者平日的生活习惯及Autar评分分级的结果,制订并实施有针对性、个体化的护理措施,对Autar评分大于或等于15分的高危患者进行重点观察和护理,责任护士与患者交流,讲解发生DVT的病因、危险因素及后果,提高患者的警惕性及自我防护意识;介绍下肢DVT常见的症状,告知患者如有不适及时告诉医务人员,以便早发现、早处理。每天由护士长或质控护士抽查患者对疾病预防措施的依从性,针对不同情况再次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讲解,对患者提出的问题及时给予反馈,用患者明白的方式进行解答、示范,建立和睦、信任的护患关系,让患者积极、主动参与医疗安全。

1.2.2.2 预防患者血液黏度增加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吸烟的患者进行重点健康指导,长期吸烟或被动吸烟患者血液中所含的有毒物质抑制了血管内皮细胞合成[3],导致内源性舒张因子减少,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从而诱发DVT发生,责任护士运用沟通技巧和人际传播理论,向患者及家属宣传吸烟的危险性,讲解烟草的主要化学物质及其引起的不良反应,介绍戒烟的方法及戒烟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让患者理解戒烟的益处,增强患者戒烟的决心并能配合戒烟,创造病区无烟环境。

1.2.2.3 促进患肢血液回流 (1)抬高患肢20°~30°,膝关节屈曲5°,保护膝关节运动功能和利于患肢血液回流,减轻水肿。(2)进行空气波压力治疗,每次30 min,每天2次,调整最佳的压力梯度即:踝部45 mm Hg(1 mmHg= 0.133 kPa)、小腿30 mmHg、大腿20 mm Hg,可使血流速度增加240%,增加全身纤维蛋白溶解活性[4]。(3)功能锻炼,术前功能锻炼的主要方式是患肢肌肉舒缩运动,原则是骨折部上下关节不可活动,身体其他部位均应进行正常活动。术后早期进行无痛功能锻炼,麻醉药物作用消失后,便鼓励患者做患肢功能锻炼即患肢踝关节的背屈和跖屈被动活动、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逐渐过渡到主动运动,以促进静脉回流。术后1 d,指导患者进行双踝关节踝泵运动,早、中、晚共三组,每组顺逆时针环转各30~50次,每组3~5 min,责任护士督促患者完成,及时给予指导、肯定,以增强患者锻炼的积极性。(4)避免血管内膜的损伤:提高静脉穿刺技能,避免下肢静脉的穿刺,同时减少同一静脉多次穿刺及长时间留置静脉导管;避免静脉注射对血管刺激性强的药物。

1.2.2.4 严密观察早期症状 典型临床表现:下肢肿胀、增粗、疼痛、皮温增高和肤色加深。认真听取患者的主诉,对比观察双下肢肢体周径、肢体色泽、温度、肿胀程度和感觉运动情况,并做好记录。

1.2.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DVT的发生率、住院治疗时间;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护理满意度=(满意例数+较满意例数)/总例数× 100%。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DVT发生率比较 干预护理组中2例发生DVT,经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无死亡病例及下肢功能不全发生。常规护理组中9例发生DVT,均给予内置腔静脉滤器,预防栓子脱落,1例83岁男性患者,诊断为股骨颈骨折,术前发现患肢DVT,给予内置腔静脉滤器后于第2天死亡,1例50岁女性患者,诊断为胫腓骨粉碎性骨折,术后当天发生DVT,栓子脱落导致肺栓塞死亡。干预护理组2例发生DVT。干预护理组DVT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治疗时间短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DVT发生率及治疗时间比较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干预护理组护理满意度(99.0%)高于常规护理组(9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3 讨 论

著名的法国病理学家Virchow 1856年提出DVT三大因素:血流缓慢,静脉壁损伤,血液的高凝状态。目前,其观点已得到了临床验证。下肢骨折患者入院后,因骨折的原因,需长时间卧床休息,患肢的制动,下肢肌肉处于松弛状态,静脉血流驱动力减低,血流轴向运动减慢,导致下肢静脉血液回流缓慢,血液滞留在静脉内,可出现大量的白细胞积聚,在移向内皮细胞和基底膜之间的过程中,造成内膜损害,若激活凝血过程就可能并发血栓形成[5-7],手术创伤可以引起血小板反应性改变,造成高凝状态,术中使用止血带及牵拉,可引起下肢静脉受压变形,容易造成静脉内膜损伤,因此下肢骨折患者是DVT的高危患者[8-9]。据报道,下肢DVT会增加肺栓塞的发生率[10],给患者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

临床上预防DVT形成的意义远大于治疗,2013年8月,本科医务人员针对科内发生DVT而导致的死亡案例,根据DVT发生的原因,经过讨论、分析后,制订了预防下肢骨折患者发生DVT的有效护理措施:(1)在疾病相关知识方面及心理方面给予解释,及时沟通,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改变患者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同时护士长对护理质量加强督促及质控,增加患者的主动性和预防、治疗的依从性;(2)患肢早期使用空气压力波治疗仪,以促进血液的回流,预防下肢骨折患者DVT的形成;(3)早期指导患者行患肢功能锻炼,督促患者认真、正确进行,并及时给予评价。

本研究结果发现,干预护理组患者的DVT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早期进行有效护理干预是预防下肢骨折患者DVT的关键,有利于患者身心的康复,并减少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1]赵群,陈金宝.外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5:495-496.

[2]孙宁,李宇能,刘亚波.术前下肢骨折患者中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分析[J].山东医药,2010,50(44):34-35.

[3]师闻.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7(7):212-213.

[4]刘炎琴.空气压力波治疗仪预防长期卧床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14):1120-1121.

[5]余苑.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J].现代医院,2010,10(2):92-94.

[6]邱丽霞.系统性护理干预预防下肢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6):56-57.

[7]陈似霞,莫新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1):101-102.

[8]罗艳艳.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的效果评价[J].吉林医学,2014,35(7):1544-1545.

[9]张世琴.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7(24):102-103.

[10]程锦珍,邱雪,周仲辉,等.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应用体会[J].当代医学,2012,18(9):11-12.

10.3969/j.issn.1009-5519.2015.23.044

B

1009-5519(2015)23-3635-02

2015-06-25

2015-08-27)

周莉(1978-),女,四川遂宁人,主管护师,主要从事骨科临床护理工作;E-mail:110879187@qq.com。

猜你喜欢
患肢下肢血栓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血栓会自己消除么? 记住一个字,血栓不上身!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血栓最容易“栓”住哪些人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腰交感神经节射频治疗糖尿病下肢病变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