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实施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靶向控制静脉滴注的麻醉学研究

2015-07-12 18:51谭亚平
现代医药卫生 2015年23期
关键词:丙泊酚芬太尼胆囊

谭亚平

(武胜县中医医院麻醉科,四川广安638400)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实施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靶向控制静脉滴注的麻醉学研究

谭亚平

(武胜县中医医院麻醉科,四川广安638400)

目的 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实施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靶向控制静脉滴注的麻醉效果。方法 将该院2012年3月至2015年6月收治并确诊的244例胆囊疾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22例。两组患者均实施相同前期处理及麻醉诱导方案,对照组在麻醉诱导完成后给予浓度1%的异氟醚实施静脉复合吸入麻醉以维持麻醉效果;研究组在麻醉诱导完成后给予2 μg/mL丙泊酚及4 μg/mL瑞芬太尼的复合维持麻醉剂实施靶向控制静脉滴注。对比两组患者麻醉全程生命体征变化、术后恢复效果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各时段观察点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及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1~3时的心率及平均动脉压显著高于T0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各时段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0时的心率及平均动脉压,T0~3时的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T1~3时的心率、平均动脉压显著低于对照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率(9.84%)显著低于对照组(28.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实施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靶向控制静脉滴注可起到稳定生命体征的麻醉效果,有利于患者术后的麻醉苏醒,术后麻醉药物不良反应更少。

胆囊切除术,腹腔镜; 哌啶类; 输注泵; 麻醉; 丙泊酚; 瑞芬太尼

在临床上,胆囊疾病最常见的病种包括胆囊炎、胆囊息肉及胆结石[1],此类患者一旦保守治疗无效或结石体积显著增加,或是炎症/结石已经对机体生理状态造成了显著的负面影响,则需实施外科手术治疗。随着外科诊疗技术的不断升级,腹腔镜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而在肝胆外科领域尤其有着成熟而重要的应用。胆囊疾病患者在病变进程达到一定程度,且吻合腹腔镜手术指征的情况下,可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该术式创伤轻微,并发症风险低,患者术后恢复快,故其临床依从性好。但需要注意的是,术前的外科麻醉是保障手术安全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同时也是直接与术后并发症息息相关的必要因素[2]。科学的麻醉方案及临床麻醉水平可直接影响手术进程及患者术后状态。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单纯实施静脉麻醉复合吸入麻醉,但该麻醉方案其麻醉深度无法调节,药物容易在患者体内显著蓄积,患者术后多不能按时苏醒。本院近年来开展了腹腔镜胆切除术的麻醉学专项研究,应用丙泊酚及瑞芬太尼实施靶向控制静脉滴注(以下简称靶控输注),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已申报本院伦理委员会进行项目审批许可并得以开展实施。研究对象为本院2012年3月至2015年6月确诊并收治的244例胆囊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经由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肝胆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予以临床确诊。同时排除严重心脑血管疾病、严重血液系统疾病、脏器功能不全、严重感染、严重糖尿病、肝胆创伤、腹腔镜手术禁忌证及对本研究应用麻醉药物过敏等不适宜纳入本研究的患者。所有患者或其家属均自愿参与受试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将244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2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1.2.2.1 前期处理 全部患者术前半小时给予阿托品0.5 mg肌内注射,苯巴比妥100 mg肌内注射。送入手术室后实施常规生命体征监护,监护内容包括体温、血压、呼吸、脉搏及血氧饱和度,然后为其建立静脉通道。静脉通道建立后,开始实施麻醉诱导,给予瑞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号:6141002)0.5 μg/kg、维库溴铵0.04 mg/kg、咪达唑仑0.1 mg/kg制成的生理盐水复合制剂静脉给药实施麻醉诱导。

1.2.2.2 对照组 本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完成后给予浓度1%的异氟醚实施静脉复合吸入麻醉以维持麻醉效果。

1.2.2.3 研究组 本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完成后给予丙泊酚及瑞芬太尼复合制剂实施靶控输注。配制成2 μg/mL丙泊酚(四川国瑞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号:1409302)及4 μg/mL瑞芬太尼的复合维持麻醉剂,应用TCI-Ⅰ型输注泵实施血浆靶控输注给药,从而实施维持麻醉。在手术全程麻醉医师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相关指标,适时优化滴注速度。

1.2.2 观察指标

1.2.2.1 两组患者麻醉全程生命体征变化 以麻醉诱导前(T0)、腹部首次穿刺时(T1)、CO2气腹建立10 min后(T2)、术毕腹腔镜所有器械撤出(T3)作为观察时间点,对比两组患者各观察时间点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1.2.2.2 两组术后恢复效果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完成之后的自主呼吸时间、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

1.2.2.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各观察时间点生命体征指标比较 研究组各时段观察点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及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1~3时的心率及平均动脉压显著高于T0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各时段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0时的心率及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0~3时的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T1~3时的心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动脉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各观察时间点生命体征指标比较(±s表)

表2 两组患者各观察时间点生命体征指标比较(±s表)

注:与对照组同时间点同指标比较,aP<0.05;与同组T0时比较,bP<0.05;1mmHg=0.133 kPa。

组别研究组n T0 T1 T2 T3122对照组122指标心率(次/分)平均动脉压(mmHg)血氧饱和度(%)心率(次/分)平均动脉压(mmHg)血氧饱和度(%)78.5±5.2 97.6±5.8 98.4±0.39 77.6±5.3 98.1±5.2 98.4±0.38 82.7±4.6a98.2±6.1a98.4±0.37 97.3±4.9b116.9±7.0b98.4±0.36 84.5±4.4a100.3±6.4a98.4±0.48 108.6±5.8b119.7±6.5b98.5±0.45 84.7±4.1a101.6±5.7a98.4±0.50 122.1±6.5b121.8±6.8b98.5±0.49

2.2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效果比较 研究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效果比较(±s表,min)

表3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效果比较(±s表,min)

注:-表示无此项。

组别研究组对照组n 自主呼吸恢复时间 苏醒时间 拔管时间122 122 t P --7.2±1.9 10.5±2.6 11.32<0.05 7.3±1.2 11.7±2.1 20.09<0.05 10.2±1.1 19.3±2.5 36.80<0.05

2.3 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发送恶心呕吐9例、嗜睡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84%;对照组发生恶心呕吐24例、嗜睡1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69%。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94,P<0.05)。

3 讨 论

在临床上,胆囊疾病的发病率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尤其是饮食结构越来越偏重于高脂肪、高热量。事实上,胆囊疾病的诱因非常明确,肝脏合成胆汁酸成分异常,继发胆汁淤积及异常成分的化学刺激、细菌感染、胆道寄生虫等[3]均可诱发此类疾病。虽然胆囊疾病患者可依靠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得以根治,然而腹腔镜手术需建立刺激腹膜及腹腔脏器的CO2气腹,同时麻醉时也要进行长时间气管插管,这均会对患者身体造成显著的应激刺激,导致患者心率及血压升高[4]。因此,此类患者需通过科学的麻醉方案在顺利完成围术期麻醉的同时稳定生命体征。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以往在麻醉诱导成功后给予静吸复合麻醉实施维持麻醉,这类麻醉药物对呼吸道刺激性非常大,而且吸入麻醉时,由于患者呼吸频率的不可控性,直接导致患者吸入麻醉药物浓度的不可控,很多患者在术后由于其吸入了大量的麻醉剂,术后恢复缓慢,且可显著诱发恶心呕吐、嗜睡等由残留的麻醉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5-6]。因而,麻醉学研究者不断进行研究和探索,以期改进麻醉方案,消除或缓解这一缺陷。

静脉麻醉的给药浓度可控且注射稳定,而随着医疗器械技术的不断更新,靶控输注技术也逐步应用于麻醉学领域。静脉靶控输注给药起效速度迅速,浓度调节方便、操作简单,因此应用于麻醉诱导后的维持麻醉具有较好的价值。丙泊酚系新型烷基酸类短效静脉麻醉剂[7],其药效发生迅速,一般静脉诱导剂量给药40 s即可使患者入睡,起效周期短,2~8 min药物即可失效,不会长期在体内发挥神经系统抑制作用,故广泛应用于临床外科麻醉诱导及维持给药中。瑞芬太尼系强力超短效阿片类麻醉镇痛剂[8],与丙泊酚联合应用进行靶控输注,既能够很好地保障麻醉药物的血药浓度,起到稳定的麻醉效果,又可以避免麻醉药物摄入过量,引起明显的术后不良反应。同时,这种混合麻醉剂的应激拮抗作用比较显著,能够使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因此能够显著保障患者的围术期生命体征状态。

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开始后至手术结束时的心率及平均动脉压平稳,对照组患者在维持麻醉开始后,心率及平均动脉压显著提升,研究组患者手术期间心率及平均动脉压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研究组的维持麻醉方案能够使患者生命体征更平稳。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在手术期间无显著变化,主要由于患者一般状态好、脏器功能无异常,同时术中适时地给予吸氧处置。研究组患者自主意识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均比对照组更早,提示研究组的麻醉方案更能控制患者体内麻醉剂的摄入。同时,研究组其不良反应更低,也进一步证实了研究组的麻醉方案极大地减轻了麻醉药物在患者体内的术后残留。

综上所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实施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更能起到稳定生命体征的麻醉效果,有利于患者术后的麻醉苏醒,术后麻醉药物不良反应更少,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1]杨建生,张伟,马民玉,等.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老年手术患者中性粒细胞凋亡及白介素-10水平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1):2550-2551.

[2]欧阳欢.不同剂量丙泊酚联合雷米芬太尼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比较[J].山东医药,2011,51(38):110-111.

[3]赵景祥.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对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效果[J].中国实用医刊,2014,41(4):80-82.

[4]车银锋,薛慧英.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对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4,9(19):202-203.

[5]李爱玲.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对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效果分析[J].临床医学,2014,34(8):99-100.

[6]尹卫国.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对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探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6):34-35.

[7]李喜松.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中的应用[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3,11(5):426-427.

[8]石一峰,何永越,邱俊然.低腹压硬膜外麻醉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2):42.

10.3969/j.issn.1009-5519.2015.23.041

B

1009-5519(2015)23-3627-03

2015-08-05)

谭亚平(1972-),男,四川武胜人,主治医师,主要从事临床麻醉工作;E-mail:zw13908146167@163.com。

猜你喜欢
丙泊酚芬太尼胆囊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中对寒战和牵拉痛的预防作用
胆囊切除术后胆囊残株内钛夹超声误诊结石1例
胆囊底缝线牵引两孔免夹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操作体会
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的临床意义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腹腔镜手术麻醉效果对比观察
地佐辛联合丙泊酚应用于无痛人流的临床探讨
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联合应用对兔小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
丙泊酚联合异氟烷与丙泊酚联合芬太尼在小儿外科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