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焦 瑞
论河南省农业科普旅游评价与开发①
——以郑州为例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焦瑞
摘要:农业科普旅游能够满足现代旅游者休闲娱乐、认知学习等多层次需求,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本文以农业发达区域河南郑州为研究对象,首先从农业科普旅游资源的含义和类型对农业科普旅游资源进行概述;其次介绍了郑州农业科普旅游资源开发历程、条件和现状;再次总结出农业科普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科普内涵挖掘不足,开发分散等;最后提出重视深度挖掘科普内涵,开发创意旅游项目等对策。
关键词:农业科普旅游资源 评价 开发
农业科普旅游是农业资源、科普形式和旅游活动三者的综合,是旅游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如今西方国家农业科普旅游日渐成熟,表现出强劲的生命力。作为一种以新兴产业带动传统资源发展的产业,农业科普旅游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郑州抓住了这个机遇,遵守市场经济规律,创新观念,因地制宜开发农业科普旅游资源、发展农业科普旅游,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提升河南农业综合利用率,打造河南农业品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我国的农业科普旅游整体处于起步阶段,缺少相关理论的指导,导致郑州农业科普旅游资源的开发存在许多问题。
2.1 农业科普旅游资源的含义
农业旅游资源以农业及相关资源为吸引物,把具有相关需求的旅游者作为主要客源,为开发经营者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人文资源。科普旅游资源是具有较强的知识性、教育性和科学性,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为开发经营者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等综合效益的各种自然和现代科学技术资源。农业科普旅游资源是农业旅游资源和科普旅游资源两者结合形成的一种复合型的旅游资源,以农业旅游资源为基础,以农业旅游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普及农业及其相关方面的知识为目的。
2.2 农业科普旅游资源的分类
依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中的旅游资源分类原则、对象和结构,农业资源包括两个类型,即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人文资源。其中农业自然资源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生物资源;农业人文资源主要包括:文化传统、历史遗存和科学技术等类型。郑州农业科普旅游资源可以分为以下五种类型,即地文景观类、水域风光类、气候生物类、科技园区类和其他类,如表1所示。
表1 农业科普旅游资源分类
郑州降水多、河流多,地上、地下水源丰沛且大部分地区土壤肥沃,植被丰茂,种类多样,还有多种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生物多样性为郑州开发农业科普旅游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如普兰斯薰衣草庄园、富景生态园、侯寨乡樱桃沟、黄河游览区、尖岗水库、雁鸣湖生态旅游区、国家森林公园、嵩山国家森林公园、金鹭鸵鸟观赏园、巩义市汇鑫芳香世界等都是郑州发展农业科普旅游的资源。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郑州市的农业旅游逐渐起步。自2003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公布首批全国农村科普示范基地,郑州及河南省各个地区都开始着手开发农业科普旅游项目。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郑州农业旅游项目呈现出依托农田、水体、森林等资源的多彩样式。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郑州农业旅游资源向具有知识性、教育性和科学性的科普旅游方面发展。例如郑州植物园、郑州国家森林公园、嵩山国家森林公园、郑州金鹭鸵鸟观赏园、河南省农业高新科技园、中原农业博物馆、河南省农业科技展览馆等。这些农业科普旅游产品的开发,不但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大大提高了生态效益。在2011~2015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县名单中,河南省有58个县(市、区)名列其中,郑州惠济区、中牟县、巩义市、荥阳市、新密市等荣登榜单。
4.1 农业科普旅游资源的科普内涵挖掘不足
目前由于开发以当地的农民为主,地方政府只是象征性的管理,郑州农业科普旅游资源的开发普遍缺乏科学文化内涵和农业文化特色。如郑州市森林公园,尽管形成了依靠森林树木为主的农业旅游活动形式,但目前郑州市森林公园的农业科普旅游资源开发的形式还局限在参观游览、篝火晚会、野炊、拓展训练、垂钓烧烤等项目上,没有普及关于树木的科学知识,游客参观游览之后对大部分树木的生长环境、名称、种类和特征等还是一无所知。
4.2 活动单一,季节性强,缺乏持续性
郑州农业科普旅游部分产品结构相对单一,仍停留在以传统的观光产品为主导。农业科普旅游资源开发缺乏创新意识、“克隆”多、产品大同小异,缺乏特色和深度。由于农业科普旅游资源季节性强等特点导致其缺乏持续性,因而许多农业科普旅游景区都采取观光、采摘为主,形式千篇一律。农业科普旅游资源开发难创新、易复制,景点开发大同小异,导致游客多次游览之后,热情消退。另外,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像观赏性较强、参与体验性较为薄弱的郑州樱桃沟、草莓园、普兰斯薰衣草庄园等果园、花木园在应季产品成熟时,推出主题项目游。可是当时令过去,许多景区生意惨淡,门可罗雀,各种旅游服务配套设施也成了摆设,利用率很低。
4.3 农业科普旅游资源开发分散且规模小
郑州农业科普旅游资源的范围广、类型多,但总体分布不均匀。资源开发分散且规模比较小,功能单一,集群效应差,不能让旅游者“一眼目睹”所有的景观。另外现有许多资源的开发还限于“单兵作战”,不能较好地把农业科普旅游资源开发与科研机构、旅游公司、运输企业、生产加工企业等作为一个产业链进行一体化经营。这种情况既增加了农业科普旅游资源开发经营的成本,也增加了旅游者的消费费用。
4.4 宣传方式传统且旅游区知名度不高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通过互联网进行旅游营销宣传是最为高效和便捷的方式。而在郑州农业科普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高科技、信息化的营销手段运用还非常的落后,一些景区只是通过网络对农业科普旅游进行简单的宣传。另外,宣传范围仅仅局限在周边的市县或者邻省地区。随着农业科普旅游遍地开花,更应加大对农业科普旅游资源知名度的宣传。由于郑州农业科普旅游对外的宣传促销薄弱,没有打造成强势品牌,就造成了郑州农业科普旅游资源的吸引力下降,很多地区的游客很少甚至没有听说过郑州农业科普旅游。
5.1 充分挖掘农业旅游资源的科普内涵
目前,郑州农业科普旅游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因此要根据国务院2009年通过的《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把提升农业科学文化内涵贯穿到科普旅游活动吃、住、行、游、购、娱的各个环节。不但要提升科普知识创意,而且要深挖科普内涵,使农业旅游资源和科学文化相互交融。在旅游项目设置上,将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与图文声像等解说方式相结合,把知识性强的农业旅游资源由浅入深,通俗易懂,形象生动地融入到旅游活动中。另外,也要增加农业科普旅游资源的科技示范功能,把新品种、新设施、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运用充分展示给旅游者,让更多的旅游者了解农业的发展和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做到对资源有序开发,力求少而精。
5.2 开发农业科普旅游体验项目
传统的农业科普观光游对旅游者的吸引力已经降低,新兴的农业科普体验游日趋得到旅游者的青睐。比如旅游者通过参加种植、放牧和农业科普知识讲解等参与性活动得到一定的报酬,用来抵消购买旅游产品的部分费用,这不仅为旅游者节省了旅游费用,还可以让旅游者主动参与到农业科普活动中来,学习农业知识。此外,也可布置传统的农机具、水车、风车、石碾、石磨和现代农业科技等供游客参观、学习、使用,用以丰富农业科普旅游活动的参与性,同时也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扬。开展农产品种植、农业文艺晚会、垂钓比赛、农业知识竞答等兼有娱乐和教育意义的参与性较强的活动以满足旅游者农业生活体验、学习相关知识的需求。
5.3 实行规模化、产业化经营
由于郑州部分农业科普旅游产品季节性强,产品结构单一,因此需要与周边农业科普旅游相关的资源进行产业合作,联合经营,对农业科普旅游资源进行深度开发,拓宽普及农业知识的宽度。例如把西起黄河风景名胜区,东至中牟雁鸣湖这一带地区中的丰乐农庄、绿源山水、普兰斯薰衣草庄园、乡河湾、金地人家、富景生态园、中牟农业国家公园、萊骏绿色农庄等庄园建成一个农业科普旅游集聚园。通过集聚园的建设可以使相对松散的旅游资源产生规模效益,丰富产品类型。还可以通过对农业科普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建成具备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多种功能的综合景区。
5.4 加大宣传力度,建立互联网农业体系
为提升农业科普旅游的整体宣传力度,郑州政府主管部门应该和企业携手,充分运用各种信息工具和手段,如电视、网络、讲座、展览、微电影等开展工作。在宣传农业科普旅游产品时,要着重体现当地农业文化的内涵。并做到有重点、有目的,通过特色代表性产品树立龙头品牌,这样才能吸引更多游客的眼球。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建立互联网农业体系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趋势。例如在创意农业园里,通过搜集作物和动物生长环境参数,把数据传输到计算机,实现作物和动物生长环境参数不符合预先设置的标准时远程智能控制,靠无人机实施喷药施肥、通风、遮光、给水、喂养等操作。通过雷达和GPS导航,保证作物和动物生长环境处于理想状态。“互联网+农业”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成本,也能让旅游者充分体验农业与科技融合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王灵恩,何露,成升魁,闵庆文.驱动因素视角的我国农业旅游发展模式与策略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2,20(06).
[2] 王继东.郑州市休闲农业发展的SWOT分析[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3(04).
[3] 刘晓静,梁留科.国内科普旅游研究进展及启示[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3(03).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5)07(c)-144-03
基金项目:①2015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河南省农业科普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2015-ZC-028)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