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学院 何调霞
产业经济Industrial Economy
保护与传承视阈下的遗产旅游地开发
——以无锡古运河为例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学院 何调霞
摘要:无锡古运河段见证和承载了吴文化、运河文化、工商文化三大文化的起源与兴衰,是我国京杭大运河历史最久、文化内涵最丰富、传统风貌最浓厚的河段之一。它保留了古运河水弄堂的风貌,被誉为“运河绝版地、江南水弄堂”。本文介绍了古运河沿岸旅游资源,分析了古运河旅游保护开发现状和开发对策建议。
关键词:旅游资源 保护与传承 遗产旅游地 古运河
申遗是对遗产更好的保护和传承。2014年6月,京杭大运河成功申报世界遗产,京杭大运河全长约1794公里,共包括十大河段,申报的系列遗产包括河道遗产27段,相关遗产共计58处遗产点。申遗后旅游资源合作性保护将是未来运河沿线城市面临的重大课题。
表1 无锡运河沿线旅游资源遗存
表2 无锡古运河旅游资源优势分析
无锡是京杭大运河唯一穿城而过的城市,境内古运河总长40.8公里,是大运河中的重要节点。无锡运河沿线历史遗迹丰富(表1),旅游资源优势明显(表2)。其中,南长区古运河风光带是大运河中保存风貌最完整,遗存历史文物最多,最具江南运河水乡风情的精华地段之一。
无锡市被列入国家大运河遗产的运河段包括江南运河无锡城区段以及黄埠墩、西水墩和清名桥历史街区3个遗产点。江南运河无锡城区段开凿于公元前495年,在无锡形成环城运河,也使无锡成为大运河所有沿线城市中独一无二的“龟背城”格局。西水墩旧称窑墩,墩上还曾建有水仙庙和茂新面粉厂(现为民族工商业博物馆)。清明桥街区集寺、塔、河、街、窑、宅、坊、弄、馆等众多古代人文景观于一体,涵盖运河文化、江南民俗文化、民族工商业文化、宗教文化等多种形态,被誉为“运河绝版地、江南水弄堂”[1]。
无锡古运河自1992年启动保护、整治以来,至今已完成核心区保护性修复面积11.5万平米,创建了运河文化艺术馆,中国丝业博物馆,明清窑群遗址博物馆等活态博物馆,并复原建造了无锡“戏码头”,挖掘了“太湖船点”、“捏泥人”等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年均接待游客达600万人次。曾有业内专家认为,千年运河无锡段目前给世人呈现的盛景堪称21世纪江南版清明上河图。
无锡古运河启动保护、修复工程已有20余年,在运河沿河旅游规划、古建搬迁、修复、运河水上项目启动、道路修复和步行道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就,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2.1 古运河沿岸景观多,历史底蕴深厚,但内涵挖掘不够,未形成整体合力
作为大运河沿线最美的节点城市,千年古运河造就了无锡“千年吴地文明、百年工商繁华”,在运河两岸形成了一条特征鲜明、内涵丰富、元素众多、遗产厚积的线型文化带。其间分布着中国丝业博物馆、古窑群遗址、戏码头、名人故居、工业老厂房遗址等,这些景观见证了民族工商业的发源。
目前主要问题是许多老厂房破旧,老建筑、老遗址部分得到了修缮,部分在历史岁月中被毁损,很多建筑因历史久远被遗忘。人文景观尚未形成一条主线串接,文化内涵挖掘不够,还没有形成整体旅游合力和吸引力。
2.2 历史悠久,区位好,但知名度低,关联效应差
无锡古运河历史悠久,其核心段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位于无锡老城区,西濒新运河,东倚沪宁铁路、沪宁高速公路和312国道,南接太湖旅游区,北接市内最繁华的商业地段,是无锡城区的“南大门”,区位优势非常明显。
但在如此优越的条件下,古运河黄金游线未能得到旅游市场的推广,旅游产品知名度弱。关注古运河旅游动态,会发现古运河借势节日或活动营销比较少,以刚过去的中秋节、国庆节为例,锡城人都纷纷赴鼋头渚、梅园、蠡湖赏灯,但未听到古运河有活动。当前,各大景区都在借助信息化手段进行营销,而古运河手机APP、微信、微博等内容推送和营销宣传明显不足;网络营销方面,古运河旅游网站有“清名桥古运河景区官网”和“古运河旅游——古运河无锡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两个,但网站的信息更新严重滞后,目前仍停留在2014年元旦之前,未能凭借资源的独特性达到引客、留客的运用效应。
2.3 历史文化街区中传统建筑与现代时尚元素失调
昔日的南长街是商铺林立、摊贩云集,老街上有米行、书店、理发店、茶楼、戏馆等。在遗产地保护修缮中,按照“吴文化的窗口、古运河的精华、老无锡的缩影”的理念,对古迹文物进行修缮、移建、复建。现在的南长街两侧也是商铺,不过在这些老式建筑里,如今却充盈跳跃着咖啡、西餐、酒吧、动漫等各种时尚创意元素。为了吸引客源、留住游客,打造休闲街区,引进洋店本毋庸置疑,但整条街区上时尚创意店远多于当地传统店面;另外,古运河沿岸一些街区的架空电缆,古建筑、古民居外的空调外机,使建筑本身变得矛盾,显得文化底蕴不够深厚。
2.4 古运河水环境保护仍然任重道远
古运河航运在历史上对无锡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今天,运河水上航运仍然在造福无锡百姓。无锡当地对古运河的治理和保护从未间断。为解决运河流经市区河道狭窄、交通堵塞的问题,于1958年经国务院批准制定京杭运河无锡市区改道方案,于1979年完工长11.24公里的新河道。市区河道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逐步禁航,对河道分段清淤、截污、动水换水、修复生态,并对运河沿岸的化工厂、农药厂、电镀厂、染料厂实行关闭,以改善运河的水质。
尽管运河水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但水污染的问题仍然严峻,古运河水质泛黄,40%~50%的原因是泥浆排放造成,其中既有水上偷排,也有通过城市排污管和岸边偷排的。虽然有关部门加强了管理,但是要从污染源头解决运河水污染的道路仍然漫长。
3.1 整合运河沿岸旅游资源,提高产品整体吸引力
针对运河沿线景观未形成合力的情况,深挖景观内涵,提炼主题,用主线串联各旅游节点,各节点设置讲解系统,提高旅游景观整体吸引力。具体来说,运河旅游可打造三条旅游主线:岸上文化游、水上体验游和岸上休闲游。
(1)岸上运河文化观光游:这条线上的遗址、民俗彰显着古运河曾经的辉煌,串联着古运河的生活文化、民族工商业文化、古建遗址景观文化、宗教文化和水弄堂文化,如古运河灯会、“戏码头”、南禅寺、南水仙庙、南下塘书场老字号,因米市、布市、丝埠和钱埠闻名的“四大码头”,永泰丝厂、古窑群、名居名宅、牌坊、传统作坊等。
(2)水上运河文化体验游:包括南长街运河段、伯渎港和南跨塘桥北侧运河段,游人乘船游览,听着锡剧、欣赏着运河两岸风光,恢复重建的生活场景能带给游客古运河的记忆片断。此类旅游产品分日游和夜游项目,主要有游船、茶馆、水吧、戏院、水舞台、灯会运河、水船巡游等水上商业、水上节事组成,主要依托水体,打造水上体验活动。
(3)岸上休闲体验游:街区引入非遗项目,向游人展示玉雕、泥人、紫砂、锡绣等非遗作品和它们的制作过程;老手艺作坊展示藤艺制作、老虎灶,与婚庆有关的民俗文化未来也将在这里展示。同时,古建筑与现代时尚创意元素结合,游览街区还有各类美食、酒吧、概念书店、LOFT工作室、名家艺术工作室、创意产业、艺术工作室、手工坊、时尚店、青年旅社等。将这些资源整合,打造岸上休闲体验游。
3.2 策划旅游活动,加大营销宣传,实现引客留客联动效应
古运河旨在打造“运河活态博物馆”,对遗产、民俗的展示应结合活动策划让其真正“动起来”。如深度挖掘本土文艺资源,通过论坛、节庆等形式扩大影响力,每逢节庆均设置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借势营销。如2月新年庙会、元宵灯会,3月百花节,4月吴文化艺术节,5月民俗文化艺术节,6月端午美食节、9月中秋赏月、灯会,10月啖蟹节,1月跨年晚会等。
在信息化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与广度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营销手段多样化、便捷化,古运河景区要充分借助媒体手段进行营销。运河景区有微信、微博平台,但营销力不足,应在微信、微博平台上及时推送旅游活动消息,让用户第一时间获取;旅游区域内提供免费wifi,在醒目的位置设展板告知游客扫微信或下载手机APP进行自助游;实时、及时更新官网信息,及时发布相关动态,吸引客源、留住客源,实现食、住、行、游、购、娱联动效应。
3.3 加快周边环境的改善,保持运河沿岸的原真性
政府要出面治理排水、排污,改造基础设施;电源干线采用电缆埋地铺设,统一采用地源热泵,在风景廊道上不放置空调室外机。运河原真性保护方面,原住民是古民居历史和文化的延续,原住民是民居的活文化[2],因此,在古运河保护修复工程中,应该适度根据需要搬迁,把运河的魂留住。为了满足现代人生活需要,打造古运河休闲氛围,街区引入了不少洋店和时尚创意产业,为保护、留住运河古韵,一定要甄别适合的产业,在核心街区洋店和创意店在数量上要与引进的非遗项目店平衡。
3.4 保护、传承与创新并举,与沿线城市开展合作性保护
首先,古运河是流淌的文化,对其的开发利用要从保护开始。对承载着运河文化、吴文化和民族工商文化的文物古迹进行保护;对运河两岸的24处文保单位进行保护;对28处历史古建筑根据情况进行修复和保护;对工业遗存、工厂进行保护性改造、搬迁,对锡剧、评弹、泥人、砖雕、丝绸、民俗小吃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
其次,传承,即运河文脉传承。传承的最好办法是将物质的、非物质的文化遗产进行动态、活化再现,打造运河活态博物馆。具体来说,静态展示包括水弄堂、民居、桥、水体、古窑、老工厂、老字号等遗存,动态展示包括居民的生活生产、节事表演、场景解说等[3]。
最后,创新。古运河在发展中遭受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和污染,因此,在保持原生态的基础上,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河水清淤、治理;引进低碳、节能的新能源技术,减少空调等现代化设施运行中对古运河的破坏,这是生态面貌保护方面的创新。另外,古运河风貌、建筑古旧,但生活随着文明的进步不断在发展,因此,在运河沿岸引进一些时尚创意、文博艺术、美食娱乐等商业,这是满足现代人生活方式的创新。
与此同时,后遗产时代的保护更为重要,沿线任何城市的水质污染都会对沿线运河造成破坏,因此,各运河城市要联手,开展合作性保护运河行动。
参考文献
[1] 佚名.无锡市清名桥街区:江南水弄堂 运河绝版地[N].中国文化报,2010-4-23.
[2] 袁青霞.无锡市惠山古镇旅游开发模式及对策研究[J]旅游纵览,2013(6).
[3] 汪芳.用“活态博物馆”解读历史街区——以无锡古运河历史文化街区为例[J].建筑学报,2007(12).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5)07(c)-129-03
作者简介:何调霞(1981-),女,汉,甘肃省天水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旅游经济、旅游地理、城市旅游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