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玲,刘乐彬,孔立红
( 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 武汉43000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在发达国家肥胖症已成为第四大医学社会问题[1]。肥胖乃百病之源,它常伴发高血压、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病变等,如何减肥成为了当前一个较为流行的话题。针灸及穴位埋线均是当前治疗单纯性肥胖常选择的方法,为了探讨两者的异同,笔者通过对近10年来针灸及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分析,就两者的临床用穴规律进行了梳理、比较。
选用2005 年1 月至2015 年1 月收录于三大中文数据库( 万方、维普、CNKI) 的针灸及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文献。
1.2.1 检索策略 主题词( 单纯性肥胖or 肥胖or 减肥) + 关键词( 针or 针灸or 针刺or 埋线or 穴位埋线) ,电子检索三大中文数据库。
1.2.2 纳入标准 ①明确诊断为单纯性肥胖,并有明确的诊断标准和疗效评价标准; ②以针刺( 包括电针) 、穴位埋线为主要干预措施,单独或结合其他方法( 包括耳针、火罐等) ;③随机对照试验、临床对照试验和临床病例观察。
1.2.3 排除标准 ①未明确诊断为单纯性肥胖的文献,涉及肥胖其他并发症的文献,动物实验、细胞和组织学的研究文献;②综述性文献、基础研究、回顾性研究、个案报道和重复发表的文献;③以药物或非针灸疗法作为单独治疗手段治疗单纯性肥胖患者的文献; ④无具体取穴的文献;⑤研究结果显示为无效或无统计学意义的文献。
1.2.4 文献筛选 由2 人分别仔细阅读所获文献的文题、摘要和全文以确定是否符合,并交叉核对。
1.2.5 资料提取 将纳入的文献按其治疗手段分类整理,建立Excel 数据库,采用2 人录入,1 人矫正的方法,提取文献信息,按治疗手段、题目、作者、有效率、选用腧穴逐项纪录,采用计数资料的统计描述进行统计分析。
按照检索策略,三大数据库共检索出837 篇文献。根据排除标准,最后纳入文献149 篇,其中针刺为主( 针刺加穴位埋线除外) 治疗单纯性肥胖的相关文献86 篇,穴位埋线为主( 针刺加穴位埋线除外) 治疗单纯性肥胖的相关文献63 篇。
入选文献中,针刺为主( 针刺加穴位埋线除外) 治疗单纯性肥胖的相关文献86 篇,其中有62 篇采用辨病加辨证的方式选穴,占72.09%;22 篇采用辨病选穴,占25.58%;2 篇采用辨证选穴,占2.33%。穴位埋线为主( 针刺加穴位埋线除外) 治疗单纯性肥胖的相关文献63 篇,其中有39 篇采用辨病加辨证的方式选穴,占61.90%;15 篇采用辨病选穴,占23.81%;9篇采用辨证选穴,占14.29%。
入选文献中,针刺为主( 针刺加穴位埋线除外) 涉及89 个穴位,总频次为803 次,穴位埋线为主( 针刺加穴位埋线除外) 涉及61 个穴位,总频次为451 次,现统计出天枢、中脘、足三里、大横、关元、气海、丰隆、三阴交等8 穴为针刺治疗肥胖病使用频次较高的主穴; 天枢、中脘、丰隆、大横、足三里、关元、气海、带脉等8 穴为埋线治疗肥胖病使用频次较高的主穴。其中针刺及穴位埋线选穴频次排列前20 位的穴位见表1。
表1入选文献中针刺及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选穴情况
由表1 可知,针刺及埋线减肥选用频率较高的主穴主要分布于脾经、胃经、任脉上,且两者在选穴方面,差异不大。特定穴应用方面,两者募穴、合穴使用频次均较多,而埋线背俞穴的选择较针刺频繁。
表2入选文献中针刺及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部位应用情况
针灸及埋线减肥时,其穴位多以腹部、下肢部的穴位为主,两者无明显差异,但穴位埋线背部较针刺使用相对频繁,具体见表2。
单纯性肥胖的中医辨证分型常可分为以下5 型:胃肠腑热证、脾虚湿阻证、脾肾两虚证、肝郁气滞证、阴虚内热证。86 篇针刺为主减肥的文献中,64 篇报道了辨证选穴,其中包括胃肠腑热证( 52,60.46%) 、脾虚湿阻证( 52,60.46%) 、脾肾两虚证( 45,52.33%) 、肝郁气滞证( 42,48.84%) 、阴虚内热证( 16,18.60%) ;63 篇穴位埋线为主减肥的文献中,48 篇文献报道了辨证选穴,其中包括胃肠腑热证( 34,53.97%) 、脾虚湿阻证( 31,49.21%) 、脾肾两虚证( 27,42.86%) 、肝郁气滞证(21,33.33%) 、阴虚内热证( 7,11.11%) 。各证型的常用取穴见表3。
表3 针刺、穴位埋线的常见证型的常用取穴
由表3 不难发现,针刺及埋线减肥选用频次较高的配穴亦基本相同,但和主穴的选取一样。配穴多选用相应受损脏腑所在经脉的五输穴、背俞穴或其相表里经脉的五输穴、下合穴,其中相应脏腑的五输穴、背俞穴选用频次最高。如阴陵泉( 脾经合穴) 、脾俞( 脾背俞穴) 、太冲( 肝经腧原穴) 等。
针刺、穴位埋线均是通过对穴位的刺激来达到减肥的功效,通过对穴位的刺激,既能增强新陈代谢速度,加速脂肪分解,使脂肪细胞重新排列,又能抑制胃肠的蠕动及胃酸分泌,从而减轻饥饿感,减少进食量,同时抑制患者亢进的胃肠消化吸收机能,减少机体对能量的吸收,从而减少能量的摄入,达到减肥的目的。
从上述统计分析中,可以看出,针刺、穴位埋线在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用穴规律无明显差异。两者减肥的主穴主要集中在腹部、下肢部,其中脾经、胃经、任脉上的腧穴选用最多,原因有三: ①调理脾胃,《素问·通评虚实论》有: “肥贵人,则膏粱之疾也”[2],肥胖病多由于先天禀赋因素、过食肥甘厚味及久卧久坐、情志失调,脾胃运化失司,气机不畅,痰湿内阻,水谷精微失于输布,化为膏脂和水湿,留滞于肌肤、经络、脏腑而致[3]。古代医家亦认为肥人多痰湿,多气虚,多阳虚[4]。通过调理脾胃经脉,从而调理相应脏腑,以使脾胃运化正常,痰湿得化,则肥胖化生无源。②疏通局部经络,局部的肥胖是因为局部的经络阻塞、气血不畅所致,通过刺激局部穴位,可以疏通经络、行气活血。③调理冲任,使人体阴阳气血调和。募穴、合穴均为使用频次最多的特定穴,募穴是脏腑之气结聚之地,与脏腑关系密切,脏腑有病,常取募穴治疗。足三里为胃经合穴,阴陵泉为脾经合穴,而肥胖多责之于脾胃,故合穴亦使用较多。两组临床上均是辨病加辨证的方式选穴最多,辨证选穴常考虑选取相应受损脏腑所在经脉的五输穴、背俞穴及其相表里经脉的五输穴、下合穴。
[1] 李一新.浅析针灸减肥的优势[J]. 针灸临床杂志,2005,21( 1) :18-18
[2] 《黄帝·内经素问》[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6:5
[3] 陈利.特定主穴、配穴穴位埋线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30 例[J].中医研究,2013,26(7) :68-69
[4] 龚海洋,张惠敏,王睿林,等.古代医家对肥胖的认识[J].北京中医,2004,23(6) :336-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