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翠红,刘占文,纪 军△,洪 珏,刘 婕
(1.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上海200030;2.上海市同仁医院,上海200050)
腰部病证是以腰痛、腰痠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的统称。腰痛、腰痠只是临床症状,不是独立的病名,引起腰痛、腰痠的原因既可以是肾脏疾病,也可以是腰椎间盘病变,还可以是用力不当闪挫所致的急性腰扭伤。所以腰部病证的病因非常复杂,临床症状多缠绵难愈,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因此,对待腰部病证应尽快确诊,及早治疗[1-3]。
针灸歌赋是古人编撰的关于穴位、针灸治疗等方面的简单、易懂、便于记忆的一类歌赋。它将复杂繁琐的针灸学内容进行归纳、提炼,总结为语言精炼、内涵丰富、便于记诵的歌赋形式。备受历代针灸医家的重视和喜爱。针灸歌赋是古代针灸医家经验的总结,临床治疗相关的针灸歌赋体现了古代针灸医家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历经千年流传下来,保存了很多有价值的学术内容,值得进行深入挖掘,以指导现代的针灸临床及科研[4-6]。为此,笔者参照多种歌赋注释类书籍,结合自己的临床实验,对临床治疗相关的针灸歌赋进行了内容的解析,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数据库。数据库实现了检索功能,突破了书面知识的平面性,实现了知识的网络化、立体化,更容易发现歌赋内容中隐含的临床用穴规律及配穴经验。希望利用发现的规律指导针灸临床实践,从而提高针灸的临床疗效。
为摸索治疗腰部病证的常用有效穴位,以指导腰部病证患者的针灸治疗,对临床治疗相关的针灸歌赋中治疗腰部病证的穴位进行了总结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本数据库采用明代杨继洲编著的《针灸大成》[7]中所载的针灸歌赋内容建立数据库。参考李磊所著《针灸歌赋选读》[8]对所选歌赋的内容进行含义的解析。《针灸大成》所载临床治疗相关的针灸歌赋共计17 首,在参考古代及现代文献基础上,结合个人的临床经验,对歌赋内容进行条分缕析,逐字逐句进行含义的辨析。因古代的病名存在不统一问题,在解析时就采用统一词语代替歌赋中的同义词、近义词,如腰部病证均以“腰”作为疾病的病位名称进行关键词标引,并建立多个数据表。最后利用计算机编程语言进行程序的编写,使数据库实现了按穴位名称、疾病部位、歌赋名称等多个字段进行分别或组合检索。
以“腰”为关键词,按“疾病病位”进行检索,结果显示有13 首针灸歌赋中有腰部病证治疗的相关内容,这13 首歌赋是《长桑君天星秘诀歌》、《标幽赋》、《灵光赋》、《胜玉歌》、《通玄指要赋》、《玉龙歌》、《杂病穴法歌》、《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席弘赋》、《百症赋》、《拦江赋》、《玉龙赋》及《肘后歌》。涉及腰部病证治疗的处方为36 张,去除重复,剩余处方30张;涉及穴名31 个(58 穴次) ;涉及经脉11 条;涉及的主要病证包括腰痛、腰腿痛、腰痠、腰背痛、少腹痛连及腰部、腰软等。检索结果见表1。
对检索所得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发现临床治疗相关的针灸歌赋中腰部病证治疗的用穴存在一定的规律性。现就腰部病证的用穴情况分析如下。
腰部位于人体的中部,对人的直立行走起着重要作用。根据古代经络的循行记载,人体多条经络循行经过腰部。在临床治疗相关的针灸歌赋中,涉及腰部病证治疗的经脉有11 条,其中3 条直接经过,即督脉、足太阳膀胱经及足少阴肾经。其中,足太阳膀胱经“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其支者: 从腰中,下挟脊,贯臀,入腘中,其支者: 从膊内左右别下贯胛,挟脊内,过髀枢,循髀外后廉下合腘中”; 督脉“挟膂上项,散头上,下当肩胛左右,别走太阳,入贯膂”; 足少阴肾经“出腘内廉,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络膀胱”。其余8 条经脉中,足厥阴肝经“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足少阳胆经“出气街,绕毛际,横入髀厌中”,与足厥阴肝经相表里,且胆经的五枢、维道穴为胆经与带脉的交会穴,而带脉“起于季胁,回身一周”,其循行正好绕腰部一周。任脉与督脉同起于“下极之俞”。可见胆经、肝经、任脉均间接通过督脉与腰部有联系。足阳明胃经“起于鼻,交頞中,旁约太阳之脉”,说明胃经是通过与足太阳膀胱经相交而间接与腰部有联系。
根据经络理论“经脉所过,主治所及”,以上经脉循行均直接或间接与腰部联系,所以这些经脉上的穴位从理论上讲就可以治疗腰部的病证,而本研究中发现的针灸歌赋中腰部病证的治疗用穴也恰恰证明了这一理论:在涉及的31 个穴位(58 穴次) 中,除去1 个经外奇穴,其余30 个经穴(57 穴次) 中膀胱经穴7 个(19穴次) ,胆经穴4 个( 10 穴次) ,胃经穴2 个( 7 穴次) ,督脉经穴3 个(5 穴次) ,肝经穴4 个(4 穴次) ,肾经穴2 个(2 穴次) ,任脉穴1 个(1 穴次) 。由此可见,治疗腰部病证的30 个经穴( 57 穴次) 中,22 个经穴( 48 穴次) 所属经脉直接或间接与腰部有联系,充分体现了“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原理,也揭示了古人针灸治疗腰部病证时的循经取穴原则。
腧穴有近治作用和远治作用,近治作用指腧穴能治疗其所在部位及邻近组织、器官的病证;远治作用指腧穴也能治疗其所在经脉循行所经过的远端组织、器官的病证。局部取穴和远道循经取穴是针灸临床的常用取穴原则。近治作用是局部取穴的基础,而远治作用则是远道取穴的基础。本研究结果发现针灸歌赋中的腰部病证治疗用穴也有这一特点。
在检索到的腰部病证治疗的30 张处方、31 个穴位(58 穴次) 中,临近腰背及腹部的穴位仅出现11 个(17 穴次) ,包括环跳(5 穴次) 、肾俞(2 穴次) 、身柱(2穴次) 、归来(1 穴次) 、中髎( 1 穴次) 、至阳( 1 穴次) 、五枢(1 穴次) 、横骨( 1 穴次) 、白环俞( 1 穴次) 、心俞(1 穴次) 、气海(1 穴次) ; 而四肢、头面等远端穴位则为20 个(41 穴次) ,其中委中(11 穴次) 、足三里(6 穴次) 、昆仑(2 穴次) 、风市(2 穴次) 、水沟(2 穴次) 、地五会(2 穴次) 、大都( 2 穴次) 、行间( 2 穴次) 、曲池( 1穴次) 、二间(1 穴次) 、阳溪( 1 穴次) 、交信( 1 穴次) 、耳门(1 穴次) 、大敦( 1 穴次) 、三阴交( 1 穴次) 、太冲(1 穴次) 、腕骨( 1 穴次) 、承山( 1 穴次) 、复溜1( 穴次) 、髋骨(1 穴次) 。由此可见,在临床治疗相关的针灸歌赋中,腰部病证治疗用穴以循经远道取穴为主,特别是委中、足三里2 个穴位,而以局部取穴为辅,如环跳、肾俞。委中、足三里、肾俞、环跳4 个穴位可作为腰部病证针灸治疗的首选穴,这一结果也符合四总穴歌中“腰背委中求”的取穴规律。此外,昆仑、身柱、风市、水沟等也是治疗腰部病证的常用穴。
表1 临床治疗相关的针灸歌赋中腰部病证治疗用穴情况
以上分析提示: 委中、环跳、足三里、肾俞四穴配合,可作为腰部病证针灸治疗的基础用穴。这一组基础用穴对临床有一定指导意义,并在临床实践中得到验证[9-11]。
腰部位于人体的下背部,属阳,经过腰部的经脉多为阳经,如足太阳膀胱经、督脉、足少阳胆经等。如前所述,每一腧穴都有其远治作用,即十四经穴中,尤其是十二经脉肘膝关节以下的腧穴,不仅能治疗局部病证,而且还能治疗本经循行所及的远隔部位的病证。根据远道取穴原理,凡经过腰部的经脉所属的穴位均可以治疗腰部病证,由此就不难理解:治疗腰部病证用穴应以阳经取穴为主。
本研究所得结果也恰恰表明了临床治疗相关的针灸歌赋中的腰部病证治疗用穴以阳经取穴为主这一特点。在涉及的31 个穴位中,除去1 个经外奇穴,其余30 个经穴(57 穴次) 中,阳经穴占46 穴次( 膀胱经、督脉、胆经、胃经、大肠经、小肠经、三焦经) ,阴经穴仅占11 穴次( 任脉、脾经、肝经、肾经) 。由此可见,在治疗腰部病证用穴所涉及的经穴中,以阳经穴位为主,阴经穴位为辅。
在研究治疗类针灸歌赋中腰部病证取穴规律的过程中,主要有以下5 点体会。
第一,古代针灸歌赋中腰部病证的范围既包括现代医学中的急慢性肾炎引起的腰痠、腰痛,也包括腰椎骨质增生或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腰腿痛,还包括用力不当或跌仆闪挫所致的急性腰扭伤,可见,导致腰部病证的原因比较复杂。因此,临床上遇到以腰部不适为主诉的患者,一定要明确诊断,尤其要注意鉴别诊断,以免误诊或贻误病情。
第二,腰部病证可以有腰痛、腰腿痛、腰背痛、腰痠软等多种表现,其病因病机较为复杂,心胆气虚、寒凝血瘀、气滞血瘀、肾阳虚衰、痰浊阻滞等均可导致腰部病证的发生,但针灸临床治疗偏重于经络辨证,而非脏腑辨证。临床治疗相关的针灸歌赋中腰部病证治疗选穴也是以经络辨证为主,主要是循经远道取穴,适当配合局部取穴。本研究结果提示:临床上,委中、环跳、足三里、肾俞可作为治疗腰部病证的基础取穴,在此基础上,再根据腰部病证的病因病机进行适当配穴。临床上,强调经络辨证这一点对其他病证的针灸治疗亦有指导意义。
第三,针灸歌赋因受对仗、押韵等文体所限,常将某些字句简化,以致在理解歌赋内容时常出现误解、漏解[12]。因此,在研究针灸歌赋过程中,要注意不局限于歌赋的字面意义,理解时可做适当扩展,如《肘后歌》中有“腰软如何去得根,神妙委中立见效”,理解时不应认为委中仅可以治疗腰软,而可以扩展理解为一般的腰部病证均可以取委中治疗,也就是四总穴歌中所谓的“腰背委中求”。
第四,就是关于同名穴的理解,如三里穴,有手三里与足三里之分,虽然两者归经、定位均不同,但因二者均属阳明经,而手阳明经和足阳明经又交会于面部,所以手三里、足三里的主治病证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13],而足三里的主治范围要比手三里大,所以在理解古代针灸歌赋中提到的“三里”穴时,除特别注明手三里外,三里通常是指足三里穴。
第五,因中医古籍历史悠久,卷帙浩繁,加之年代久远,时代隔阂,现代人对古籍文献的理解、检索、利用存在诸多不便,这些不便,严重影响了包括针灸歌赋在内的中医古籍的现代研究及应用,因此,有必要开展针灸古籍叙词表的构建研究,将标引人员或用户使用的自然语言转换为规范化的系统语言,为构建中医古籍知识库,从而实现知识获取与知识挖掘奠定基础[14-16]。
综上所述,古代针灸医家治疗腰部病证的取穴有一定规律可循,具有循经取穴、远端取穴、阳经取穴的特点,委中、环跳、足三里、肾俞可作为治疗腰部病证的基础取穴,在此基础上,再根据腰部病证的病因病机进行适当配穴。
[1] 李伟,徐洪亮,王慧芳,等. 银质针为主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分析[J].上海针灸杂志,2014,33(3) :356-359
[2] Fan Yuan-zhi,Wu Yao-chi.Effect of electro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tuina on lumbar muscle ton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lumbar sprain[J].J Acupunct Tuina Sci,2014,12(5) :310-315
[3] 曾燕,周景超,刘泉宏. 针灸治疗腰痛的探讨[J]. 哈尔滨医药,2013,33(1) :67-68
[4] Zhang Cui-hong.Treatment of 31 Cases of Allergic Rhinitis with Acupuncture plus Moving Cupping[J]. J Acupunct Tuina Sci,2010,8(2) :93-95
[5] 张翠红,马晓芃,吴丹巍,等. 临床治疗相关的针灸歌赋中眼部疾病治疗用穴分析[J].上海针灸杂志,2011,30(3) :195-197
[6] Zhang Cui-hong,Liu Zhan-wen. Analysis of acupoints for treating nasal conditions in acupuncture verses[J]. J Acupunct Tuina Sci,2009,7(3) :185-187
[7] 杨继洲.针灸大成[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22-49
[8] 李磊.针灸歌赋选读[M]. 上海: 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1995:49-121
[9] 吴耀持,孙懿君,张峻峰,等. 辨经取穴结合导气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2014,33(12) :1138-1140
[10] 何青,徐丽华,吴文锋,等. 针刺配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7(3) :242-245
[11] 李凯,王宇强.坐骨神经痛的中医治疗近况[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4,27(1) :28-30
[12] 张翠红,刘占文,刘立公.“阴核发来如升大”含义辨析[J]. 上海针灸杂志,2008,27(8) :46-47
[13] 周运峰,焦凡,石洪霞. 手三里穴临床应用概况[J]. 河南中医,2010,30(8) :832-833
[14] 王海宁.试论自由标引在古籍文献标引中的应用[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9(11) :23-24
[15] 陈素美.浅议中医古籍数字化[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3,19(9) :1094-1095
[16] 符永驰,李兵,王建文,等. 中医古籍数字化探讨[J]. 中医杂志,2010,51(12) :1128-1130